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手部瞭解疾病,這有這種凹陷和顏色要注意了

手診作為中醫望診的一個分支,是在中醫望診的理論指導下,通過觀察患者手部形態、色澤的變化,診察病情的一種方法。


》五臟六腑,在手部均有反射區
五臟六腑在手部均有反射區。大魚際為心臟反射區,小魚際為大腸反射區,手指對應頭面部,手掌部則以手掌中線為軸,將手掌自手指到掌根方向等比例3分,分別對應上中下三焦。下1/3對應上焦臟腑,包括心、肺兩髒;中1/3對應中焦包括脾、胃、肝、膽;上1/3對應下焦,包括腎、膀胱、小腸、大腸。

觀察手部瞭解疾病,這有這種凹陷和顏色要注意了


*大魚際凹陷多提示宗氣不足
在臨床觀察中發現,如果大魚際處出現一條線形的凹陷,病人往往存在心肺功能不足的症狀,即宗氣虧虛。
中醫認為肺主氣,司呼吸,朝百脈。脾主運化,主肌肉。脾肺氣不足,則宗氣亦不足,因手太陰肺經在大魚際處經魚際穴止於拇指甲旁的少商穴,故宗氣不足在手部表現可為魚際欠豐滿,嚴重者可出現凹陷。宗氣不足則其“走息道而司呼吸、貫心脈而行氣血”的功能失司,易引起血行瘀滯,臨床表現多為心肺功能不足。患者往往會有胸悶、氣短、心慌、失眠、多夢、健忘、反應遲鈍等症狀。一旦大魚際出現了這種情況,一定要引起重視,雖然一般的心肺功能不足症狀較輕,但是拖延日久,可影響肺、脾、腎三髒功能失調;並極易造成瘀血、痰濁等病理產物的發生。
*手掌扁平多提示脾氣不足
無論是腎氣虛還是脾氣虛,都能在手上有所體現。
正常的手掌應該是有一定曲線,大小魚際肌肉豐滿,明顯高於掌心的部位,如果整個手掌變平,肌肉變薄,多為脾氣不足。《素問·痿論篇》:“脾主身之肌肉。”中醫認為,脾是氣血生化之源,脾氣健運,則肌肉豐盈而有活力。如脾氣虛弱,則可見手掌部肌肉不足。臨床還可見腹脹、便溏、疲乏等症狀。


*小指彎曲多提示腎氣不足
在手指無外力干擾的情況下,腎氣虛的人小指會出現變形,呈自然彎曲狀,一般是彎向掌心。腎藏精,精生骨髓,骨髓充實,骨骼強壯,運動捷健。腎的精氣盛衰,直接影響骨骼的生長、營養、功能等,關係著人類的生存繁衍。如有小指自然彎曲的現象,伴有氣短自汗、倦怠無力、面色㿠白的症狀,就要引起重視,考慮是否是腎氣虛證,若不及時治療,還會引起泌尿和生殖方面的問題。
》五顏六色定病位、病性
正常健康人手掌呈淡紅色或粉紅色。手掌的五色診病與面色相似,《靈樞·經脈篇》記載:“胃中寒,手魚之絡多青矣。胃中有熱,魚際絡赤。其暴黑者,留久痺也。其有赤有黑有青者,寒熱氣也。其青短者,少氣也。”
*白
白色提示病在肺,手掌顏色蒼白或萎黃而失去榮華色澤大多是貧血,多見於手部失血過多、術後體虛、產後體虛等。手掌呈青白色提示可能是瘀血。手掌白色一般表現為疼痛(一般性疼痛)、炎症(疼痛性炎症);也可表示氣鬱、氣虛。
*黑
黑色提示病在腎臟和腎上腺(副腎)。血脂高一般是痰熱所致,手掌部有深紅色的點,是血脂高的表現。而痰熱日久成毒,全手掌(特別是拇指以外的其它四個手指)皮膚表面上就會形成一層黑色或黑灰色。

也說明運動較少,體內每天產生的廢物排不出體外,積聚體內。故人感到疲勞乏力,精神不佳。此病是因為新陳代謝功能低下。
*青
青色提示病在肝,說明肝氣鬱滯。“肝主痛”,青色一般表示疼痛較重。皮下出現青色血管和瘀血。“魚青則胃中寒”,胃寒證的患者多見魚際發青;大便溏洩者,魚際則是暗青色浮起。如果此部位發現青筋暴起,並延伸到手腕部位(超過太淵穴位置,且有烏青色),即表示近日內有患腸炎或嚴重腹瀉。若手上見到皮下有青色血管出現,說明患者體內的血液黏稠、毛細血管細小、血中含氧量較低、血脂異常、血中酸性較高等,由此影響了血液循環,末梢血流不暢,造成了患者四肢發涼、頭暈等症。
*黃
黃色提示病在肝膽。有肝膽疾患的人,手掌呈現黃色,特別是黃疸患者更為明顯,但少數也有遺傳原因。一般父母血型為AB型與O型相結合的患者,其皮膚往往是呈較黃的顏色的。只要不是ABO溶血性疾病,這種黃色還是正常的。但這也說明這些人從本質上講是容易患肝膽及血液方面的疾病。通常情況下,黃色表示病程較長,多是慢性病。比如手的咽喉區呈黃色,說明患者為慢性胃炎患者。
*赤

赤色提示病在心臟。掌色紅為多血質體質,過紅則性格多暴躁,有中風的危險。手掌紅色多屬於熱證,血熱、充血或瘀熱、積熱等證。“魚赤則胃中熱”,臨床觀察便秘者,魚際部位常有發赤現象。
深濃為太過,紅色太重說明體內大量積熱。如肝掌,其大小魚際都很紅,同時伴有深紅色的點塊。這是因為肝病造成了肝火旺,說明患者肝臟裡面有大量的積熱。此外,常年大便乾燥的患者,小魚際也會出現類似的深紅色。體內雌性激素增多,也是引起掌赤的原因之一,所以個別妊娠婦女,在妊娠期也可見到掌赤。另外,體內維生素缺乏、肺結核、風溼性心臟病、類風溼性關節炎、糖尿病、真性紅細胞增多、砷中毒等亦可出現掌赤。
*紫
紫色提示病在循環系統以及呼吸困難、缺氧、中毒、瘀血等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