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当面驳回雍正的4个要求,年羹尧要干嘛?都是为了自保

西北战事胜利以后,时任“抚远大将军”

年羹尧走向了仕途和地位的巅峰,被雍正皇帝视为“恩人”,被文武百官“跪迎”,甚至可以当着雍正皇帝的面给出“只知军令,不知皇上”的狂悖之言。在以时任“监察御史”孙嘉诚为代表的清流官员们对年羹尧的疯狂弹劾下,雍正皇帝依然保持了对年羹尧的信任和倚重。

雍正王朝:当面驳回雍正的4个要求,年羹尧要干嘛?都是为了自保

雍正皇帝对于年羹尧的异常维护,皇四子弘历曾经给出过明确的原因说明:

“西北虽然暂时平定,可是罗布藏丹增和阿拉布坦还在,几十年积下的隐患并未消除,目前也只有年羹尧能够镇住西北的局势;再说,年羹尧毕竟是皇阿玛一手培养的奴才,如果这一次有所警悟,深子谦抑,还是能够担当我大清的重任的!”

也就是说,雍正皇帝之所以惯着年羹尧,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1、西北的局势仍需要年羹尧震慑;

2、年羹尧毕竟是自己调教的奴才,对其的惩治无疑是对雍正皇帝的打脸;

当然,还有两层原因弘历没敢明说,第一,雍正皇帝一旦对年羹尧进行惩治,就必定会留下“兔死狗烹”的话柄,这对刚刚稳固了皇权、树立了形象的雍正皇帝而言,非常不利。第二,年羹尧作为雍正皇帝的老班底,乃系雍正皇权稳固的重要保证,雍正皇帝不会,最起码不会那么早就自毁根基。

很明显,皇四子弘历说一半留一半的说辞,说到了雍正皇帝的心坎上:

“你能看到这一层,确实是有长进了,不枉你皇爷爷疼你、教你一场啊。”

有了这个前提,我们再来看下雍正皇帝和年羹尧在“火锅宴”上的对话,就能明白年羹尧为何敢于如此大胆,敢于接连驳回雍正皇帝的4个要求。

雍正王朝:当面驳回雍正的4个要求,年羹尧要干嘛?都是为了自保

君臣坐定以后,雍正皇帝开门见山,直接问道年羹尧:

“亮工啊,西北是不是还需要十万兵啊?能不能再裁剪一些?”

“亮工”,乃系昔日主子对潜邸奴才的爱称,用以拉近君臣关系,更为了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用膳环境。西北是不是需要“十万兵”,皇四子弘历已经给出了明确说明,雍正皇帝不可能不知道;昔日手握“二十三万大军”的年羹尧,如今只剩下“十万兵”,如果再行缩减,年羹尧会不会同意,雍正皇帝更是一清二楚。

那么,雍正皇帝为何还要专门提出这样一个年羹尧肯定不会同意的要求?

原因只有一个:为后面的要求铺垫,或者说为后面的要求增加砝码!

年羹尧没有丝毫犹豫,直接回应道:

“不能再减!罗布藏丹增和阿拉布坦一定在暗中积蓄力量,伺机再起,十万兵分布在几千里的战线上,已经很吃力了!”

既然这个要求不答应,雍正皇帝便紧接着给出第二个要求:

“那这每月一百五十万两的军需开支,能不能再紧缩一些?”

西北大战期间,年羹尧大军的日常军需供应,雍正皇帝非常清楚;每月一百五十万两军需对应十万兵,是不是最低份额,雍正皇帝自然也会算账。

雍正王朝:当面驳回雍正的4个要求,年羹尧要干嘛?都是为了自保

早在年羹尧“血洗江夏镇”的时候,当时的皇十三子胤祥就有过关于“带兵”的硬道理说明:

“四哥,你是没有带过兵,不知道带兵的难处,你要是手里没有钱的话,谁还给你卖命啊!”

为了稳定西北局势,为了稳固雍正皇权,就必须让年羹尧牢固掌握西北的十万兵力,但这一切都需要强大的财政支撑。所以,对于西北十万兵的军需开支,雍正皇帝也很清楚年羹尧不会同意,这个要求和第一个要求一样,也是为了后面的要求作出铺垫,增加砝码。

但年羹尧的回应,却不再像第一个要求那样,并未给出任何说明,直接说道:

“回皇上,一百五十万两,已经是最低的份额了!”

为什么连解释都懒得给了?

因为年羹尧生气了!

“既要马儿跑,又不给马儿草”,想要缩减兵力,还要缩减军需开支,你雍正这是摆明了要“卸磨杀驴”啊!更何况,西北到底需要多少军需开支,你雍正不是不知道,我也懒得给你解释,直接给出最关键的要求吧!

雍正王朝:当面驳回雍正的4个要求,年羹尧要干嘛?都是为了自保

好了,这个要求还不行,雍正皇帝接着给出第三个要求:

“那么,这一百五十万两能不能都在西北四省解决,不要朝廷再另外筹款了!”

注意,雍正皇帝的这个要求有一个明显的陷阱,而且直接关乎年羹尧命运的陷阱。

我们来看下年羹尧的回应:

“西北四省太穷,仅青海一个省,十年都能很难恢复元气,根本无法承担十几万大军的开支啊!”

这里,年羹尧又给出了专门的解释!不是想着让雍正皇帝赶紧给出最关键的要求吗?为什么又给出解释了呢?

