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優秀傳統文化推送到離學生最近的地方?

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著眼戰略全局,明確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徵程中,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夯實文化自信根基,讓中華文化影響力進一步提升,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內容。

如何把優秀傳統文化推送到離學生最近的地方?

全國政協27日在京召開“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課本、進課堂、進校園”網絡議政遠程協商會,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汪洋主持會議並講話。人民政協報·人民政協網記者賈寧 攝

11月27日,全國政協“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課本、進課堂、進校園”網絡議政遠程協商會在北京召開。除了主會場的全國政協機關視頻會議室,還有天津市政協、山東省政協、湖南省政協三個分會場,參會人士包括長期關注議題的全國政協委員,分會場所在省、直轄市政協負責人,部分地方政協委員,群眾代表,以及中央宣傳部、教育部、財政部、文化和旅遊部有關負責同志。

01 把握原則 加強頂層設計

為做好會議籌備工作,瞭解中央有關決策部署在地方的貫徹落實情況,今年9月23日-28日,由全國政協副主席、民進中央常務副主席劉新成率隊,全國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副主任葉小文任組長的調研組一行到湖南長沙、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和天津市開展“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課本、進課堂、進校園”專題調研。11月9日,委員移動履職平臺開通主題議政群,邀請委員們線上互動交流,廣泛聽取委員們的真知灼見。

全國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主任宋大涵在會上介紹了調研成果和主題議政群情況。

“通過調研,委員們對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增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進而更加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有了更清醒的認識,對於加快推動各項工作落實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形成高度共識,很有收穫。”宋大涵表示,調研組瞭解到,各地有關部門在貫徹落實中央精神,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課本、進課堂、進校園(以下簡稱“三進”)做了很多工作,比如,構建教學體系、設計傳承載體、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等。

與此同時,調研組也看到,面對新時代的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目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還存在政策體系不完備、工作機制不健全等問題。

對此,全國政協常委李和平在手機視頻連線中表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健康、有序、良性發展,需要國家層面立法保障。要把加強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工作納入相關規劃和財政預算中,做到規劃有保障、資金有來源、工作有進展。

“‘三進’歸根結底要入腦入心。”參加前期調研的全國政協委員王春法建議,應加強統籌規劃,結合教學實際,加強頂層設計,有選擇、有重點地明確哪些傳統文化能進,哪些不能進,形成統編教材或參考材料,並出臺統一明確的課時安排和要求。

會上,山東分會場的全國政協委員楊朝明從廣大教師和教育工作者的師德引領方面,來自澳門的全國政協委員梁樹森從努力構建全方位的教育氛圍、做好相關教材編寫工作等角度作了發言。雖然委員們身處不同的地方,但大家的聲音都匯聚在全國政協搭建的協商平臺,被與會部委同志認真記錄下來。相關部委同志分別介紹了目前正在開展的工作,針對委員提出的意見建議給予積極回應。互動交流中,委員們對未來“三進”工作的進展有了更詳細的瞭解。

02 明確“三進”內容 發揮課堂主渠道作用

把優秀傳統文化推送到離學生最近的地方———這句話讓在場不少從事教育工作的人士產生強烈共鳴。

全國政協委員李健認為,應根據不同的授課內容,設計個性化教學模式,充分發揮現代教育技術優勢。尤其是讓學生更加關注優秀傳統文化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推動提高大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自主學習和探究能力。

在天津分會場的全國政協委員金永偉則建議,各地宣傳文化部門要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工程的組織管理,對實施非遺、戲曲、文博進校園工程的各類文化藝術界人員要建立有針對性的崗位培訓制度,強化教學實踐知識,使其具備基本的專業教育教學能力。

03 多元支撐與協同建設實現社會共同參與

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是建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推動文化傳承創新的重要途徑,而暢通這一途徑離不開社會各方力量的共同參與和支持。會上,全國政協委員王歡分享的實踐案例得到了與會人士的充分肯定。

王歡介紹,史家教育集團通過與中國國家博物館聯合進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博悟課程》研發,編寫出版了《漫步國博》等多個系列校本教材。課程內容遵循“個人”“社會”“國家”三個維度,課程安排貫穿低、中、高三個學段,課程實施涵蓋場館研學、校園共學、親子旅學、雲端自學四種學習形態,探索課程改革的新模式。基於這些實踐經驗,王歡建議,要充分發揮博物館等文博單位的資源優勢,挖掘文物等優秀傳統文化資源的育人價值,規劃建設一批校外傳統文化實踐教育基地,建立館校合作的長效和常態化機制。

近些年,湖南省長沙市雨花區在引導社會力量助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三進”工作中也取得了良好效果。在手機視頻連線中,長沙市政協委員、雨花區文旅體局局長王琳介紹,通過研究制定文化產業發展扶持獎勵政策,雨花區逐步搭建了湖南雨花非遺館等平臺,並掛牌“全國中小學研學實踐教育基地”等,還首創體驗式教學培訓,鼓勵社會力量開設傳統文化研學項目助力“三進”,僅湖南雨花非遺館就開發了30多個非遺項目進入100餘所大中小學校本課程,開設公益講堂800餘場次。王琳建議,應出臺鼓勵社會力量助力“三進”的具體服務標準及科學易操作的考核標準,遴選一批國家級優秀傳統文化傳承教育基地。

通過手機視頻連線,全國政協委員韓愛麗根據河北省的相關工作實際和調研情況提出,應設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和科研專項經費,引導和鼓勵相關研究機構、各級各類學校組建傳統文化調研團隊、教材研發團隊、課程設計團隊等,進一步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在政府購買優秀傳統文化“三進”服務方面,設立常態化年度預算項目,明確競爭磋商標準。

在天津分會場,天津市河西區湘江道小學學生家長劉曉琳女士應邀發言。作為學生家長,最初,她也曾擔心課外活動會佔用孩子學習時間,隨著幾年來孩子學習成績和綜合素質的提升,劉曉琳感到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活動進課本、進課堂、進校園是非常必要的,對孩子全面發展很有意義。不過,她也提出了切實關心的問題,希望有關部門能研究出可行方法,讓孩子們在面臨升學考試壓力時,能更好地分配好課本知識和優秀傳統文化學習時間,在兩者的學習內容上更好地融合,並在學生考評方面得到充分體現。

……

對於委員們以及家長的種種關切,中宣部、教育部、財政部、文化和旅遊部同志分別作出回應。2017年,中辦、國辦聯合印發《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強調要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全方位融入國民教育始終。意見印發三年來,中宣部會同教育部、文旅部等部門作了一系列工作,接下來還將在政策引導、解決支撐保障問題、推動教育載體的深化、提升課本知識和優秀傳統文化有機融合、完善社會力量參與傳統文化教育的投入機制等方面繼續作出部署和推進。

隨著委員們和部委同志的互動交流不斷深入,在濃厚的協商氛圍中,雙方共識漸漸清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與“魂”,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是一項固本工程和鑄魂工程。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課本、進課堂、進校園是加強文化建設的題中要義,需要調動全社會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常抓不懈,從而為實現全面發展、全面進步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提供源源不斷的文化滋養和精神力量。

記者:劉彤

編輯:莫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