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世界再無馬拉多納?

為何世界再無馬拉多納?

為何世界再無馬拉多納?

為何世界再無馬拉多納?

在這次世界盃,馬拉多納打入5個進球,送出5次助攻,還有載入史冊的“上帝之手”和“世紀進球”,這屆世界盃也徹底成為了一屆屬於馬拉多納個人秀的世界盃。

為何世界再無馬拉多納?

此後,馬拉多納肩披榮耀,多次再鑄輝煌。效力於那不勒斯期間,馬拉多納幫助球隊拿到了2個意甲冠軍、1個歐洲聯盟杯冠軍、1個意大利杯冠軍和1個意大利超級盃冠軍,可謂其幾乎所有有分量的獎項都是拜馬拉多納所賜。

足球世界裡,不乏C羅、梅西這樣的天才——天賦爆表的同時,又極度自律、付出十二分努力。但現在物質條件愈漸富足的大環境條件下,為什麼再也沒有球員達到馬拉多納的高度?

早在2010年,安邦智庫創始人陳功先生就想到了這一問題,並就此發表了一些“娛樂化”與“專業化”的看法,而馬拉多納似的高度至今也沒有球員企及,更遑論超越,也正是一定程度上驗證了陳功先生當初的看法。

自馬拉多納的“封神”之戰起,足球界“身價”的概念逐漸興起。目前的明星球員的身價,動輒破億歐元/英鎊,不可否認有球員具備與其身價相匹配的實力,但為什麼在一些世界性的賽事上,其場上表現卻總是顯得那麼“有心無力”呢?

如2010年的南非世界盃,許多知名度高的大牌球星均表現不佳。英格蘭隊的魯尼被人寄託了極大期望,但他參加的兩屆世界盃卻一球未進;葡萄牙的C羅名氣很大,當時僅僅是與中國有關的廣告就接了不少,但只在與朝鮮隊比賽進了一個無關痛癢的球。表現不佳的大牌球星不止這兩位,我們還可以看到法國隊的亨利,彷彿是在球場散步;巴西的卡卡雖然積極助攻,但仍然失去了以前那種銳利的感覺;還有阿根廷的超級巨星梅西,這位堪稱馬拉多納接班人的明星球員,直至在被德國淘汰後仍顆粒無收,而在前兩年的俄羅斯世界盃,其在對陣冰島的比賽中罰丟點球,也讓球隊遺憾地錯過了再次舉起大力神杯的機會。

球星們的身價越來越昂貴,在2010年的南非世界盃上,西班牙隊23人的身價總和就高達6.5億歐元,是那屆世界盃身價最高的球隊,而葡萄牙隊全隊身價總和也有2.8億歐元之多。兩隊身價雖然高達9億多歐元,但這場“最貴”的比賽卻並沒有給球迷帶來一場進球視覺盛宴。這同樣也是目前許多“天價”比賽所存在的問題。此時,人們不禁要問,這些巨星級別的球星在世界盃上到底怎麼啦?

在安邦智庫創始人陳功先生看來,其實答案很簡單,他們並不是球星,他們早已經蛻化變成了娛樂明星,並不如過去那般單純。

但凡是娛樂明星,總是要接拍大量的廣告,總要利用各種場合塑造自己的形象,總要參加各種應酬,總要製造一些桃色新聞和傳奇。你會看到,足球明星們的所有這些活動與好萊塢明星們的生活極為相似,他們有了所有娛樂界的內容,唯獨缺乏刻苦的足球訓練和賽場上的心理調適。在這種情況下,要想表現出過去般的戰鬥意志和技戰術水平,簡直就是天方夜譚。

也許有人說,那怎麼他們在俱樂部踢球的時候表現依舊不錯呢?這裡面有兩個原因,一個是俱樂部是球星們的大金主,球星們必須拼死拼活地賣力氣;另一個是俱樂部是商業機構,按照商業規則運營,他們會因為市場號召力的原因,會為自己最賣座的球星人為地創造儘可能多的機會。到了世界盃的賽場上,大家都是大牌明星,誰怕誰啊,這就沒有了人為創造機會的時候,或是這種時候少了許多,於是這些具有娛樂氣質的明星們立即原形畢露了。這種背景下的世界盃,精彩程度可想而知。正如悲傷的英格蘭球迷所說:“他們打了太多的俱樂部聯賽,輪到為國家效力的時候,他們的精力不夠了。”

所以,當一個球星逐漸變得娛樂化的時候,足球的專業化就在離他遠去。他的明星感覺越好,球感就越差,就是這麼回事。

這種娛樂化與專業化的背離,在足球水平差的一塌糊塗的中國也很盛行。中國人用腳踢球不行(專業的足球),卻擅長“用嘴來踢球”(大搞娛樂化),越來越多的娛樂明星加入了侃球的行列,電視臺的足球體育節目給人的感覺也越來越像偶像練習生、訓練營似的快餐娛樂節目。這種情況下,中國足球的結果也就不難想象了。

最終分析結論丨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專業就是專業!中國體育界應該學習的就是這一點,一定要遠離娛樂化!小孩子的確喜歡娛樂,娛樂也的確令小孩子們喜歡,但小孩子一定能夠長大,“娛樂到死”的觀念無異於讓年輕一代中毒,只有專業化才能夠將事業長久地發展下去。

*本文部分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刪

— THE END —
關注“安邦智庫(abzx1993)” 一起用智慧推動社會進步

為何世界再無馬拉多納?

北京安邦諮詢公司(ANBOUND),是由陳功先生在1993年成立的獨立跨國智庫,專注於宏觀經濟、產業政策、城市和社會發展、地緣政治和國際關係等領域的公共政策研究。安邦在戰略預判、政策解決方案和風險分析方面享有很高聲譽,在過去的近三十年中,一直秉持獨立和開放原則。從1998年開始服務中央財經領導小組,併為中國各級政府和金融機構提供了研究和政策諮詢,安邦在上海、成都、深圳、杭州、重慶、烏魯木齊、建立分支機構。

早在“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之前,ANBOUND已建立海外研究中心,近些年開展過很多實地調研。Anbound Research Center(Malaysia)2012年6月在馬來西亞註冊成立,目前安邦已經發展為享譽全球的智庫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