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江陰市博物館館裡來了一位耄耋老人……

來源:江陰市博物館

江博迎來了一位耄耋(mào dié)老人,查茂祥。他帶著一本《江陰傳統木帆船造船工藝》手稿,來到了我們考古徵集部。原來,這是一本由查老爺子手寫記錄下來的造船工藝,他將這份珍貴的文字資料捐贈給江陰市博物館,希望能永久保存下來。


今天,江陰市博物館館裡來了一位耄耋老人……

查老爺子的祖輩四代均是造船手藝人,從光緒十五、六年開始就以造船為生。查老爺子的父親是從民國十四年(1926年)開始造船的,當時兄弟四人,以他手藝最好,遠近聞名,因小名喚作“三郎”,周邊人都稱他為“三伯伯”。而查老爺子在父親的影響下,幼時便耳濡目染,開始學習造船,1953年時一家人一年便可造7條木帆船。到解放以後,漸漸地私船需求變少,查老爺子便進入了江陰縣黃山港運輸合作社(後改為江陰航運公司),開始造起了駁船。因有了木帆船的造船經驗,駁船的製造對他而言並沒有什麼難處,相反,木帆船相較於大型的駁船而言,更加精細、難度大。就這樣,查老爺子一輩子都在和船打交道,直到後來年紀大了調到了後勤部。

查老爺子退休後一直有一個心願,希望能親手造一條木帆船捐贈給國家,然而因為年齡等諸多因素,沒有辦法實現。於是,去年11月在女兒的鼓勵下,便親手寫下這樣一本書,把傳統木帆船的製作工藝、相關圖紙都記錄下來。

今天,江陰市博物館館裡來了一位耄耋老人……

他說,希望博物館能保存這份記憶,傳承造船文化,讓更多的江陰人能瞭解到,我們也有著造船的歷史。在今天我們可以造萬噸大輪船,而在以前我們也能自己製造這樣的木帆船!

今天,江陰市博物館館裡來了一位耄耋老人……

▲副館長刁文偉為查茂祥頒發捐贈證書

博物館作為以教育、研究和欣賞為目的,收藏保護,並向公眾展示相關見證物的組織,我們呼籲更多非遺傳承人前來捐贈,將更多文化精神保存下來,流芳百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