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巖鬆:三十歲前玩命的做加法,三十歲後做減法

三十歲之前玩命的做加法,三十歲之後做減法,不禁讓我們想起中國傳統的想法:男人三十而立,三十歲了,得立得起來

幸福是努力出來的

沒有歷經風雨,哪有彩虹。我們每個人生階段,都有相應的任務,像私上帝安排好的。到了相應的年齡,就該做什麼事,這是祖祖輩輩留下來的觀念。可是我們有沒有想過,如今時代變了,10年前的觀念用在現在已經不靈驗了。

白巖松:三十歲前玩命的做加法,三十歲後做減法

昨天,我在圖書館看著書,一個四五十歲的男人向我走來,黑髮裡摻雜著白髮,穿著兵綠色的外套,手裡拿著一個牌子,牌子上寫著“我是聾啞人”,牌子的右下方放了微信和支付寶的二維碼,我擺了一下,他去了下一個人哪裡,職業沒有卑微吧,任何職業都應當尊重。

馬雲說,在杭州街頭,你可以發現,拿著碗乞討的,旁邊會多一個二維碼。接著聽眾哄哄大笑。時代已經變了,別人都在努力,你不努力,就會被時代所淘汰。

白巖松:三十歲前玩命的做加法,三十歲後做減法

80後摩拜創始人胡瑋煒,在京打拼,記者出生的她,和一般記者拿著一樣的工資,甚至比一般記者有時候還會低,有一次,她採訪時,發現一個現象,公共自行車,取車時比較麻煩,後來她想到了用手機可以輕鬆搞定。我們都是平凡的人,做著不平凡的事情。

白巖松:三十歲前玩命的做加法,三十歲後做減法

圖片來源網絡:侵權立刪

三十歲前,應該遠離自己的舒適區,這不是雞湯,這是事實,因為你不知道你有多少種可能,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想要爬爬山,環遊世界,學習游泳等等,那就毫無顧慮的去做。因為到了三十歲以後,你會受到家庭、子女教育、房貸、工作責任的羈絆。

白巖松:三十歲前玩命的做加法,三十歲後做減法

幸福斷舍離

這幾年都流行著極簡生活、空杯心態。斷舍離的由來,是由日本人山下英子說出來的,斷掉舊物的念頭,捨棄不需要的舊物,離開不需要的想法。斷舍離來源於生活,通過整理日常舊物,打掃房間等,人到三十以後,有很多種身份,在家是好爸爸、好媽媽,在工作上又是稱職的員工、盡職的老闆、敢想敢拼的企業家,三十歲,作為90後的我們也非常的接近,我覺得三十歲,應扣除這些社會強加給我們的帽子,遵從內心的選擇,因為內心不會說慌,它會指引我們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