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讀讀自己寫的”書”

從小到大,我一直在恭恭敬敬地讀別人的書,也確實受益匪淺,從中汲取了大量精神營養。後來自己成了作家,也先後出了二十多本書,但卻從來沒有認真讀過自己寫的書,甚至隨便翻翻都沒興趣,什麼原因也說不清楚,反正就是不讀。

後來,陸續讀了幾篇他人給我寫的書評,評價頻高,其中多有溢美之詞,我不禁有些迷惑,這寫的是我嗎?我的書真有他說的那麼好?我也給別人寫過書評,深知其中講究,要儘量多說好話,挖掘閃光點,提拔高度,最後再輕描淡寫地說幾句缺點,提點希望,這就是書評的基本套路。所以,對於朋友們書評的含金量,我將信將疑,畢竟還有友情的成分在裡邊。

多讀讀自己寫的”書”

真正讓我動心的,是幾個網站發佈的我的售書信息後的讀者反饋。他們和我非親非故,沒必要取悅於我,也不會考慮我的感受,那些評論可都是直抒胸臆,實話實說,不會作假或誇大其詞。令人欣慰的是,大部分讀者的反饋意見都是充分肯定的,也不乏高度贊揚的。

於是,我把自己寫過的書都找來,認認真真讀了一遍。可能時間過去太久了,我對很多文章已有印象,有時會問自己,這真是我寫的嗎?讀到其中精彩之處,我也會拍案叫絕,由衷讚歎,寫得真好,簡直是神來之筆!就好像是在讀別人的書一樣。讀到明顯敗筆,陳詞濫調,也會嘆一口氣,不客氣地批評說,毫無新意,拾人牙慧。讀到少年意氣,逞才顯能處,不禁莞爾一笑:矯揉造作,故弄玄虛。

把這二十多本書通讀下來,閉卷反思,雖良莠不齊,魚龍混雜,但總體印象是越寫越好,有向上走的趨勢,這是難得好事,哪怕進步慢一點,只要日拱一卒,總有直搗黃龍之日。再做一點量化分析,我的一本書裡,精品文章約佔四分之一;平平之作,波瀾不驚者,約佔四分之二;乏善可陳的湊數文章約佔四分之一——這一點有些愧對讀者,並非有意為之,實乃水平所限。

多讀讀自己寫的”書”

讀自己寫的書,心情複雜,喜憂參半,自然也收穫多多。首先有成就感。這是必須的,二十多本書撂在一起,雖離著作等身還很遙遠,但也高近膝蓋了,不無壯觀。而這每一本書每一篇文都來之不易,都是心血所凝,無數個日日夜夜,一遍遍修改打磨,苦心孤詣,殫精竭慮,非親身經歷而不知其難。我非才子型作家,沒有下筆如有神的功夫,幾乎每一篇都是憋出來、熬出來的。退一步說,即使我的文字不值一提,毅力和韌勁也是值得驕傲的。

悔其少作。回頭審視昔日作品,有些文章確實幼稚,偏激,短視,膚淺,用意牽強,格調欠高,讀來臉紅,不如不寫,或不收入書中。因為我的大部分書都沒再版可能,收入這樣的低檔之作,連修改的機會都沒有,就好比美人臉上的雀斑,三幾個還好說,多了就難看了。

多讀讀自己寫的”書”

從廣義上來說,各行各業每個人都在寫書,每個人的經歷,軌跡,業績,功德,都是一本無字書,或厚或薄,或重或輕,應不時溫習,常讀常思。讀自己寫的書, 可以回顧自己的人生道路,心路歷程;可以看到自己的長處,發現自己的短板;可以找出自己的風格,瞭解自己的侷限:可以自己學習自己,從自己寫的書裡攝取能量:可以調整前進方向,提高覺悟水平;可以測試自已的精神境界,盤點自己的工作成績,調整狀態,以利再戰。總之,好處多多,不一而足。

“文章乃經國之大事,不朽之偉業”。多讀他人寫的書,必會滿載而歸;常讀自己寫的書,也會開卷有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