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義務的地方,就沒有權利(約翰·洛克經典語錄)

約翰·洛克(John Locke,1632年8月29日-1704年10月28日)是英國的哲學家。在知識論上,洛克與喬治·貝克萊、大衛·休謨三人被列為英國經驗主義的代表人物,但他也在社會契約理論上做出重要貢獻。他發展出了一套與托馬斯·霍布斯的自然狀態不同的理論,主張政府只有在取得被統治者的同意,並且保障人民擁有生命、自由、和財產的自然權利時,其統治才有正當性。洛克相信只有在取得被統治者的同意時,社會契約才會成立,如果缺乏了這種同意,那麼人民便有推翻政府的權利。 洛克的思想對於後代政治哲學的發展產生巨大影響,並且被廣泛視為是啟蒙時代最具影響力的思想家和自由主義者。他的著作也大為影響了伏爾泰和盧梭,以及許多蘇格蘭啟蒙運動的思想家和美國開國元勳。他的理論被反映在美國的獨立宣言上。 洛克的精神哲學理論通常被視為是現代主義中“本體”以及自我理論的奠基者,也影響了後來大衛·休謨、讓·雅各·盧梭、與伊曼努爾·康德等人的著作。洛克是第一個以連續的“意識”來定義自我概念的哲學家,他也提出了心靈是一塊“白板”的假設。與笛卡爾或基督教哲學不同的是,洛克認為人生下來是不帶有任何記憶和思想的。

沒有義務的地方,就沒有權利(約翰·洛克經典語錄)

約翰·洛克

一、一切的重大責任是德行與智慧。

二、禮儀不良有兩種:第一種是忸怩羞怯;第二種是行為不檢點和輕慢;要避免這兩種情形,就只有好好地遵守下面這條規則,就是,不要看不起自己,也不要看不起別人。

三、你擔心什麼,什麼就控制你。

四、在缺乏教養的人身上,勇敢就會成為粗暴,學識就會成為迂腐,機智就會成為逗趣,質樸就會成為粗魯,溫厚就會成為諂媚。

五、在缺乏教養的人身上,勇敢就會成為粗暴,學識就會成為迂腐,機智就會成為逗趣,質樸就會成為粗魯,溫厚就會成為諂媚。

六、人生的磨難是很多的,所以我們不可對於每一件輕微的傷害都過於敏感。在生活磨難面前,精神上的堅強和無動於衷是我們抵抗罪惡和人生意外的最好武器。

七、法律的目的是對受法律支配的一切人公正地運用法律,藉以保護和救濟無辜者。

八、權力不能私有,財產不能公有,否則人類就進入災難之門。

九、建立和鞏固友誼的最好的方法,莫過於互相信賴地閒談心事與家常。

十、年輕人不可中途插嘴,說的時候要用請教的態度,不能像教訓別人似的。應該避免固執的態度和傲慢的神情,要謙遜地提出問題。謙遜不會遮住他們的才能,也不會減弱他們的理由的力量。它反而可以使他們得到更好的注意,使他們所說的話宜於讓人接受。

十一、拋棄今天的人,不會有明天;而昨天,不過是行去流水。

十二、感恩是精神上的一種寶藏。

十三、即使是最深刻的言論,如果一個說的時候態度粗暴,傲慢或者吵吵嚷嚷,即便是在辯論上面獲得了勝利,在別人心目中也是難以留下好印象的。

十四、禮儀的目的和作用本在使得本來的頑梗變得柔順,使人們的氣質變溫和,使他敬重別人,和別人合得來

十五、孩子小,尚不能明事理辨是非,此時,家長要把握方向。不能因所謂的怕"扼殺孩子的個性"而遷就順從孩子。食物如此,其它方面也應如此。

十六、禮貌是兒童與青年所應該特別小心地養成習慣的第一件大事。

十七、有健康的身體才有健全的精神。

十八、接受責任的能力是衡量人的標準

十九、我認為人類的行為是思想的最佳譯員。

二十、優良的品性是真正的財富,而襯顯這品性的是良好的教養。

二十一、智育只能是德育的輔助品,學問只能作為輔佐品德之用,對於心地良好的人來說,學問對於德行與智慧都有幫助;對於心地不是良好的人來說,學問就會使他們變得更壞。

二十二、肉體上的毒物與精神上的毒物是不同的;肉體上的毒物大部分有令人不快的味道,但是報章雜誌或劣書中所含的毒素卻往往是迷人的,愈是迷人的愈是邪惡。

二十三、有些人,尤其是兒童,常常在生人或他們的長輩面前顯出一種村俗的羞怯態度,他們的思想、言辭、容貌,全都顯得狼狽不堪;自己在紊亂中也失去了主宰,什麼事情都做不成,至少做來顯得不自然,不優雅,不能因此得到人家的喜悅與歡迎。醫治這種毛病的惟一辦法也與醫治其他毛病的辦法一樣,要使他們通過練習養成一種相反的習慣,而主要的就是多交各種朋友。

二十四、人是一種具有兩重性的矛盾體。具體說,人懸於“兩極”,既神又獸;既高貴又卑劣,既自由又受奴役;既向上超升又墮落沉淪;既弘揚摯愛和犧牲,又彰顯萬般的殘忍和無盡的自我中心主義。

二十五、沒有義務的地方,就沒有權利。

孩子小,尚不能明事理辨是非,此時,家長要把握方向。不能因所謂的怕"扼殺孩子的個性"而遷就順從孩子。食物如此,其它方面也應如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