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了很多遍,風化作用和風沒啥直接關係

風化作用

就像被施了魔咒一樣

很多學生總會想當然地認為

風化作用和風一定有什麼關係

可惜現實總是

與人們的想法背道而馳

今天我們就來講一講

到底什麼是風化


講了很多遍,風化作用和風沒啥直接關係


風化作用(weathering)

是指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

與大氣、水及生物接觸中產生物理或化學變化

在原地形成鬆散堆積物的過程

風化作用分為三種

即物理風化、化學風化、生物風化

我們一一來看

物理風化

物理風化是一種

單純的機械破碎過程

歸根結底是由於氣溫的變化

有些地區晝夜溫差比較大

岩石不易導熱

白天氣溫上升的很快

因此外熱內冷

晚上氣溫下降的很快

因此外冷內熱

冷熱情況不同

岩石內外膨脹收縮情況也不同

就會導致岩石表層破碎

這一點

和把剛剛煮熟的雞蛋放進冷水裡後

容易剝皮是一個道理

此外,組成岩石的不同礦物

熱膨脹率不同

隨溫度升降時體積脹縮不同

長期交替變化也會產生同樣的破壞

都被稱為脹縮作用


講了很多遍,風化作用和風沒啥直接關係
講了很多遍,風化作用和風沒啥直接關係


除了脹縮作用之外

還有一種物理風化叫做凍融風化作用

也稱為冰劈作用、冰楔作用

我們都知道

岩石表面一定是有縫隙的

水分也會進入縫隙

在日溫差和年溫差比較大的地區

岩石縫隙中的水分

會隨著氣溫變化而發生狀態的變化

相態之間的轉換伴隨著體積的變化

這會使得岩石縫隙進一步變大

以此交替,岩石便會破碎


講了很多遍,風化作用和風沒啥直接關係
講了很多遍,風化作用和風沒啥直接關係


除此之外

鹽風化作用

也是物理風化的一種

鹽風化作用

是指因為岩石孔隙中的

鹽類結晶膨脹而導致的

岩石表面顆粒分解或脫落的過程


講了很多遍,風化作用和風沒啥直接關係講了很多遍,風化作用和風沒啥直接關係


鹽風化作用

在地貌上表現為大小不等的風化穴

在內陸乾旱區和海岸地帶表現比較明顯

而相關地貌曾被誤解為風蝕或水蝕地貌

最近隨著呂洪波老師的一篇論文得以澄清

對於物理風化作用

我們這裡只介紹脹縮作用

冰劈作用以及鹽風化作用三種

下面介紹

化學風化

與物理風化不同

化學風化不僅使岩石破碎

還使得岩石內礦物的化學成分發生變化

產生新的礦物


大家最熟悉的

是溶解作用

中學曾經學過某化學方程式

CaCO3 + H2O +CO2 = Ca(HCO3)2

講了很多遍,風化作用和風沒啥直接關係


例如雲貴地區的石灰岩

主要成分為碳酸鈣

碳酸鈣在富含水汽和二氧化碳的環境中

非常容易形成碳酸氫鈣

後者容易溶於水

因此形成了雲貴地區

石林、溶洞等喀斯特地貌景觀


講了很多遍,風化作用和風沒啥直接關係

喀斯特地貌本身不是風化作用的結果


此外,化學風化作用

還包括水解、水化、氧化等作用

這些作用在高中地理中一般不涉及

我們不再進行解釋

(我怕解釋了化學老師會來打我)



生物風化


生物風化作用在本質上

屬於物理風化或化學風化作用

舉個例子

植物根部在岩石縫隙中生長

就會迫使巖縫擴大,引起岩石崩解

被稱為根劈作用,實際上屬於物理風化作用


講了很多遍,風化作用和風沒啥直接關係


再比如

有些植物和細菌在新陳代謝中

常常分泌出有機酸、硝酸、亞硝酸等

這些酸類溶液使岩石受到腐蝕

從而改變使岩石成分發生變化

實際上屬於化學風化作用


講了很多遍,風化作用和風沒啥直接關係


例如高中生物提及的硝化細菌

能夠將氨氧化為硝酸

構成了氮循環的重要環節

講到這裡

你對風化作用的理解

更加深刻了嗎?

無論學習什麼學科

把握住定義的核心總是最重要的

我們要牢牢記住

風化的結果:原地形成鬆散堆積物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