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偶像劇落幕史:那些轟轟烈烈的愛情,註定只能活在我們的回憶

臺灣偶像劇落幕史:那些轟轟烈烈的愛情,註定只能活在我們的回憶

"流水它帶走光陰的故事,改變了我們,就在那多愁善感而初次,回憶的青春。"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當羅大佑唱起這首《光陰的故事》時,或許沒有想到,20年之後,臺灣的娛樂市場會如何見證如何的大起大落,時間是如何印證"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的世間萬物興衰變化的規律。

臺灣偶像劇落幕史:那些轟轟烈烈的愛情,註定只能活在我們的回憶

千禧年代颳起的臺灣偶像劇大風,陪伴著80、90年代的青春,似乎也逐漸湮滅,成為了時代的眼淚。

或許正如羅大佑所唱,長大的我們也經歷了改變,現在再回首,也多少會迷惑於當年沉迷臺偶的那股子狂熱,也會不經意間發現,現在好像再也找不到類似的臺灣偶像劇了。

這究竟是我們變了,還是時代變了?

究竟是誰,殺死了臺灣偶像劇呢?

臺灣偶像劇落幕史:那些轟轟烈烈的愛情,註定只能活在我們的回憶

一、昔日輝煌

當我們在為臺灣偶像劇惋惜之時,也不禁也會想起曾經它的輝煌。

2001年,《流星花園》的播出,瞬間引發現象級的追捧,也正式地拉開了臺灣偶像劇黃金時期的序幕。

熒幕中,F4,以不同的個性吸引了無數少男少女,道明寺和杉菜的愛情故事引得無數觀眾落淚。

那時候這部劇有多火呢?

臺灣偶像劇落幕史:那些轟轟烈烈的愛情,註定只能活在我們的回憶

《流星花園》一經播出,立馬刷新了臺灣電視劇的收視紀錄,還包攬了大陸以及東南亞各國的收視冠軍。之後,這部劇的熱度不斷上漲,劇集周邊銷量也好得一塌糊塗,後面甚至還被廣電總局所禁播,原因是"對青少年產生不良影響"。

但是這沒有阻擋人們對這部劇的喜愛,《流星花園》之後,臺灣偶像劇也進入了十年黃金期。

《惡作劇之吻》《王子變青蛙》《命中註定我愛你》……臺灣偶像劇市場在《流星花園》之後迅速蓬勃發展,創造出一部又一部臺劇經典,至今對我們而言,都是可以討論很久的童年回憶。

臺灣偶像劇落幕史:那些轟轟烈烈的愛情,註定只能活在我們的回憶

為什麼在十年前,臺灣偶像劇會如此受歡迎,特別是深受大陸觀眾的喜愛?其實這也許和當時兩岸的經濟文化發展差異有關。

千禧年代的臺灣,其實趕上了臺灣之前發展建設的成果。1987年,臺灣解嚴,為文化發展提供了一定空間。同時,十大建設的推進也推動了臺灣省的經濟發展。

經濟和思想的活躍,孕育了文化娛樂產業的繁榮,也造就了臺灣社會的發展活力。這份活力體現也被體現在偶像劇中,融在青年男女的愛情中,為當時仍在建設中的大陸展現出了一種蓬勃的面貌以及更加現代化的生活方式,也自然是吸引人的。

臺灣偶像劇落幕史:那些轟轟烈烈的愛情,註定只能活在我們的回憶

此外,十年黃金期的臺灣偶像劇,其實也推動了另一種造星模式的發展

在出演《流星花園》之前,F4籍籍無名,劇組經費也不足,排擋也是被排在了深夜檔。在爆火之後,四個人也迅速被大眾熟知,成為當紅小生。

通過偶像劇爆火的形式也成為了新的明星培養模式。之後,《命中註定我愛你》讓觀眾記住了阮經天,《青蛙變王子》讓明道成為萬千少女的追捧對象,《公主小妹》也讓飛輪海人氣更加旺盛……

臺灣偶像劇的興盛,和這種新型造星方式也脫不開關係。公司看到了偶像劇造星的可行性,也就自然不乏資本的注入了。

臺灣偶像劇落幕史:那些轟轟烈烈的愛情,註定只能活在我們的回憶

從這兩點臺偶繁榮發展的原因來看,其實也不難可以推導出為什麼之後它會沒落。

首先從經濟上來看,大陸雖在千禧年前期稍遜色於臺灣,但是發展潛力無限,並在不斷改革提升,縮小差距。

隨著大陸現代化建設的加強,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曾經嚮往的臺偶中的新式生活早已唾手可得,人們也越來越有自信,對於未來也更加充滿憧憬,因此臺灣偶像劇中那種不一樣的面貌也逐漸失去了吸引力。

