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業專題研究:銀行的下一個十年

利率市場化、金融脫媒、經濟降速的壓力是銀行發展歷程中的必經之路,發達國家如何應對已有範例。 我國的互聯網金融高速發展前所未有,其出現減少銀行業的熵增、加速銀行業的變革。

未來銀行可通過綜合化和無感化金融服務的方式實現破局。綜合化金融以混業經營機制為基礎,無感化金融以金融科技為基礎, 都需要強大的戰略眼光、資金、專業度、運營效率等方面做支撐,因此未來銀行業將重回向龍頭集中的趨勢。

主要內容:

1、資產增速經濟增速相適應

展望未來,我國GDP增速重回兩位數概率較小,銀行資產增速或也將略低於目前水平,過去規模拉動高速增長的時代已過去。

2、美國的金融改革歷史經驗

美國商業銀行成功地在金融脫媒和利率市場化的變革中,保持創收能力持續提升;後在經營壓力增大的背景下,重回混業經營。

3、銀行混業經營為大勢所趨

我國金融脫媒和利率市場化已接近尾聲,未來或將推進混業經營,使商業銀行更便利地提供綜合金融服務。

4、螞蟻金服致力於普惠金融

螞蟻金服通過打造和切入高頻場景,形成金融服務入口,成為普惠金融領域的佼佼者。未來金融服務的場景和入口將更加多元, 無感化的金融服務,既嵌入社會各個節點的金融服務,是銀行業最終努力的方向。

報告摘要:

1、資產增速經濟增速相適應

國際經驗來看,銀行資產增速圍繞經濟增速小幅波動

觀察美國從1930年代至今,商業銀行資產增速與經濟增速的關係,可以看到:80年間,銀行的資產增速圍繞著經濟增速上下波動,因此經濟增速中樞下降的時候也伴隨著商業銀行資產增速的下降。

長期來看,我國銀行業資產增速中樞或將略微下降

我國銀行業資產增速有逆週期調節作用和特殊時期存在,但是增速中樞仍與經濟增速方向一致。

因此隨著未來我國經濟增速下降,銀行資產增速 將略低於目前水平,過去規模拉動高速增長的時代已過去。歷史上來看,在我國經濟下行壓力較大時,信貸會被作為逆週期調節的工具使用,兩 次大規模的逆週期調節發生在2009年和2015年;2013-2016年是銀行同業業務大發展、資金空轉的特殊時期,因此資產增速跟經濟增速有較長 時間的背離;但是整體上來看,我國銀行業的資產增速中樞仍與經濟增速方向基本一致。展望未來,我國GDP增速重回兩位數概率較小,因此銀 行的資產增速未來大概率會略低於目前水平。

2、美國的金融改革歷史經驗

美國商業銀行創收能力歷史上長期上行

1940年至2000年的六十年間,美國銀行業經歷了數次經濟週期,接連經歷了金融脫媒、利率市場化和混業經營三大變革,期間其整體創 收能力仍持續上升。1933年之後,美國進入了金融危機後的秩序重塑階段,監管收緊,開始了利率管制和分業經營;直到1960年代經濟 復甦後,緩慢開始了金融自由化歷程。在從金融抑制到自由化的幾十年中,美國銀行業的創收能力保持穩中有升:1992年之前,息差和非 息收入皆平穩上升;1992年-2001年,非息收入快速提升,彌補息差下降對營收的拖累,使營收/平均生息資產的比率保持穩定。

美國1960年代開始出現負債脫媒現象

金融脫媒的概念始於1960年代,由於存款利率管制+市場利率上行,美國商業銀行存款佔比快速下降,出現了負債端脫媒。經過經濟大蕭條之 後,為了降低存款價格競爭,保護銀行利潤,鼓勵銀行向實體經濟發放貸款,美國於1934年頒佈《格拉斯——斯蒂格爾法案》,其中的“Q條 例” 禁止商業銀行對活期存款支付利息,授權美聯儲對定期存款和儲蓄存款設定利率上線。1960年代初,美國經濟持續復甦,年化平均聯邦基 金利率波動上升,從50年代的2%左右上行至5%以上;1970年代後,美國陷入較長時間的通貨膨脹,聯邦基金利率繼續波動上行,1981年達到 歷史高點16%。商業銀行低利率的存款與貨幣市場資金的競爭日趨激烈,存款佔總資產的比例從1960年的97%下降了12pc至1980年的85%。

存款脫媒壓力推動利率市場化

負債端的脫媒對吸儲造成一定壓力,進而對利率市場化推進形成“倒逼”作用。銀行的資產投放和吸儲壓力倒逼“Q”條例不斷放鬆 存款利率上限,改變了之前美國商業銀行在利率上行期,資產收益率上升、負債成本率基本不變、息差與資產收益率基本同步上升的 情況——1960年至1980年其間,在聯邦基金利率快速上升的背景下,美國銀行業的息差在小幅波動中基本保持平穩。

美國放開監管,重新開啟混業經營

利率自由化完成後,業績承壓和國外銀行業的競爭刺激是美國銀行業重回混業經營模式的加速器。為隔離風險,1933年美國出臺《格拉斯-斯 蒂格爾法案》,將投資銀行業務和商業銀行業務嚴格地劃分開。1980年代末開始,在傳統銀行業利潤的承壓以及來自國外銀行業的競爭衝擊 下,在利率自由化已完成的背景下,商業銀行迫切要求放寬業務限制,監管因此逐步放鬆。1999 年底 《金融服務現代化法案》的推出,宣告 金融自由化改革完成, 銀行恢復混業經營並趨向 “全能”。因此也能看到1980年代至2008年之前,美國商業銀行的非息收入佔比持續提升。

