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王勾践到底有没有卧薪尝胆,翻开历史的迷雾,去找寻真相

我相信,大家对于越王勾践这个故事应该是耳熟能详了。这个历史故事大概讲的是,春秋时期的一场战争,吴国大胜越国,吴国军队把越王勾践逼到了会稽山上,让越王完全处于被动的局势,没有办法,越王不得不低头。

从那场战争以后,越国成了吴国的附属国,并且一言一行都被吴国掌控。越王更是像奴隶一般在吴国宫中服侍三年,之后吴王看勾践已经臣服,就放他回国了。但是勾践并没有忘记国耻,为了使自己时刻惊醒,就在自己的屋顶上挂了一个苦胆,不管是任何时候,他要做什么事之前,都要去感受下苦胆的味道,以此激励自己不能忘了这个耻辱。不仅如此,他睡觉也不用床和被褥,如果累了,就躺在硬柴堆上,他想让自己的不至于那么较弱,让体格变得硬朗。正因这么多的磨练,才让越国最终胜利,打败了吴国。

越王勾践到底有没有卧薪尝胆,翻开历史的迷雾,去找寻真相

但是,真是的历史,是不是真的就是卧薪尝胆来时刻警醒自己,激发自己的斗志呢?首先,我们根据历史典籍来分析,《左传》《国语》这两本书,存在时间比较长,这两本书中的记载可信度比较高,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但是,奇怪的是,这两本书中得任何一本,在记录越王勾践的时候,并没有提到他卧薪尝胆的事情。

此外,在《史记》中的《越王勾践世家》中,司马迁说过这么一句话:“吴既敌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这也同样没有提到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之事。

我们再来看,东汉时期袁康、吴平的《越绝书》,赵晔额《吴越春秋》,这两本书是专门记录春秋时期吴国和越国两个国家的事情,这里面不光记录了吴越两国的事情,还加了他们自己的想象,其中

《越绝书》中,对于卧薪尝胆的事件并未提及;《吴越春秋》一书中,也仅有一句“悬胆在户外,出入品尝,不绝于口”,并没有提到越王“卧薪”一事。综上所述,不论是那本书,始终没有提到越王“卧薪”一事。

越王勾践到底有没有卧薪尝胆,翻开历史的迷雾,去找寻真相

有人考证,“卧薪尝胆”首次出现在北宋苏轼所写的《拟孙权答曹操书》中。但是当时苏轼写这封信的时候,并不是说的勾践,而他自己设想孙权在三国平分天下时曾“坐薪尝胆”。吕祖谦在《左氏传说》中也谈到“坐薪尝胆”一事,说的也是吴王,而明朝张溥在《春秋列国论》中也说“吴王即位,卧薪尝胆”。而后在《左传事纬》《绎史》两书中,都说是吴王卧薪尝胆。

相反的是,南宋的真德秀在《戊辰四月上殿奏札》、黄震在《古今纪要》《黄氏日抄》两书中,又说越王是卧薪尝胆,到了北宋的苏轼说的“卧薪尝胆”,也指的是越王,但到底是谁做的,一直都没有结论。

明朝末年,在传奇剧本

《浣纱记》中,梁辰鱼对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两件事加大渲染。清初的吴乘权在《纲鉴易知录》中写道:“勾践叛国,乃劳其凝思,卧薪尝胆。”之后,明末作家冯梦龙在其刊刻的历史小说《东周列国志》中也多次提到过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以至于到今天,我们也是认为越王卧薪尝胆,但是是否真实,还需要去考证。

越王勾践到底有没有卧薪尝胆,翻开历史的迷雾,去找寻真相

还有一些人认为,东汉时期的《勾践归国外传》中,也对越王“卧薪”一事有所记载,文章中有这么一句话“苦身焦思,夜以继日,用蓼攻之以目卧”。蓼薪一词指的是有一种叫做蓼的苦菜很多,勾践食用了很多这种苦菜,借此磨练自己的意志,其他的话语十分通俗易懂,表明的是那时的勾践日夜操劳,毫不停歇,他十分的疲劳,上下眼皮一直在打架,想要睡觉,但是他却让“蓼薪”来刺激自己,不然自己入睡,让自己忍耐下去。

而卧薪和尝胆这两个词语是让人的视觉和味觉感到痛苦。后人却把卧薪的意思曲解为在硬柴上睡觉,这时错误理解了《勾践归国外传》的意思,卧薪这一次则是表明是眼睛遭受痛苦而并非身体遭受折磨。按照这种说法,得出的结论是,越王勾践确实有卧薪尝胆这两个行为,但是却被后人曲解了这个成语的含义。

我们来看,如果是,卧薪尝胆这个事是真实存在,那么为什么当时没有记载,却在之后记载?如果说是假的,却在民间广泛流传。这也就又成为了历史上一个未解之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