我們到底讀書都讀哪裡去了?《這樣讀書就夠了》告訴你該怎麼讀

一提到讀書,人們往往會想到那句“腹有詩書氣自華”

,是的,一百個讀書人裡有九十九個半會這句,而且是說到讀書就首當其衝衝出嘴巴的一句。只是,真的有多少人是“氣自華”了呢?我們到底有多少人是變成了書生氣質,還是讀完都忘了,壓根沒用上呢?

還有段時間“讀書無用論”大肆橫行,因為本科畢業擠破頭可能都找不到工作,只能再去擠那人烏央烏央的人才市場。而早就輟學的某些初中同學卻是開著豪車,載著美女,帶著孩子,回到那大別墅去了。咱還在這裡啃老呢,說不定書都買不起。有人就忍不住問了:到底讀書有什麼用呢?

要說讀書沒用,也對,那是因為他們的認識水平就在那裡。是因為他不懂得怎麼讀書,怎麼才算是讀懂了書,怎樣才能學以致用,大門都沒打開就說裡面的風景全是沙漠,那怎麼能行呢?

我們到底讀書都讀哪裡去了?《這樣讀書就夠了》告訴你該怎麼讀

書中自有精彩,但需要我們找到方法打開


不是讀書有沒用,而是我們讀的書可能沒用上。

很多成功人士都是非常推崇讀書的,他們得益於書中的知識和方法,而形成自己的智慧。他們知道怎麼利用讀書讓自己受益,且一生受益。例如創立樊登讀書會的樊登,還有眾多讀書拆書聽書公眾號和APP平臺,不知道書帶著多少人發達了。尤其是拆書幫創始人趙周老師,賺錢賺名聲自然不必說。就是他這本書《這樣讀書就夠了》也挽救了一大批不會不懂讀書的人。


我們到底讀書都讀哪裡去了?《這樣讀書就夠了》告訴你該怎麼讀

《這樣讀書就夠了》的封面,這書名聽著就爽


《這樣讀書就夠了》的封面上寫著這樣一句話:“給所有買了書讀不完而心懷愧疚的人”。要說這樣的人一抓一大把,現在書籍買買方便,存放也方便,但是讀了沒有,記住了沒有,應用了沒有就因人而異了。就像那句無奈地自嘲“買書如山倒,讀書如抽絲。”

我們到底讀書都讀哪裡去了?《這樣讀書就夠了》告訴你該怎麼讀

看我圈起來的字,是不是扎心了?


就像我,別人提到《愛和自由》這本書,我知道我有這本,而且我還記得那個藍色的封面。但是要問我裡面講了什麼,我可能一個字都說不出來。只能敷衍一句:這本我買了,可能還沒看過。好慚愧,書入書架已許久,泛黃的頁面提醒著我時間的流逝,但是,它還沒等到與我的接見。

把書找出來,翻開才發現,我看過!不只是看過,還都畫了線,問題是這是誰畫的呢?竟然一切都如初相見,一臉萌萌噠的懵。

沒時間,看不懂,沒記住,看不下去,都成了阻擋我們讀書的大山。當讀了《這樣讀書就夠了》這本書,豁然開朗,才發現之前自己的讀書方法野蠻得有點太幼稚了。從頭讀到尾以為就完了,怪不得會出出現越讀越焦慮的問題。其實,讀書還有別的方式,有不同的操作方法。

我們到底讀書都讀哪裡去了?《這樣讀書就夠了》告訴你該怎麼讀

讀書原來不止需要眼睛和手,還需要輔助工具


《這樣讀書就夠了》這本書就是解鎖了多種讀書方法。中作者分了九個章節,從為什麼有些人認為讀書難,到如何從讀書到拆書的思維轉變,到反思自己是怎樣的學習者的境界,還有如何打造自己的學習維度,構建屬於自己的知識體系。讓我們從一個被動的讀書者到一個主動傳播知識的學習促進者。提升讀書的層次的同時,充分吸收書裡的知識,提升自己的技能,有效地幫助我們的實踐行動。

通過作者的敘述讓我明白,怪不得總會有讀書無用論出現的原因。

一個原因是:很多人們都以為讀書就是為了看懂和記住書中的內容。

考驗記性的書籍其實很少,但是對於說要考試,那肯定得拼命地把它裝進腦袋,哪怕囫圇吞棗。說到底,是因為讀書總是和考試、考學相掛鉤,知識與考試站在一起,讓我們內心恐懼。

