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分鐘速讀Nature

1、Nature : 腸道生髮中心B細胞選擇的可調動力學


2020年10月28日,來自美國洛克菲勒大學Gabriel D. Victora和Daniel Mucida課題組合作的在《自然》雜誌上發表了題為“Tunable dynamics of B cell selection in gut germinal centres.”的最新研究成果。他們揭示了腸道生髮中心B細胞選擇的可調動力學。


通過結合多色“Brainbow”細胞命運圖譜和對單個細胞免疫球蛋白的基因測序數據,研究人員發現儘管生髮中心B細胞快速更新,但在穩態無特定病原體(SPF)小鼠5-10%的腸道相關生髮中心中包含主導性 “winner”B細胞克隆。與它們未突變的前體相比,由這些B細胞克隆產生的單克隆抗體具有更強的與共生細菌結合能力,這與抗原驅動的選擇一致。


3分鐘速讀Nature

Fig 1 |穩態gaGC中克隆選擇的動力學


無菌小鼠中高度選擇性腸道相關生髮中心的頻率顯著高於SPF小鼠,並且無菌小鼠生髮中心中的winnerB細胞與在多個其他個體中發現的``公共''克隆型相似,這表明即使在沒有微生物群的情況下仍存在頻繁的B細胞抗原受體選擇。用既定微生物群落(Oligo-MM12)對無菌小鼠進行定殖並不能消除與細菌相關的克隆型,但會誘發伴隨抗原誘導選擇的共生特異性B細胞反應。因此,可以在穩態腸道相關生髮中心進行B細胞的陽性選擇,其選擇速率範圍可通過調節微生物群的存在和組成來實現。


據瞭解,生髮中心是B細胞產生對各種抗原具有高親和力抗體的結構,通常在感染或免疫後的淋巴器官中短暫形成。然而,在腸道淋巴器官中生髮中心長期存在。這些與腸道相關的生髮中心可以提供針對腸道感染和免疫的靶向抗體反應。


(評論:但是,在穩態情況下,面對腸道中慢性多樣性抗原的刺激是否進行B細胞選擇和高親和力抗體的成熟尚不清楚。)


文章來源:

Carla R. Nowosad, Luka Mesin et al, Tunable dynamics of B cell selection in gut germinal centres. DOI: 10.1038/s41586-020-2865-9,Nature:最新IF:43.07


2、cell: 人類胚胎中利用Cas9切割可去除等位基因特異的染色體


2020年10月29日,來自美國哥倫比亞大學Dieter Egli小組的在《細胞》雜誌上發表了題為“Allele-Specific Chromosome Removal after Cas9 Cleavage in Human Embryos.”的最新研究,發現在人類胚胎中利用Cas9切割可去除等位基因特異的染色體。


3分鐘速讀Nature

Fig 2| 來源cell


研究人員探究了在父系染色體EYS位點上引入Cas9誘導雙鏈斷裂(DSB)的修復結果,該染色體攜帶的移碼突變可導致失明。研究顯示最常見的修復結果是微同源介導的末端連接,這發生在胚胎的第一個細胞週期中,其誘導胚胎閱讀框的非鑲嵌式恢復。


值得注意的是,大約一半的雙鏈斷裂並未得到修復,這導致無法檢測到父系等位基因,並且誘導有絲分裂後一個或兩個染色體臂的丟失。相應地,由於Cas9切割兩個等位基因,因此Cas9脫靶切割會引起染色體丟失和半合插入缺失。


這些結果說明了可以對染色體構成進行人為干預,但同時證明了對人胚胎突變校正具有一定挑戰性。


(評論:糾正人胚胎中的致病突變可減輕遺傳疾病的危害並改善對具有致病突變夫婦選擇替代胚胎的潛力。)


文章來源:

Michael V. Zuccaro, Jia Xu et al. Allele-Specific Chromosome Removal after Cas9 Cleavage in Human Embryos. DOI: 10.1016/j.cell.2020.10.025 Cell:最新IF:36.216


3、Nature:揭示感知觸摸和疼痛的脊髓通路


2020年10月28日,來自美國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David D. Ginty及其研究組合作在學術期刊《自然》上發表了題為“Parallel ascending spinal pathways for affective touch and pain.”的研究成果,揭示感知觸摸和疼痛的脊髓通路。


研究人員發現了兩個表達結構相關的G蛋白偶聯受體(GPCR)TACR1和GPR83的投射神經元形成平行上升迴路模塊,這些模塊協作將熱、觸覺和有害的皮膚信號從脊髓傳遞至腦橋側臂旁核。在此核內,表達Tacr1或Gpr83的SPB(spinoparabrachial )神經元軸突支配不同的亞核群體,並且強烈的光遺傳學刺激軸突末端誘導了不同的逃避行為和自主反應。此外,表達Gpr83的SPB神經元對皮膚機械刺激高度敏感,並從高閾值和低閾值的原代機械感覺神經元中接收強大的突觸輸入。


3分鐘速讀Nature

Fig 3 | Spinal PNs that express Tacr1 and Gpr83 are largely distinct neuronal populations that innervate multiple distinct but overlapping brain regions.


值得注意的是,取決於刺激強度,與表達Gpr83的SPB神經元激活相關的化合價可以是正值或負值。這些發現揭示了SPB的解剖、生理和功能上不同的細分,是觸覺和疼痛的感知基礎。


據悉,前外側通路由上升的脊髓束組成,這些脊髓束將疼痛、溫度和觸覺信息從脊髓傳遞到大腦。前外側通路的投射神經元是疼痛治療的潛在目標,因為從周圍散發的傷害感受信號通過這些脊柱投射神經元傳導至大腦。


(評論:但是,前外側通路的組織邏輯仍然知之甚少。)


文章來源:

Seungwon Choi, Junichi Hachisuka et al, Parallel ascending spinal pathways for affective touch and pain. DOI: 10.1038/s41586-020-2860-1 Nature:最新IF:43.07


文章來源:每日生物評論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每日生物評論,或Bio-review

用最專業的精神,開放性的思維,與你一起探索行業走向,快速瞭解這個領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