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字典——人類出版史上的奇蹟

1948年10月末的一個黃昏,中國人民解放軍包圍了國民黨軍傅作義部防守的古都北平。這時,北平城內的一間屋子裡,幾個北京大學的語言學家卻在為一本小字典的編寫工作激烈地討論著。


新華字典——人類出版史上的奇蹟

魏建功與《新華字典》


最早提出編字典構想的是北京大學中文系主任魏建功。他曾師從語言學大師錢玄同。面對白話文工具書缺失的情況,他心裡早就有了一個想法:編纂一部“不一定要大,但一定要實用”的新字典。


1950年8月1日,辭書機構正式成立,魏建功任社長,這個機構被定名為“新華辭書社”,未來的小字典就叫《新華字典》。


《新華字典》的初版編寫歷經三個春秋,於1953年12月面世。這一版《新華字典》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這是中國第一本完全以白話釋義、用白話舉例的現代漢語字典。


新華字典——人類出版史上的奇蹟

《新華字典》商務新1版


出版之日就是修訂之日,《新華字典》第二版修訂計劃也很快提上日程。有人提出,把它的出版工作交給老牌的工具書出版機構商務印書館來完成。1957年,新修訂的《新華字典》在商務印書館出版,這個版本被稱為“商務新1版”。

從編纂之日起,《新華字典》就蘊集了一種文化理想:為民族文化的普及和知識傳播建功。“小字典大學者”一直是《新華字典》的特色。在它的背後,匯聚了一批聲名卓著的大家:葉聖陶、魏建功、邵荃麟、王力、呂叔湘、金克木、周祖謨……


新華字典——人類出版史上的奇蹟

周恩來總理


1970年,《新華字典》的修訂還引起了周恩來總理的關注。受“文化大革命”的影響,《新華字典》的修訂發行工作被迫中斷。1970年春天中小學開學時,全國各地的教師、學生深感辭書奇缺,基礎教育工作難以開展。周恩來總理得知此事後,指示重新啟動《新華字典》的修訂。


1970年11月,周恩來總理在人民大會堂聽取修改彙報,和大家一起研究修改條目長達三個多小時。最早,修訂組列出的修改意見多達四百多處,周恩來總理提出:除了一些反動、封建、迷信的必須要改之外,其餘內容不必大改,最後只修改了六十四處。


1971年6月,這一版《新華字典》創下了發行量超過一億冊的紀錄,這在當時是一個奇蹟。


新華字典——人類出版史上的奇蹟

1971年出版的《新華字典》


誕生近七十年來,《新華字典》一共經歷了十二次修訂。2016年,由於全球發行量達到五億六千七百萬本,《新華字典》榮獲“最受歡迎的字典”“最暢銷的書”兩項吉尼斯世界紀錄,創造了一個人類出版史上的奇蹟。

“國無辭書,無文化之可言”,這是二十世紀初,商務印書館字典部部長陸爾奎對當時中國現狀深入思考後發出的吶喊。1915年,由陸爾奎主編的《辭源》問世,這是中國第一部現代大型綜合性詞典。


新華字典——人類出版史上的奇蹟

1915年編纂完成的《辭源》第一版


為了編纂《辭源》,陸爾奎用時八年,“羅書十餘萬卷”,卻因積勞成疾、目力受損,導致雙目失明。但正是從這時起,出版中外語文辭書,成為了一百多年來商務印書館的出版特色。


2015年1月20日,一位古稀老人因主編一本詞典接受了阿富汗總統阿什拉夫·加尼親自授予的國家最高勳章。普什圖語是阿富汗的官方語言之一。在中國,懂的人不超過一百位,是名副其實的小語種。然而,為了編纂這本《普什圖語漢語詞典》,車洪才卻花費了36年心血。


新華字典——人類出版史上的奇蹟

商務印書館出版的《普什圖語漢語詞典》


如今,商務印書館是世界上出版語種最多的出版社之一。翻開一本辭典,彷彿開啟了一段時光隧道,每個詞條都經過了時間的千錘百煉,凝聚了無數編者的心血。一百多年前,《辭源》的首創者陸爾奎發出了“國無辭書,無文化之可言”的吶喊,一代代辭書編者,正是懷著這樣的夢想,用畢生的心血,寫就了一個個辭書傳奇。


敬請收看今晚(7月23日)20:00檔

CCTV-4《國家記憶》

《百年商務印書館》之《辭書傳奇》


全網獨家首發盡在央視頻APP!

想【提前】收看《百年商務印書館》

最新一期節目

掃描下方海報中的二維碼搶鮮看!


新華字典——人類出版史上的奇蹟


文字:劉穎穎

編輯:黃景彥 張欣悅

主編:趙葳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