畢業了巴不得把書都撕了,這輩子不再讀任何文字。

另一個原因是:理解和記憶知識本身不能創造價值,而真正創造價值的是能夠改變行為。

要說你學到了數學知識,怎麼加減乘除,我們出去買東西不會被人騙,不被故意找少錢,就是用上了。而要衝進金融行業 ,並能站穩腳跟,獲得更多的個人能力,就需要研究更高級的數學算法了。

還有一個原因是知易行難。有些知識我們以為我們會了,可是在應用的時候它不知哪裡去了。就像有人說知道和做到之間隔著一個太平洋的距離。

比如,對於我這樣的寶媽來說,育兒的書籍讀了很多,但是真的能用到孩子身上的少之又少。因為總覺得那不實際。你說溫柔而堅定地愛孩子,那孩子一再犯錯你就是難控制住自己。又得學控制情緒的書,學了就得練習和實踐,否則就白搭。


我們到底讀書都讀哪裡去了?《這樣讀書就夠了》告訴你該怎麼讀

有沒有書越讀越不會的感覺?


讀了《這樣讀書就夠了》才明白,書不是看的,是要拆的。怎麼拆?拆房子一樣的。屋頂拿下來,四面牆搬開來,地板揭起來。打散重組,搭積木一樣的,還能再搭起來,就會了。

這就需要我們做個高級的學習者,不只是為書中的觀點拍手叫好,還要怎麼用到自己的實際生活中,怎樣改變自己的行為。把知識轉化為能力,把書中的乾貨拆為自己用,就是趙周老師這本書中的重要觀點。

我們到底讀書都讀哪裡去了?《這樣讀書就夠了》告訴你該怎麼讀

書中內容:作者運用案例輔助講述觀點,方便理解


那麼如何拆書呢?趙周老師告訴我們拆書有這樣七步曲,下面簡單概括地分享下給你。

第一步,確定書籍。趙周老師推薦拆書最好是致用類書籍,就是說我們能夠在書中找到方法,能夠解決我們的實際問題的書。

第二步,快速閱讀。

讀書的速度快起來,太慢可能最開始的熱情就慢慢冷了。再一個就是要提出問題:這個觀點對我有多重要?我可以怎麼用。有用的用便籤紙記錄下來。這樣的地方可放慢速度仔細閱讀。快讀滿想多思考。

第三步,重述內容。

重要章節內容用自己的話重新敘述,幫助自己理解,啟發自己思考,提醒我們怎樣應用,這都是非常重要的一環,需要快速地記錄下來。

第四步,相關經歷。

根據書裡的內容在自己的記憶庫裡尋找相關經歷,過去有沒有發生過類似的情況,是否可以應用到這個上面。

第五步,如何應用。

有了學習的內容觀點,又有了自己的理解和自己記憶裡的實例,就要考慮怎麼實際應用了。如何採取行動,怎麼個行動法,寫在另一張便籤紙上面。

第六步,提醒標籤。

提醒自己要學的東西在這一頁,這個位置。別雞血兩分鐘後忘記了。

第七步,立刻行動。

這個毋庸置疑了,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實施,是要改變之前的陋習,還是要改變自己的思維方式,還是要學習新的技能,現在就是開始的時間了

只有這樣運用拆書家的身份,上帝的視角去看待讀書用書這個問題。就是把自從低級的學習者走向高級的學習者,再到知識的分享者。從開始的拆書中知識的化為己用,再到傳播給別人讓別人也用,就多了一份責任感。而針對不同類型的書籍也有不同的拆書方法。

這個就需要我們慢慢去研究了。翻開書,仔細地做筆記,挨個章節地啃,消化,吸收,再化入自己的血液。

這本書也的確值得反覆閱讀、反思、學習、實踐

我們到底讀書都讀哪裡去了?《這樣讀書就夠了》告訴你該怎麼讀

學思用結合,這樣讀書讀到才是賺到


學會這些,誰還敢說讀書無用呢?恐怕該說不會讀書真是無用啊!讀書不只是讀,還要會讀會用。這中間可能就隔著這樣一本書的距離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