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歲女兒摔一跤後站不起來了 “90後”媽媽截骨救女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胡蔓 通訊員 楊岑

“只要女兒能重新站起來,再大的犧牲我也願意!”為了讓不足2歲患有罕見骨病的女兒重新站起來,“90後”媽媽黃小花(化名)毅然決定截骨救女——從自己髖關節的髂骨處取出1塊約拇指大小的骨頭,移植到孩子小腿骨上。

女兒摔了一跤後站不起來了

“生病前,小希(化名)特別活潑,愛跳廣場舞……”坐在武漢大學人民醫院骨四科的病床上,黃小花一邊抹著眼淚,一邊看著手機裡女兒幾個月前的樣子。

家住湖北陽新縣楓林鎮大橋村的黃小花身材瘦小,這些年一直在家帶孩子,全心照顧年邁生病的婆婆,丈夫則在溫州工地打工維持一家的生計。2019年4月,二女兒呱呱墜地,取名小希。女兒的到來,為這個小家庭增添了許多快樂。日子雖然清貧,但兒女雙全,黃小花格外滿足。然而,這一切,因小希的一次意外跌倒,戛然而止。

今年9月,小希像往常一樣在家附近玩的時候,不小心摔了一跤。在縣醫院拍片後,醫生判定小希右腿骨折,並發現她的右腿骨頭與常人不太一樣。醫生嘗試用打石膏的方式為小希處理骨折患處,並建議如果骨折不癒合,就要去大醫院做進一步檢查。

90後媽媽決定截骨救女

揪心地過了一個多月,媽媽帶小希來醫院複查X光片。遺憾的是,孩子小腿骨折沒有癒合跡象,並呈現假關節異常活動。從前滿地跑的假小子,現在只能在媽媽的懷裡,或者坐在床上,自己完全無法站立。

黃小花帶著孩子從陽新輾轉武漢就醫。在武漢大學人民醫院骨四科,科主任吳飛副教授接診了小希。“正常同齡幼兒發生骨折,經石膏固定後骨頭會很快長好,像這樣2個月骨折都沒生長跡象,肯定另有原因。”

經過一系列的檢查,最終,小希被診斷為先天性脛骨假關節。吳飛解釋,小希的病非常少見,發病率僅為1/250000至1/400000,治療難度較高,復發骨折難以控制,是骨科中較為棘手的問題。其特徵為脛骨發育異常、畸形,一旦骨折幾乎不能自愈。

“根據具體病情分析,目前,最合適的治療方法就是手術接骨,由於這種骨折的難愈性,術中必須植骨。因孩子太小,無法取自體骨,而人工骨又沒有自體骨的再生能力。”吳飛建議,從孩子的直系親屬身上取骨,然後移植到孩子小腿脛骨上,讓骨折處癒合,重新生長髮育。但吳飛也表示,即使做骨移植,也不能保證骨折處一定能癒合,並且小希還可能面臨再次或多次新的其他類型手術。

“用我的骨頭吧,只要女兒能重新站起來,我做什麼都願意。”聽完醫生的建議,身高不足1.5米的黃小花沒有絲毫遲疑,毅然決定抓住這一線生機。

為了湊齊治病的費用,黃小花和丈夫借遍了親朋好友。揣著3萬餘元錢,黃小花和孩子一起住進了武大人民醫院骨四科病房。

完全康復的路還很長

11月21日上午11時,黃小花和小希被同時送進了手術室。主刀醫生吳飛介紹,手術團隊分成2組,一組負責從母體骨盆的右側髂骨處取出一塊約拇指大小的髂骨,另一組由自己負責為小希進行小腿結構不良病灶的清除和畸形矯正等,再把從媽媽體內取出的髂骨植入孩子小腿骨折處,整個過程耗時近3個小時。

吳飛介紹,在人體骨盆兩側各有一塊髂骨,如果手術病人需要自體骨移植的時候一般就在這個位置取骨,切除少量髂骨後不會影響人體肢體功能。這是他近20年職業生涯裡,遇到的第二例母子間的骨移植。

手術後第二天,黃小花就能下床,繼續照顧女兒了。吳飛介紹,孩子術後一週可以出院,但給孩子移植的骨頭能否成活,還需要定期複查一段時間,後期可能還有比較長的恢復期。

“孩子是我身上的一塊肉,我的骨頭就是她的。”黃小花噙著淚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