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孩子偷拿東西怎麼辦?

之前看過一個視頻,有一個七歲半的小孩在超市裡偷拿了東西,被媽媽發現之後,他是拒不認賬,死不認錯。媽媽沒辦法,情急之下只能報警處理,有粉絲評論提問,我們家也有這現象,是不是也可以交給警察處理?

先實名佩服一下,但是咱們就別給警察叔叔添亂了。


你的孩子偷拿東西怎麼辦?


在這裡給大家科普一個小知識,從皮亞傑的兒童心理學發展角度來看,孩子的道德發展是分為三個階段的,分別是2-5歲叫無律階段,也叫道德前期,6-8歲叫他律階段,8歲以後叫做自律階段。所以,面對孩子的偷盜行為,我們沒必要像見到了洪水猛獸一樣,也不是像老話說的“小時拿針,長大偷金”,不同年齡段的孩子,我們處理方式要略微不同。

第一階段:2-5歲,無律階段(道德前期),我們的工作重點就是教會孩子兩件事。

1.界限感:分清你的,我的,他的。

2.不是“我的”,先問再拿。

事實上,孩子幼兒時的“偷竊”並不是真正的偷竊。從心理學上來說,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有偷竊行為,是“佔有慾”在作祟,這是一種非常正常的心理現象。

對於稍小的孩子來說,他對“你”“我”“他”的概念還不是很清晰,在他的思維裡,認為“只要是我喜歡的,那就是我的。”

即便是他模糊地知道自己的行為是錯的,但是因為自制能力較差,自己喜歡的東西就想要去擁有,所以還不能很好地約束自己的行為。

這裡要注意的是,家人的言傳身教非常重要。什麼意思呢?你在碰孩子的東西之前,也要先問再拿。同時,夫妻之間也要注意“隱私與界限感”。因為人的邊界感,往往是來自於原生家庭的生活習慣。

你的孩子偷拿東西怎麼辦?


第二階段:6-8歲,他律階段,顧名思義這個階段,我們必須要給到孩子道德約束和規則意識。

當小孩慢慢具有理解大人語言的能力,開始進入他律階段,家長就能夠教導小孩哪些是可以或不可以做的事。包含情緒控制、人際互動、生活自理及習慣建立、學業目標等不同的面向。孩子能不能遵守要求和規範,通常是為了獲得獎賞或避免受罰。

在實施的時候,我們要遵循“保護自尊”的原則。他犯錯時如何被對待,通常是他日後對待這個世界的方式。我們希望孩子心裡因此而種下一顆善良寬容的種子。

你的孩子偷拿東西怎麼辦?


第三階段:8歲以後,自律階段。一二階段沒有匱乏的孩子,在8歲以後就會進入一個非常順暢的道德發展時期。

隨著社會性認知能力的發展,這個年紀的孩子開始瞭解一切息息相關,也更能站在他人的立場、處境或狀態設想,加上後設認知能力的發展,可以開始理解自己,知道自己為什麼這樣做,不是被規定這樣做。


你的孩子偷拿東西怎麼辦?


所以孩子一旦有了“偷拿東西”的行為,不論孩子幾歲,除了當下我們要馬上指出孩子的是非對錯,比這個更重要的是,我們做父母的能夠回到上一個階段甚至再上一個階段去查找我們教育上的缺失。

孩子犯錯不過是一種信號,要麼是提醒我們孩子的內心需求沒有被滿足,要麼是提醒我們的教育方式有所匱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