此外,經濟實力的提高也推動了大陸電視劇水平的不斷提高。2009年其實可以看作是臺灣偶像劇"失寵"的關鍵年份,自09年後,大陸引進臺灣偶像劇的數量大幅縮水。

臺灣偶像劇落幕史:那些轟轟烈烈的愛情,註定只能活在我們的回憶

與此同時,國劇的優秀劇集也在不斷分流,8年前的《甄嬛傳》等也俘獲了很多觀眾的心。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網絡的普及,人們在上網衝浪的同時也發現了更多的看劇選擇,韓劇、日劇、英劇和美劇也將瓜分了原本的觀眾,失去了龐大的觀眾基礎,也就註定了臺偶劇的消亡。

臺灣偶像劇落幕史:那些轟轟烈烈的愛情,註定只能活在我們的回憶

最後,就是關於造星。偶像劇,當然也是以偶像為中心。臺灣偶像劇的繁盛也是臺灣明星的高光時刻。於是很多80、90後的少年時代,都會追過那麼幾個臺灣偶像,因為他們就是通過偶像劇被大眾所熟知,這兩者是相生相伴的。

而09年之後,隨著韓流在國內的盛行,臺灣明星似乎失去了競爭力,最近幾年大陸流行的選秀節目也無疑是"後浪推動前浪",掩蓋了臺灣偶像劇造星這種模式。

偶像失去了粉絲,也就沒什麼發展可能了,在這種情況下,這種造星模式也逐漸顯出疲態,後續發展動力不足。

臺灣偶像劇落幕史:那些轟轟烈烈的愛情,註定只能活在我們的回憶

二、逐漸落幕

其實,除了時代這些大因素的影響,我私以為,臺灣偶像劇被淘汰的原因,也在於內容的過時和逐漸趨同的故事模板。

縱觀當時的臺灣偶像劇,似乎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男女主角之間曲折的愛情故事,以及他們鮮明的人物特點。

男主角或是霸道或是深情,而其中以"霸道總裁"的角色最受追捧;而女主則總脫不開善良樂觀開朗的形容詞,在悲慘的生活中總能堅強自立,最終感化男主角並收穫愛情。

臺灣偶像劇落幕史:那些轟轟烈烈的愛情,註定只能活在我們的回憶

而故事模板也是逐漸套路化。深情不二的男二和狡詐陰險的女二總是成為男女主愛情中的墊腳石或是背景板。誤會總是從男二女主獨處時產生;女二永遠是讓人恨得牙癢癢,固定的反面角色,一樣的套路,讓觀眾逐漸產生審美疲勞,也自然不會再投入時間精力看下一部劇集了。

而再來看臺灣偶像劇的內容,我們也猛然發現,當初將自己迷得神魂顛倒的霸道總裁和激起自己保護欲的女主人設似乎經不起細細的推敲。

桀驁不馴的道明寺似乎佔有慾過重,霸道總裁紀存希脾氣壞,貌似有一點神經質,而大S自己也承認杉菜有點心機,不如我們想的那麼單純……

臺灣偶像劇落幕史:那些轟轟烈烈的愛情,註定只能活在我們的回憶

此外,別忘記了電視劇的主要受眾群體,其實還是女性。臺灣偶像劇的沒落,其實也反映在了女性意識的一個轉變。曾經,臺灣偶像劇中,愛情是最大的賣點。

但是我們也發現這種愛情模式其實對於大眾而言,只是單純的幻想而已,隨著時代進步,女性也發現了更多的可能性,逐步將視線轉向其他領域:畢竟,對於女性而言,愛情不是全部。這也是為什麼很多現實的女性題材如《三十而已》《都挺好》等劇集能夠脫穎而出。

臺灣偶像劇落幕史:那些轟轟烈烈的愛情,註定只能活在我們的回憶

其實說到底,最終還是觀眾的口味和要求變了,曾經單一的故事模板已經無法滿足觀眾日益增長的觀看要求,越來越相似的人物主角也讓人提不起興致。所以我們也可以看到,有時候,一些看似"反其道而行之"的電視劇似乎更能獲得觀眾喜愛。

《甄嬛傳》中,整個故事跌宕起伏,脫離了傳統的偶像劇模式;《延禧攻略》中的女主角瓔珞一反過去純潔無害的固定形象,用智謀在宮中一次次化險為夷;《大宋少年志》多線合一,以出彩的劇本吸引觀眾,很好地平衡了愛情、友情和親情;《隱秘的角落》更是直接跳脫出偶像劇的框架,展現給觀眾不一樣的故事風格……

臺灣偶像劇落幕史:那些轟轟烈烈的愛情,註定只能活在我們的回憶

出彩的人設,符合邏輯的劇本,多樣的故事,隨著人民文化需求的不斷增長,只有創新和變革才可以更好地適應當下的變化。

三、結語

十年黃金期對於臺灣偶像劇來說已經算是特別長了,這十年間的劇集也的的確確成為了一代人的記憶,也深刻地影響了國產劇的發展,現在在很多國產劇中也有很多臺偶劇的影子。

但是,整體而言,臺灣偶像劇也再難達到以往的巔峰了,因為時代變了,觀眾也變了,臺偶劇裡那些轟轟烈烈的愛情,也註定只能活在我們的回憶之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