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聯主席話初心】黃玉玲:米缸的故事

【婦聯主席話初心】黃玉玲:米缸的故事

編者按:

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為推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深入開展,以“時代之問”為導向,回望過去守初心、直面未來擔使命,倡導廣大婦聯幹部傳承紅色基因,從紅色基因中汲取強大精神力量。省婦聯組織開展了“家國情懷故事匯•婦聯主席話初心”活動,由100個縣婦聯主席講述當地紅色故事、分享入黨初心,表達堅定不移跟黨走、奮力建功新時代的家國情懷。

今天,讓我們一起來聆聽泰和縣婦聯主席黃玉玲講述《米缸的故事》。

【婦聯主席話初心】黃玉玲:米缸的故事

故事簡介:1927年9月24日,工農革命軍輾轉來到了蓮花縣坊樓鄉的甘家村。戰士們又累又餓,疲憊不堪。可是炊事班已經沒有存糧。大家分頭在村子裡尋找食物,在一戶老鄉家裡發現了一個古銅色的大米缸,缸裡裝著大半缸白花花的大米,但是老鄉不在家。為了解燃眉之急,炊事班班長只好用米缸裡的米做飯。當毛澤東得知後,把炊事班班長叫去狠狠地批評並責令部隊照價賠償。工農革命軍就留下了一封道歉信,並把一床棉絮卷好放在米缸裡,用來抵償米錢。井岡山斗爭時期,工農革命軍有別於新舊軍閥的根本點之一就是鐵的紀律,不拿群眾一針一線,損壞東西要賠,這是工農革命軍鐵的紀律。維繫群眾的關係,贏得群眾的人心,靠的就是鐵的紀律。

不忘初心 砥礪前行——井岡山革命故事讀後感

【婦聯主席話初心】黃玉玲:米缸的故事

細細品讀《井岡山革命故事》,我真切地感受到省婦聯組織“家國情懷故事匯•婦聯主席話初心”活動的良苦用心,更為戰爭年份那些革命先輩的高尚情懷所感動,是他們用熱血染紅了鮮豔的五星紅旗,是她們用生命換來了我們今天的美好與和平。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們,要倍加珍惜,倍加勤奮,繼承革命先輩的光榮傳統,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不懈努力。

1

【婦聯主席話初心】黃玉玲:米缸的故事

要有堅定的理想信念。在井岡山革命的那段崢嶸歲月裡,當面對大革命失敗、南昌起義失敗、秋收起義受挫等一連串的困境時,毛澤東、朱德、陳毅、彭德懷等老一輩革命家,以堅定的共產主義信仰,堅持革命理想高於天,帶領無數共產黨人勇往直前,拋頭顱,灑熱血,用行動書寫了對黨的無比忠誠。

【婦聯主席話初心】黃玉玲:米缸的故事

要有艱苦奮鬥的精神。在不同的時代,艱苦奮鬥有著不同的內涵。今天,我們強調要依然弘揚艱苦奮鬥的精神,就是要樹立健康的權利觀、價值觀、消費觀和社交觀,保持勤儉節約、樸素生活的良好習慣,隨時做好應對艱難困苦局面的準備,未雨綢繆,奮勇爭先,才能早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婦聯主席話初心】黃玉玲:米缸的故事

要走依靠群眾的路線。群眾是勝利之本,過去如此,現在亦然。“米缸的故事”、“毛委員送棉衣”、“朱軍長賠壺”……等故事都是依靠群眾的生動例子。新時代的我們,更要深入分析新形勢下群眾工作的的特點和規律,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忠實踐行黨的群眾路線,做到心中始終裝著群眾、真心實意依靠群眾、發自內心造福群眾,團結和帶領好廣大婦女群眾在決勝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作出自己的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