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是什么

年味是什么

年味是灯笼的喜庆,是美酒的香醇,是家人团聚的浓浓亲情;年味弥漫在热气腾腾的厨房里,浸润在大门上春联的墨香里;年味绵延不绝,源远流长,它暖暖的依偎在我们身旁,用一切的美好将我们紧紧拥抱。

年味是火红的,它挂在红红的灯笼里,贴在崭新的春联里,藏在鼓鼓的红包里。

除夕夜,吃过午饭,家家户户就忙着贴春联。有的人家还挂灯笼,挂中国结。

贴春联,我们这儿又叫“贴对联”、“贴对子”,贴对子前先要“涨对子”,用湿抹布或刷子将过去的“对子”浸湿,然后撕去,再贴上新的“对子”。

过去我们家的对联都是爸爸一笔一画写的,爸爸的字刚健有力,圆润饱满。方方正正的字勾勒出美好的愿望。贴春联的胶水是妈妈用面粉兑水精心熬制的浆糊。爸爸将春联的背面刷上浆糊,然后拿着春联对准位置迅速贴上,上下一抹,再用手掌从上到下轻轻按一按,然后站在一旁满意的看着。我们蹦到东蹦到西,争着抢着好像比赛似的大声读着春联。虽然现在人们大多是买春联,或简易的贴个“福”字,但红红的春联融化在年味里,渗透在血液里,成为人们共同而永久的记忆。

年味是什么

年味是浓香的,它是蒸馒头时氤氲的香气,是厨房里燎绕的烟火;年味藏在饺子里,躲在汤圆里。

除夕夜煮红烧肉,妈妈用长长的铁钳拨一拨灶灰,将早已“劈好的木柴”送入灶膛,灶膛里的火烧得旺旺的,红红的火舌舔着黑漆漆的锅底,跳跃的火光映着妈妈忙碌的身影,也映着我们红扑扑的小脸,我们也忙得不亦乐乎。一会儿帮妈妈将木柴送入灶膛,一会儿看肉有没有煮熟。忙得头冒热气,额头渗出汗珠。妈妈用铲子铲出几块肉,让我们尝尝好了没有,香味溢满心田,至今还留在脑中。

一阵忙碌后,大块发亮的红烧肉,有头有尾的红烧鱼搬到了桌上,还有红烧鸡,肉圆,各种冷菜、炒菜、汤菜,满满一桌菜。全家人团团圆圆的吃着丰盛的菜肴,品着美味的酒水,聊着一年的收获,展望着来年的美好。浓浓的年味弥散在空气中,融化在心田里,幸福的香气荡漾在每个人的脸上。

除夕夜,不管你吃菜喝酒,肚子吃得圆鼓溜溜有多饱,饭还是要吃点儿,寓意“翻生”。有一年,妈妈可能将水放少了,煮成了半生不熟的饭。爸爸说:“好,是真正的翻生。”鱼是不能吃的,要余下来,寓意“年年有余”。

年味是什么

晚饭后,全家人一起看“春晚”,家家户户欢声笑语,举国上下一片欢腾!

年味是亲情的呵护,是娘思儿,儿想母

亲情的释放,是兄弟姐妹感情的热络。年味是留在人生旅途中的一个又一个亲情的驿站。

一年到头在外打拼的天南海北的游子们,不怕车辆的拥挤,不畏公路的堵塞,不在乎路途奔波的劳累,回家过年,是不变的愿望和行动。年迈的父母用并不伟岸的身躯支撑起一个温暖的家,用平凡的烟火,一代接一代,点燃着一脉相传的中国年。

今年的年味与往年不同,受疫情影响,大家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就地过年。各地为了让职工安心过年,暖心过节也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比如免费乘公交,免费去博物馆,赠送优惠券,抽礼送大奖,有的发红包,加工资等。滞留人员虽然无法与家人团聚,可以实现线上拜年,云拜年,有的还视频邀父母兄弟姐妹共同举杯。虽然缺了点阖家团圆之情,却多了些家国情怀之味。不一样过年的地点和方式,不变的是对亲人的祝福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时代变迁,岁月更替,虽然许多形式变了,但年味不会更改,因为它已根植于每个中国人的心,成为永恒的旋律。

年味是什么

年味是回乡路上的人潮,是父母守望的身影,是孩子张望的双眼,是市场来来往往的人群;年味是高高挂起的灯笼,是崭新的春联,是餐桌上的团圆,是酒杯里的祝福,是家人幸福的笑脸,是来年重新出发积蓄的力量!

年味蕴含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承载着国人的美好记忆和幸福体验,寄寓着人们的美好情怀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