因为,年羹尧看出了这个要求背后的陷阱:

如果西北大军的军需供应能够在西北各省解决,不需要朝廷财政支撑,雍正皇帝还会对年羹尧如此放心?手握十万大军,还能节制西北四省,再能自己解决军需供应,这就给年羹尧造反或者“自立为王”提供了所有的必需条件。别说狂妄的年羹尧压根就不会同意这个要求,就算他真为朝廷考虑、为大局考虑,他也断然不会同意这个能够直接要了自己命的要求。

注意,听完年羹尧的回答,雍正皇帝有一个明显放松的表情,而且直接趴在桌上靠近了年羹尧,就连接下来的要求也改变了语气。这就说明,雍正皇帝对于年羹尧的回答很满意,或者暂时放下了心!

雍正王朝:当面驳回雍正的4个要求,年羹尧要干嘛?都是为了自保

再来看第四个要求:

“朕准备在西北推行火耗归公,初步算了一下,这样每个月可以从火耗中省出五十万两银子。另外呢,再筹措一下,我看这西北的军饷啊也差不多了!”

首先,这个要求乃系雍正皇帝基于国库空虚、各省艰难,乃至新政推行而给出的理性要求;除此之外,雍正皇帝还有着进一步试探西北财政现状的目的。

每个月供应一百五十万两的军需,西北四省拿不出来;那么,万一你年羹尧横征暴敛,或者强迫西北的财政全部用来供应军需,是不是就能造反,就能自立为王了?

同样,年羹尧也察觉到了这里面的试探,驳回的同时还给予了具体说明:

“大战过后,西北的官员们吃了这么多年的苦,刚想过上几天舒心的日子,这个时候怎么能从他们嘴里掏食呢?皇上,臣知道您很难,可是西北更难啊!”

意思很明确,西北各省很难,而且不是一般的难,就算我有造反之心,西北也挤不出这每月一百五十万两的军需,您就放心吧!

雍正王朝:当面驳回雍正的4个要求,年羹尧要干嘛?都是为了自保

说到这里,年羹尧已经基本能够明确雍正皇帝再无铺垫的要求,索性直接为雍正皇帝开了一个头,接着雍正皇帝“你说的难,指什么”的话头,直接说道:

“处处都难,更重要的是缺少能干的人手,臣准备物色一些人到西北去帮我。”

年羹尧说完,雍正皇帝如释重负,在铺垫了4个要求后,终于给出了真正的要求:

“就是这一点啊,咱们君臣可是想到一块去了,朕已经给你物色了一个理财的能手。”

注意:借助这场“火锅宴”,将孙嘉诚安排给年羹尧,乃系雍正皇帝早就计划好的,而且是皇四子弘历专门请张廷玉前往劝说的结果。只是,年羹尧为何就那么巧合的给出了“西北缺少能干人手”的难处?

原因只有一个,这是年羹尧故意给出的话头,故意让雍正皇帝顺势引出的孙嘉诚!

雍正王朝:当面驳回雍正的4个要求,年羹尧要干嘛?都是为了自保

孙嘉诚向雍正皇帝当面弹劾年羹尧的种种罪过,年羹尧都能清楚知悉;张廷玉前往劝说孙嘉诚,年羹尧会不知道?

年羹尧接连驳回了雍正皇帝的4个要求,雍正皇帝都不生气,甚至连点情绪变化都没有,年羹尧能不清楚雍正皇帝最后必定会给予一个更关键的要求?

更重要的是,此时的年羹尧已经成为事实上的

“西北王”,而且实现了对西北四省的绝对控制,雍正皇帝就会任由年羹尧这样发展下去,而不给予丝毫制约手段?

年羹尧当然清楚,而且他还明确就算自己不说“缺少能干的人手”,雍正皇帝也会找机会、找空子引出孙嘉诚。更重要的是,已经接连驳回了雍正皇帝的4个要求,如果不让雍正皇帝完成自己的最终目的,年羹尧还能不能返回西北,都是问题。所以,年羹尧就必须给雍正皇帝一个台阶,给自己一个缓和当前局面的机会:您就直接把孙嘉诚拉出来吧,别弄这些弯弯绕了

对于孙嘉诚,雍正皇帝有着清晰的认识:

“他是个直人,连朕也顶撞过!”

但让这样一个“直人”,一个差点让年羹尧从神坛跌落的仇人前往西北,在年羹尧手下任职,会落得何种下场,雍正皇帝会不清楚?别忘了,年羹尧可是一夜之间“血洗江夏镇”

、为树立权威而主动折损数万兵马的悍将;一个被邬思道评价为“杀伐决断、绝不手软”的嗜血狂徒!

雍正王朝:当面驳回雍正的4个要求,年羹尧要干嘛?都是为了自保

也就是说,雍正皇帝派遣孙嘉诚前往西北,绝非前去“理财”,更不是为了新政推行,而是逼着年羹尧获罪的牺牲品。孙嘉诚被杀,年羹尧势必为天下清流所不容,雍正皇帝案前的弹劾奏折自然也会堆积成山。到时候,雍正皇帝再想杀年羹尧,就是众望所归,就是替天行道。

现在,你看清楚雍正皇帝的帝王心术了吗?饶是年羹尧的智慧非凡,但面对调教自己的主子,到底稍逊一筹!

参考资料: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雍正王朝》

(本文仅基于《雍正王朝》具体演绎情节和人设解析,并不以历史史实为依据,个人观点,欢迎提出批评意见!)

专栏

雍正王朝——职场教科书

作者:正说清代十二朝

13币

341人已购

查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