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日记一

7月7日

7月7日,高考的第一天,是特别好记的日子,盛夏季节,室外气温34度摄氏度,在室外走上不到10分钟,衬衫基本上就湿透。街道安排辖区内校长下沉到各村庄贫困户查验教育扶贫政策落实情况,档案袋里的表格与墙上张贴信息是否一致。我和大井的张德印校长、无盐小学的岳加刚校长一组,负责无盐、大井、石马、井仓管区的24个村庄,100多个建档立卡贫困户。

我们提前准备好水、霍香正气水等基本物品,商定从南往北逐村逐户,第一站去无盐管区牌子村,这个村是省级贫困村,牵扯学生12名,我们先去村支部,街道吴镇长坐镇指挥,贫困户的档案袋还在村里,我们需要扶贫手册、教育扶贫档案袋里的资助证明,教体局下发的给学生的一封信等,找齐这些东西,我们让其中一家贫困户领着我们挨家查验,核对扶贫信息,资助政策从2016年开始执行,开始执行不严,后来补了一部分,补的这部分资金,大部分在扶贫手册上没有体现,我们重新为他们填写,嘱咐他们资料要保存完整,不要丢失,中间发现丢失的,我们根据手册上的内容再给他们补上。还有一家两个学生的,教育扶贫资金一页上,不很清楚,我们在每一笔款旁边都重新注明是那个学生享受的。

我们在入户时,遇到街道宋镇长在村支书、包村第一书记的引领下,也入户核实材料,恐怕有误,汗衫都湿透了,还遇到卫生系统的一些干部,和我们一样入户调查卫生方面的扶贫信息是否有误。从种种迹象上看,现在扶贫工作是乡镇压倒一切的工作。从牌子村走出来的时候,已是11点多,用了大半个上午。再回到村委,喝了点水,书记每人给我们送了一瓶苏打水,因为天热来不及补充水分,拧开盖子喝下去特别舒服。

之后,我们去了孟寨、北城子、无盐、栾庄、顾村, 在北城子村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家贫困户,男子没有脚,妻子神经不好,生的孩子也是智障,孩子和其母绻缩在一个破沙发上,不停地从嘴里发出“吽、吽、吽”的声音,特别渗人。从顾村走出来的时候,已是下午的1:30,我们三个去附近的一个小餐馆吃了点东西,饭后在一个小树林里打开车门,稍事休息,有风但风是热的。

15点多钟,我们去了董庄、井庄、望村、一担土、李泉子等,这些村学生少,相对用的时间就少一些,但因为档案存放地点不一样,有可能来回跑好几趟才能完成,李泉子一家就是这种一情况,我们先入户,家里人说档案让镇里领导拿到社区里了,到了社区又发现材料不全,教育方面的材料在家里,于是我们第二次入户核对,反复跑了二趟,用了一个多小时。

晚上七点多钟,我们三个组碰头,交流了一下一天来的工作情况,互相分享一下先进的做法,以便明天更好的工作。

7月8日

7月8日高考第二天,天气依然炎热,气温仍然维持在34度左右,我们都把湿透的衣服换下来,今天走访到井仓管区、大井管区、石马管区的一部分村庄,8点多,从闫村开始给李书记联系,他让我们先去村委,邢主任给我们安排人员领我们入户,三个学生牵扯闫村和张庄两个自然村,来来回回走了也有近一个小时。之后我们去东孟村,父亲曾在孟村工作过8年,五年级我是在这个村里小学里上的,一提起父亲的名字,40岁往上的人基本上都认识,通过打听才在一家农舍里找到村委,村主任接待了我们,派村里的妇女主任领我们入户,一共三户,其中一户在楼上,女主人神经上有毛病,材料弄得有些乱,幸好学生在家,我们一一帮助整理好。

从东孟村出来,再去井峪,书记和妇女主任都在上班,书记派妇女主任领我们入户,女主任是一位东北人,30多年前嫁到这个村庄,据说,当时吃不上饭,村里光棍也多,连个象样的路都没有。近几年才过上好日子,路通了,附近有很多工厂,村民都过上了好日子。她说的这些都是实情,井峪过去是穷山恶水,现在是山清水秀,村里规划比较整齐,在白佛山山脚下,有山泉,空气清新,在炎热的夏季,在树荫下也是凉风习习,在村里走一走我都有想在这儿买房的冲动了,一共五户,由于村子小,很快就转完了,由于村里干部工作认真,五个学生的贫困档案一点问题都没有。11点50多到我们往郝沟赶,到村委是11:57分,村干部下班了,给村支书打电话,他有些犯难,不大情愿再回来,我们没有再坚持,就约好下午2点再过来,我们就去快餐店里吃点东西了,饭后到尚庄小学休息一会。

15点多,我们先去了驻村,因为去这个村方便一些,最后去的郝沟,结果让人家等了一下午,我们心里有点过意不去。驻村是市级贫困村,贫困户较多,12个学生,去的时候村里忙得热火朝天,人也很多,有洒水车清路,有弄黑板报的,一打听才知市委书记要来检查,我们找过扶贫专干,见过书记,让村里派人领我们入户,这个村庄贫困户多,我们需要入户9家,牵扯到12名学生,有几家费时较多,智障或神经有点毛病的,反应迟钝 ,说不清楚,资料也不齐全,还有一户没有等来人,只好留下这个尾巴,我们出村路过村委时,街道王书记在路边等侯市委崔书记,县委曲书记肯定也要来,今天这儿的动静不小,晚上肯定上电视新闻。

接着去韩庄,只有一户牵扯两个学生,却用了很长时间,第一次主人去放羊了,没有等来,第二次凑傍晚去,结果只有女主人在家,贵州人,神经不大好,又说不清楚,我们要的东西一点也没有,只好返回。第二天再去,凑中午饭时间,两个孩子都在家,孩子聪明伶俐,把所有材料都保存得完好,也没有错误,男主人也在家,比较精明,据他说是从沙河站逃荒搬过来的,姓蔚,这个村只有两家。

接下来去赵村,只有一家,村支书领我们去的,资料也齐整。从赵村出来去郝沟,四个学生三户,有一户是因病致贫,回答回题很利索,另外两户智力或神经有点问题,问不出什么事来,幸好村里扶贫专干很能干,材料整理得一丝不苟,没有查出一点毛病。

19点多,我们返回驻村,查看当时没人的那家,还好大人孩子都在家,除了后来补的那些钱扶贫手册上没有体现外,其余的没有问题,我们在手册上补记完整,再去韩庄,就是我上面说的那种情况,女主人是贵州人,说不清楚,好象智力有点问题,没办法只好再来一次。

从韩庄出来,已是万家灯火,我们三个组再去碰碰头,互相交流一下。


扶贫日记一


扶贫日记一


扶贫日记一


扶贫日记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