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閥興盛期的一股清流,劉駿如何做到罷棄士族官員大量任命寒士?

世家門閥起於漢,興於魏,盛於晉,衰於南北朝,亡於唐。在最昌盛時期甚至出現了“王與馬,共天下”說法,意思是王家與當時的皇帝司馬氏共同領導天下,這一局面的形成得益於彼時琅琊王氏的掌舵人王導,在他的帶領下,世家門閥真正做到了與皇權的並立,不過後期王敦事件的爆發使得王氏認知到想要長久興盛必然要放下對皇權的慾望,掌握好手中權力即可,因此我們能看到在南北朝時期士族出生的官員佔據了各王朝中絕大部分席位。

門閥興盛期的一股清流,劉駿如何做到罷棄士族官員大量任命寒士?

時間的洪流依然滔滔不絕,這時東晉王朝已然覆滅,王氏仍然風光依舊,士族力量依然興盛。當時王氏在政壇中的代表人物是王導的玄孫王僧達。但王僧達的成就更多在文學上,政治上反而相當白痴,其政治路途的開啟是因為文學素養得到宋文帝的欣賞,加之王家的身份影響得以就任宣城太守,但在任上卻荒於政務,整日飲酒尋獵。但即使如此也被他尋找到了一個極好的機遇,當時文帝太子劉劭發動叛亂,根據手下門客所提出的策略,王僧達選擇站在了太子的對立面武陵王劉駿一方,叛亂被平定,劉駿繼位是為宋孝武帝,王僧達也獲得從龍之功很快便升遷為尚書右僕射一職,更是對丞相一職垂涎欲滴。

門閥興盛期的一股清流,劉駿如何做到罷棄士族官員大量任命寒士?

但是王僧達沒有清醒的認識到天下局勢異變,“王與馬,共天下”的局面早已不復存在,繼位的劉駿並未如過往的皇帝一般任用士族子弟擔任要職,反而大量任命寒門出身的底層官員處於重要事務,形成了“寒人掌機要”的政治局面。屢次提出升遷未果的王僧達並沒有意識到潛在的危機,反而愈加囂張跋扈,面對劉駿的任命也是微詞頗多,甚至當面侮辱劉駿母族路氏家人,皆因出生於微寒的路太后之兄在王家做過馬車伕,這一系列的行為,皆令劉駿對世家的不滿之意更甚一層,但彼時士族力量仍不是劉駿可以輕鬆揉捏的,因此只能暫時放下怒氣。

門閥興盛期的一股清流,劉駿如何做到罷棄士族官員大量任命寒士?

劉駿在等待反戈一擊的機會,這個機會在公元458年出現了,地方上發生一場叛亂,並且參與的還有朝堂官員,叛亂對於劉駿來說很容易平定,但是如何從這一場叛亂中為皇權謀得最大的利益,這是劉駿最想要的。多次得罪劉駿的王僧達進入了劉駿的眼簾,因為他背後站著琅琊王氏,更站著無數的門閥士族,於是王僧達被劉駿火速押進大牢,並於獄中賜死。此時對於劉駿來說,王僧達有沒有造反並沒有任何意義,更重要是通過這樣一件事情彰顯自己的士族的打壓之心,於是我們能看到在士族昌盛的魏晉南北朝時期,宋朝孝武帝劉駿掌權期間,出現了一大批寒士名流與寒門高官,一時之間為宋王朝選拔出許多治國之能臣,也拉開了皇權對門閥力量壓制的開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