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火如荼的明信片收藏!

  世界上最早的個人明信片是由作家西奧多胡克於1840年在倫敦手繪畫像的明信片,該明信片由歷史學家愛德華在收集郵票時發現,片上貼了黑便士郵票,它在2002年倫敦拍出了3萬英鎊的天價。世界上被郵政部批准認可的明信片,最早是由奧地利於1869年發行,並在頭三個月就賣出了300萬張。

如火如荼的明信片收藏!

上海寄德國清一次郵資明信片

  我國第一套明信片由大清郵政於1897年10月1日發行,淡黃色卡紙,桃紅色印刷,豎式即直式,由日本築地印刷所印製,圖案為“團龍戲珠”,龍圖上面是弧形的5個大字“大清國郵政”,簡稱“清一次片”。1899年10月30日發行清二次片,深紅色,由英國商華德路公司用雕刻銅版印製,二次片除了單片之外還有雙片,又稱“來回明信片”,它是我國第一枚雙片明信片。1907年發行清三次片,綠色印製,由上海海關造冊處與英商洋行兩處印製。1908年5月發行清四次片,郵票圖案由原來的圓形變為方形,淡黃色卡紙,凸片綠色印製,因為當時準備加入萬國郵聯,明信片由豎式改為橫式。

如火如荼的明信片收藏!

清三次郵資明信片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發行了多種題材、富有中國民族特色的精美明信片,主要有紀念郵資明信片(JP)、特種郵資明信片(TP)、風光郵資明信片(YP、FP)、普通郵資明信片(PP)、賀年有獎明信片(HP)、迴音卡等。這些題材豐富、郵資略低於信函、郵寄簡單方便的明信片,很受國內外人士的青睞。這是因為它既能和一般信函一樣起到傳遞信息、交流思想、聯絡感情的作用,又能讓更多的人欣賞玩味,樂趣無窮。可以這樣說,明信片是反映國家政治、經濟、歷史、文化、科學、風土人情的藝術品,是人們廣結朋友、交流感情、傳遞信息的一種有效工具。

如火如荼的明信片收藏!

縮普“猴白片”

如火如荼的明信片收藏!

愛由心生賀年郵資明信片

  從近年來各類拍賣會的成交情況來看,明信片的收藏和投資可謂是如火如荼。2009年4月在河南洛陽舉辦的中國嘉德世界郵展專場拍賣會上,明信片的表現更令人讚歎,一枚1907年重慶寄往德國的大清郵政三次郵資明信片,該片加貼蟠龍郵票1分、2分各一枚,銷“四川重慶丁未九月三十日”干支戳,旁蓋重慶11月5日小圓戳和上海中轉戳及上海德國客郵局戳,該明信片以2萬元起拍後,經過五次加價,最終以2.5萬元高價成交。在2017北京保利十二週年春拍中,由費拉爾設計的大清國藍色銀壹分樣片以172.5萬元落槌,大清國洋壹分郵資明信片樣片以174.8萬元成交,令人瞠目結舌。在收藏市場上,明信片也倍受追捧,“文革”時代發行的包含“智取威虎山”、“紅燈記”和“沙家浜”等在內的“樣板戲”明信片(一套9張),目前漢語版的市場價為300元/套,而發行量較少的多數民族言語版,特別是朝鮮文版,價格已達到600元以上。新中國發行的明信片中不乏設計精美、人見人愛的優秀品種,如JP1奧運會、TP1哈爾濱、TP26二十四節氣、YP1桂林風光、縮普“猴白片”等,市場價格分別為240元、220元、150元、580元、1000元。新中國明信片中還有兩個因錯收回銷燬未正式發行的品種,JP22《中銀錯片》和FP7《貴州錯片》,目前市場價格高達2600元和12500元,增值了數百上千倍。

(何國輝/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