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艦124年後被發現,74顆子彈首曝光,專家:該給北洋水師正名了

“我們能夠找到一本好的甲午戰爭史嗎?至今沒有。”

關於這場戰爭還有諸多誤解待“正名”。“海戰只是整個甲午戰爭的組成部分,如果將整個戰爭的失敗一味地歸結為海戰的失敗,顯然是不公正、不公平的。”筆者認為,戰敗的直接原因是裝備落後,更深層原因是海洋觀的偏差所致。戰艦124年後被發現,74顆子彈首曝光,專家:該給北洋水師正名了

不過好在最近,很多專家都開始為北洋水師正名。他們利用各種資料證明,甲午海戰中的北洋海軍官兵都是好樣的!

1894年9月,中日甲午海戰在黃海北部大東溝海域爆發,北洋水師戰敗,損失戰艦四艘。“經遠艦”受四艘日艦圍攻,全艦官兵英勇接戰,直至最終沉沒,僅有16人倖存,管帶林永升及200餘名官兵捐軀殉國。

2018年,經歷124年後,經遠號被打撈出世,並在經遠號上發現了74顆子彈。戰艦124年後被發現,74顆子彈首曝光,專家:該給北洋水師正名了

相對於鎮遠、定遠亦或是致遠,經遠號不算出名,但它卻是北洋水師中,第一艘真正意義上被擊沉的鐵甲戰艦。

戰爭之初,北洋水師並未處於明顯劣勢,但逐漸陷入日艦夾擊,腹背受敵。致遠艦沉沒後,經遠艦遭到圍攻。日本先鋒隊四艦繞攻北洋艦隊右翼陣腳經遠艦。

日艦吉野、高千穗、秋津洲、浪速死死咬住經遠艦,“先以魚雷,繼以叢彈”。經遠艦以一敵四,“拒戰良久”。

在激烈的炮戰中,林永升“突中敵彈,腦裂陣亡”,經遠艦都司幫帶大副、二副先後中炮犧牲,但水手們仍未後退。戰艦124年後被發現,74顆子彈首曝光,專家:該給北洋水師正名了

甲午海戰打響的大約兩小時後,經遠艦沉沒。全艦二百餘人中,除十六人遇救生還,餘者全部捐軀殉國。

那為何艦上會留下74顆子彈呢?這到底作何解釋呢?經過一番的研究後,專家們普遍認為,經遠艦上的這些步槍子彈,並不是說愚昧無知的官兵們意欲用槍械抗衡日軍,而是在生死存亡的緊要關頭,準備在靠近敵艦的時候,或跳上敵船、或互相射擊,他們被迫使用這種古老的海戰戰術,為的正是國家與民族的尊嚴。戰艦124年後被發現,74顆子彈首曝光,專家:該給北洋水師正名了

只要文官不貪財,武將不畏死,天下則太平矣。試想,如果清政府的官員不貪財怕死,守城將士個個能像鄧世昌那樣視死如歸、精忠報國,中國還會戰敗嗎?還會簽訂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嗎?

可是瑕不掩瑜,我們仍不能為了忘了烈士的犧牲。否定了甲午戰爭中烈士的抗戰,據資料證明,北洋海軍射擊準確率遠超日本,若有足夠的開花彈,至少能擊沉5艘敵艦,其中就包括威力無比的吉野。而各艦艦長本著“艦亡人亡”的原則,大多自殺殉國。戰艦124年後被發現,74顆子彈首曝光,專家:該給北洋水師正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