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已至,8首最美夏至古詩,為盛夏帶來些許陰涼

端午過後,天氣漸熱。暴雨多,雷電閃,樹蔭濃,蟬鳴噪,又是一年夏至來臨,家家避暑,戶戶納涼。夏至是中國傳統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0個節氣。這一天,北半球白晝最長,夜晚最短;從此,炎熱佔領了人們的感官;從此,消夏成了生活中的重大課題。在炎熱當中,老楊和大家一起品讀下面8首古詩,為盛夏帶來些許陰涼,為生活帶來些許愜意。

夏至已至,8首最美夏至古詩,為盛夏帶來些許陰涼

1.和夢得夏至憶蘇州呈盧賓客【唐代: 白居易】

憶在蘇州日,常諳夏至筵。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鵝鮮。

水國多臺榭,吳風尚管絃。每家皆有酒,無處不過船。

交印君相次,褰帷我在前。此鄉俱老矣,東望共依然。

洛下麥秋月,江南梅雨天。齊雲樓上事,已上十三年。

劉白兩人友誼深厚,這是白居易寫給劉禹錫的酬和詩。白居易曾經擔任過蘇州刺史,詩人在夏至日回憶了十三年前在蘇州的生活。其中最讓詩人難忘的還是蘇州的美食:清香的粽子,鮮美的烤鵝,當然詩人最喜歡的還是“每家皆有酒”;其次還描寫了蘇州獨特的水鄉風情,亭臺軒榭眾多,以及崇尚音樂的吳地文化。詩人此時在洛陽,正是麥收時節,但他清楚,夏至時節的江南,卻是梅雨氾濫。

夏至已至,8首最美夏至古詩,為盛夏帶來些許陰涼

2.夏至避暑北池【唐代: 韋應物】

晝晷已雲極,宵漏自此長。

未及施政教,所憂變炎涼。

公門日多暇,是月農稍忙。

高居念田裡,苦熱安可當。

亭午息群物,獨遊愛方塘。

門閉陰寂寂,城高樹蒼蒼。

綠筠尚含粉,圓荷始散芳。

於焉灑煩抱,可以對華觴。

詩歌開頭就寫出了夏至的節氣特點:夏至這天,晝晷所測白天的時間已經到了極限,從此以後,夜晚漏壺所計的時間漸漸加長;還沒來得及實施自己的計劃,就要擔心氣候的冷暖變化了。詩人身在衙門比較清閒,但是牽掛著田中勞作的農民們:如此酷熱的天氣他們怎樣忍受呢?如此看來韋應物還是一個好官!

夏至已至,8首最美夏至古詩,為盛夏帶來些許陰涼

3.夏至日衡陽郡齋書懷【唐代: 令狐楚】

一來江城守,七見江月圓。齒髮將六十,鄉關越三千。

褰帷罕遊觀,閉閤多沉眠。新節還復至,故交盡相捐。

何時羾閶闔,上訴高高天。

在江城衡陽已經七年,眼看著年近六十,卻依然遠離故鄉幾千裡。沒有心思出門遊玩,多數時間把自己關在房中昏睡。新的節氣又來了,那些老朋友都紛紛把我拋棄。什麼時候我有機會重回朝廷呢?這首詩抒發了作者久貶思鄉、渴望回京的感情。

4.夏至日作【唐代: 權德輿】

璿樞無停運,四序相錯行。寄言赫曦景,今日一陰生。

天空的星辰不會停止運轉,一年四季交錯輪迴。想寄語給那火熱的太陽,今天能不能給些陰涼呢?

夏至已至,8首最美夏至古詩,為盛夏帶來些許陰涼

5.詠廿四氣詩 夏至五月中【唐代: 元稹】

處處聞蟬響,須知五月中。龍潛淥水穴,火助太陽宮。

過雨頻飛電,行雲屢帶虹。蕤賓移去後,二氣各西東。

這首詩描寫了夏至時節的典型氣候特點。夏至一般在農曆五月的中旬,這時候處處蟬鳴;天氣炎熱,龍也深潛到潭水中不敢出來。暴雨往往夾雜著雷電,而云開雨停後經常能見到彩虹。只有等到五月過後,天氣才比較穩定,陰陽二氣才會各奔西東。

6.夏至【宋代: 范成大】

石鼎聲中朝暮,紙窗影下寒溫。

踰年不與廟祭,敢雲孝子慈孫。

這首詩談的其實是中華民族最為傳統的“孝”的主題。我們做子女的,應該朝朝暮暮為父母端茶送飯,經常在父母窗前噓寒問暖。如果隔年隔載連廟祭都不參與,誰敢說自己是孝子慈孫呢!

夏至已至,8首最美夏至古詩,為盛夏帶來些許陰涼

7.夏至過東市二絕【宋代: 洪諮夔】

漲落平溪水見沙,綠陰兩岸市人家。

晚風來去吹香遠,蔌蔌冬青幾樹花。

夏至到來,溪水漲落,給溪畔帶來乾淨的泥沙,兩岸綠樹成蔭,下面是集市和人家。冬青樹花開,簌簌落下,晚風將花香吹得很遠。這首詩描繪了一幅美麗的村鎮夏至圖,讀後彷彿聞到了晚風中的花香。

8.夏至後初暑登連天觀【宋代: 楊萬里】

登臺長早下臺遲,移遍胡床無處移。 不是清涼罷揮扇,自緣手倦歇些時。

這首小詩寫得頗有情趣。詩人早早地登上連天觀(道觀),但是下觀很晚,因為天氣已經入暑,詩人要等到涼快些才離開。陽光彷彿一直跟隨著詩人不放,詩人只能將椅子不停移動,一直到無處可移。不是因為天氣陰涼了才停止揮動扇子,只是因為搖扇搖得手太疲倦,不得歇一歇了。這首詩的妙處是通過早出晚歸、挪椅、罷揮扇等側面描寫,體現了夏至後天氣的炎熱難耐。

夏至已至,8首最美夏至古詩,為盛夏帶來些許陰涼

8首夏至古詩,你喜歡哪一首?歡迎評論、收藏和分享。歡迎關注“老楊話文史”,品唐詩,賞宋詞,漫話文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