3、銀行混業經營為大勢所趨

我國銀行業存款脫媒已“棋至中盤”

國內銀行負債端的脫媒已“棋至中盤”,未來存款佔比或還有小幅下降的空間。

股市的繁榮、銀行理財和貨幣基金的發展疊加階段性利率上 升,使我國商業銀行存款佔比波動下行,從2005年96%的較高點下降到2020年7月的83%。雖然從法律法規層面來看,存款的利率管制已完 全放開,但是實際上仍存在1.5倍的自律上限,因此在未來資本市場和財富管理市場大發展的環境下,銀行的存款佔比可能仍有小幅下降空 間。

我國銀行業資產端脫媒不明顯

國內銀行業資產端的脫媒不明顯,因諸多融資需求還未被滿足。2014年之前,銀行業資產端貸款佔比保持在80%左右波動。2014-2016 年間下降9pc到71%,債券發行金額較過去也大幅增加(增速在2015和2016年分別為97%和54%);但期間貸款佔比的下降並非金融脫 媒影響 ,而是因為表內貸款無法滿足的融資需求被“包裝”為表內非標資產,表面上改變了資產結構;2017年金融監管開始之後,銀行 業表內貸款佔比已逐步回升73%。國內較大型企業和政府的信貸需求已經被銀行業完全覆蓋,但是小型客戶(包括企業與個人)的需求仍 待滿足;同時,小型客戶也不受直接融資發展的影響,因此未來該信貸市場向小型客戶的拓展將使銀行表內貸款的佔比穩中有升。

小型客戶的融資需求仍未被滿足

我國居民槓桿率仍有小幅提升空間,普惠型小微貸款覆蓋仍不足。我國居民槓桿率持續提升,從2013年底開始高於新興市場平均水平;截 至2020年一季度末達到57%,仍低於美國18pc;而且我國居民槓桿大部分來自按揭貸款,實際消費類貸款的槓桿遠低於發達國家,因此我 國居民槓桿率仍有提升空間。銀保監會普惠金融部主任李均鋒在2020年4月22日的發佈會上提到:截至2019年末,個體工商戶全國登記數 量是8261戶,納入市場監管總局小微企業名錄的個體工商戶是6523萬戶,目前有貸款的個體工商戶是1394萬戶,覆蓋率是21.4%。

我國仍未完全實現利率市場化

目前我國已基本實現利率市場化,但存款端 仍有隱性的自律上限限制。我國的利率市場 化進程始於1990年代初期,經過二十多年 代推進,從法律法規層面來看,已基本實現 利率市場化,標誌性事件是:中國人民銀行 發佈通知決定,自2015年10月24日起,對 商業銀行和農村合作金融機構等不再設置存 款利率浮動上限。但是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 制仍然存在,目前存款利率的浮動上限設定 在1.5倍。因此,可能仍存在未來完全利率 市場化對息差的負面影響。

經營壓力下,商業銀行已開啟綜合金融模式

未來可見的息差和金融開放的壓力下, 我國商業銀行已經開始積極實踐綜合金 融模式。隨著未來金融脫媒與利率市場 化繼續推進,我國銀行面臨一定維護息 差的壓力。通過全方位的綜合化的融資 服務,可打破僅依靠降低利率搶客戶的 “套路”,降低客戶對貸款利率的敏感 性、提升存款留存度、穩定息差,也有 助於提高非息收入。

目前我國金融行業仍實施分業經營和分 業監管,但我國金融脫媒和利率市場化 已接近尾聲,根據國際經驗,未來或將 推進混業經營,使商業銀行更加便利地 為客戶提供綜合金融服務。

4、螞蟻金服致力於普惠金融(略)

報告節選:

銀行業專題研究:銀行的下一個十年

銀行業專題研究:銀行的下一個十年

銀行業專題研究:銀行的下一個十年

銀行業專題研究:銀行的下一個十年

銀行業專題研究:銀行的下一個十年

銀行業專題研究:銀行的下一個十年

銀行業專題研究:銀行的下一個十年

銀行業專題研究:銀行的下一個十年

銀行業專題研究:銀行的下一個十年

銀行業專題研究:銀行的下一個十年

銀行業專題研究:銀行的下一個十年

銀行業專題研究:銀行的下一個十年

銀行業專題研究:銀行的下一個十年

銀行業專題研究:銀行的下一個十年

銀行業專題研究:銀行的下一個十年

銀行業專題研究:銀行的下一個十年

銀行業專題研究:銀行的下一個十年

銀行業專題研究:銀行的下一個十年

銀行業專題研究:銀行的下一個十年

銀行業專題研究:銀行的下一個十年

銀行業專題研究:銀行的下一個十年

銀行業專題研究:銀行的下一個十年

銀行業專題研究:銀行的下一個十年

銀行業專題研究:銀行的下一個十年

銀行業專題研究:銀行的下一個十年

銀行業專題研究:銀行的下一個十年

銀行業專題研究:銀行的下一個十年

銀行業專題研究:銀行的下一個十年

銀行業專題研究:銀行的下一個十年

(報告觀點屬於原作者,僅供參考。作者:國泰君安,袁梓芳、郭昶皓)

【報告來源:未來智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