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生,和相處不累的人交往

餘生,和相處不累的人交往

最舒服的關係是,不必偽裝自己。

不必為了顧及他人的喜好,而隱藏真實想法去迎合他人;不必在說話前思前想後,生怕得罪別人招人反感;不必一味的體諒和幫助他人而給自己添一堆麻煩。

大樹昨天參加了一個同學聚會,直嚷嚷著說沒勁。

他說,畢業後天各一方,每個人的經歷千差萬別,對事物的看法截然不同,能談的生不了,不能談的幾杯熱酒下腸也是生。

“能熟就熟,熟不了的也不會因為你從國外回來,臉上鍍了層金,就可以熱切到說真心話的地步。”

最後,他還是和少年時比較要好的三兄弟一起去吃了夜宵,談天談地到天亮。

他說,當你可以無所顧忌地高談闊論,想說什麼就說什麼,哪怕打嗝放屁也絲毫沒有覺得不好意思,這樣的狀態就是最放鬆的。

而他和那幾個知己在一起談天說地,絲毫不覺得睏倦,就好像回到了很多年以前,這種感覺真是舒服極了。

和相處不累的人交往,才能做回真實的自己,這樣的社交才是上乘。

餘生,和相處不累的人交往

但凡舒適的關係,都看起來毫不費力

一期《嚮往的生活第三季》裡,節目組請來了一組陌生的年輕新人做嘉賓。

面對不熟悉的人,黃磊不再像以前那般熱情地去打招呼,而是獨自到廚房裡幹活做飯,還嘀咕著,“怎麼不來我認識的人。”

茶會上,他和大家說,“老狼來了,我才覺得比較舒服。因為我和你們都不熟,所以你們進來和我打招呼也沒熱情,我沒有必要和不熟的人費力瞎扯。”

深處社會久了,我們都會有個行為慣性,對與自己相似有好感的人不免多聊兩句,對看起來不同軸道的人總是一片高冷。

黃磊表示,自己年紀大了,再不像年輕的時候,有那麼多精力對每個人充滿熱情。

閱歷到了一定的程度,人生有了一定的積累,知道該對誰熱枕,對誰君子之交,只要三觀相同,不熟也可以培養日後的無話不談,三觀不同,再牛逼也無法開口,你不想說,他也不懂。

所以,我很認同黃磊的“沒有必要和不熟的人費力瞎扯”。

人與人之間,講究的是一種自然的默契,這是一種巧妙的緣分,就好比你一個眼神,他就能get到你想要表達的意思,你說前半句,他就知道你的後半句。

所有水到渠成的關係,都是讓你感到舒適,經營起來毫不費力的。

你不用去刻意討好,也不用逼著自己融入別人的生活。

餘生,和相處不累的人交往

與其費力巴結,不如充實自己

有人統計過,我們的一生平均會遇到2920萬人,其中真正結交的只有3000人。

也就是說,多數人會隨著時間或其他因素消逝,剩到最後的寥寥無幾。

有人說,但凡是僅以吃飯,喝酒,聚餐等娛樂目的為社交的,多數是沒有意義的,除了表面上聊一些日常情況,不會再有深入的話題。

《請停止無效社交:關鍵性關係助你收割海量社交紅利》這本書裡說過,“雖然你加了很多人的微信,但並不意味著微信上的好友已經成了你的人脈,也許你只是對方微信列表裡一個頭像而已。”

有個作者坦言,在一場新媒體聚會上認識了一些人互加了微信,有素人有大咖,然而在認識的半年裡,除了少許的素人,他和這些大咖幾乎沒有交集,最偶然的互動也僅限於給他們的朋友圈點個贊。

有意思的是,其中的幾位大咖在那次結識後成了彼此堅固的朋友和人脈,不定時請對方參加自己的活動,合作頻頻。

有人說,要主動去聯絡,把別人當成你社交的目標去搭訕聯繫,久而久之,他就成了你微信通訊錄裡活的人脈;其實,非也。

如果你的社交不是建立在旗鼓相當的實力上,你再怎麼湊上去,別人看也不會看你一眼。

所謂的社交兩字,不在於你一言我一語的淺交客套,互相吹捧,是靠自身實力吸引的合作關係,當你有了實力,不費吹灰之力就會引來別人的關注。

餘生,和相處不累的人交往

相處不累,才能久處不厭

所以,與其費盡心力去結交別人,不如多花時間好好提升自己。

屠呦呦在獲諾貝爾時說:不要去追一匹馬,要用馬的時間種草,待到春暖花開時,就會有一批駿馬任你挑選。

任何刻意巴結的人脈,保質期都比較短;用巴結別人的時間,去種下一棵梧桐樹,到時自然會有鳳棲梧桐的盛景。

其實比起在名利面前的追波逐流,我覺得我們更應該保持內心的豐盈,精神的充實,和對變化的不慌不忙。

一如經過幾年沉澱的歌手李健,在爆紅後反而推掉了所有的應酬和邀約,故意躲到了國外避風頭,他說,要傾聽自己的聲音,如果既有的自己不夠堅固,那麼就很容易被摧毀掉。

我們終此一生就是為了擺脫別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在這個時代,我們要和成千上萬的人打交道,但精力有限,我們不可能處理好所有的人際關係。

所以,請做回自己,給自己的社交適當留白,不用假裝很好相處的樣子;相處不累,才能久處不厭。

人這一輩子,要想活的真自在,就把更多的時間留給熱愛的人和事。

作者:婧曉,喝過最烈的酒,騎過最烈的馬,見過人間繁華踏過無盡的荒漠,願用文字照亮你的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