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個關於寫作的祕密,直搗創作精髓

9個關於寫作的秘密,直搗創作精髓

持續折磨

招式篇:創作中的獨孤九劍

如果將創作法比作武功秘籍,蘊含其中的十八般武藝正等著我們去發現,劍術有劍意,創作也有”創意“。當你為一個故事拍手叫好時,除了“好看”“精彩”“感動”之類籠統的形容外,有沒有細細想過究竟好在哪裡?而這些細微的差異,正是可供我們研究使用的強大“招式”!

1.妙招:視覺觀感

你知道故事能被拿來拍成電影,畫成漫畫,但你知道文字本身就可以帶有強大的視覺觀感嗎?有的故事只是文字,而有的故事自帶畫面感,看字如看畫,看文如看片,一兩句話,就營造出強大的視覺體驗,眼睛盯著文稿或屏幕,腦海中卻“放映”出一幕接著一幕清晰而生動的影像,故事裡的場景栩栩如生,人物活靈活現。

具有視覺感的文字就是有這般神奇的魅力,那麼該如何創造視覺觀感呢?這是一項要靠積累才能獲得的能力,我們可以把自己當成一臺攝像機,想象鏡頭如何推移,隨著運動軌跡會有哪些東西入畫,去觀察那些極具電影感的畫面是如何構圖的,你的身份不止是寫作者,還是攝影兼導演,一個全能的創作者。另外,我們還可以從用詞和描寫上面下功夫,先說用詞,比如“一個人坐在沙發上”是沒有什麼視覺感的,而把“坐”字換成“陷”,改成“一個人陷入沙發裡”,我們立即就會在腦海中浮現出那種畫面,彷彿真的“看到”一樣;再來看描寫,我們可以找到一幅你最心動、最有感覺的照片或原畫,試著將場景描寫出來,包括細節部分、光影和溫度等等,一旦練習久了,你會對畫面構圖和場景設置非常敏感,這時候再去構思故事,你便不再是單純的“想”,而是可以邊“看”邊“想”,自己先“一睹為快”,並不斷將視覺部分調整到最佳狀態。

2.穩招:模仿之王

看過《火影忍者》的都知道,裡面的宇智波一族擁有能拷貝對手招式的強大血跡界限-寫輪眼,而在創作法中,我們每個人其實都天生帶有一雙“寫輪眼”,我們稱其為模仿。注意是模仿,不是抄襲,你可以說只不過是換個好聽的說法,但你得明白我要表達的意思和其中區別:模仿是複製手法,抄襲是無腦照搬。比方說我看完《西遊記》,然後寫了一部“雞兄、鴨八哥、魚師弟和唐三彩師徒四人北上取經的故事”,除了“人種”不同什麼都一樣一樣的,這就算抄襲,但要是我寫的是“師徒四人背井離鄉北上打工”的故事,這就是模仿,而且極有可能脫離模仿範疇,寫出自己的故事。其實只要修改個別變量,我們就可以得到一個完全不同的故事,而在此之前,你最好先拿模仿來練筆,因為對於新手來說,劇情失控是常有的事,從模仿開始能夠保證你在原有的故事框架內作有限的發揮。還是說回《西遊記》,我們在模仿的時候可以做些類似於改變人物性別、把舞臺搬上太空、把時間改成現代、將取經換成打工等玩法,你要研究它的故事是如何開始、推動、發展、衝突、轉折和結束的,模仿就是在學習,是通過實戰的方式去學,你拿走的不是形式,也不是具體情節,更不是人物臺詞,而是故事結構、核心思想和發展脈絡。

從模仿喜歡的作品開始,不要侷限在大師或者經典上面,除非你真的喜歡,千萬不要有害怕“暴露自身品味”之類的想法,既然這個作品打動了你,也一定能打動其他人。值得強調的是要從最有感覺的部分入手,如果只是為了模仿而模仿,極有可能喪失興趣。接著,當我們掌握一定技巧之後,可以逐漸脫離模仿,將多個作品雜糅到一起,看看能混合出什麼新東西來,要記得模仿只是開始,獲得經驗之後再做第二個吃螃蟹的人就沒意思了,只有雜家才能打破常規反套路。

3.奇招:借題發揮

“今晚的月色真美”,夏目簌石的這句經典話語已經道出了此招的神髓。表白就只能說“我愛你”嗎?那樣也太直接了吧……在幾年之前我們還會這樣說,但是放到現在,“我愛你”已經不是直不直接的問題,而是缺乏美感的問題,戀愛不是解數學題,真誠不代表不講究,戀愛如此美好,在該花心思的地方就要多花心思,生活才有情調,人生才更有樂趣,如果連談戀愛都不講究,那還要故事幹啥呢?實際上,如果有人還這樣講,那可以說是赤裸裸的表白了,因為這種話只會在你的面前說,在別人那裡可能就成了“今晚整兩瓶白的”,兩種感情壓根兒不一樣。借題發揮像是故事裡的設計師,將我們要表達的信息通過構圖排版和色彩搭配展示給受眾,所以當你下次想要表達什麼的時候,先彆著急,停下來好好設計一番,比如走去陽臺看眼月亮。

4.花招:弄巧成拙

生活中存在諸多的巧合,放在故事裡也同樣,只是這故事的巧合是我們人為設計的,而這種設計也可以玩出花樣來,這裡就介紹一種“巧合+巧合=弄巧成拙”的帶有悲劇色彩的花招。從前有一位君王父親受到了詛咒,為了避免詛咒,他下令將自己的親生兒子扔棄,活下來的兒子在鄰國長大後知道了這個詛咒,為避免悲劇而選擇離開,卻意外來到出生國,還跟這裡的人發生衝突,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殺死了親生父親,更離奇的是最後還娶了自己的母親,得知真相後既是妻子(也是母親)自殺,兒子自毀雙目。聽到這裡,你們可能已經知道了,故事裡的兒子就是俄狄浦斯。仔細分析,劇中第一個巧合出現在父親不知道兒子並未死在荒野,第二個巧合出現在兒子誤將養父母當成親生父母,進而選擇離開鄰國,兩個巧合相互感應,如同量子糾纏,最終導致悲劇發生,這種命運的巧合如同無法逃離的詛咒,除了劇中人物,被牢牢握住的還有我們。

5.怪招:最美合聲

這招相對來說比較抽象,大意是兩件或多件事情同時上演,一件事情拿來可以映射其餘事件。比如一個人白天備考夜晚打球,兩件事情同時進行,課堂與賽場,兩條故事線同步推進,直到其中一方達到結局,另一方面便不言自明,球進了,可以映射出考試通過;再如一座看不見彩虹的城市,一個孤獨的外鄉女孩,當故事發展到城市上空出現五色之虹時,奇蹟發生,存在於幻想中的男孩會不會也來到了現實?如此一來,原本平庸的單線程故事立刻變得豐富有層次,且充滿不確定性,故事不是新聞報道,不應該過於平鋪直敘,要給人留下充足的想象空間,給故事留白。王子和公主的故事總是在克服艱難險阻後的相聚中結束,以此避免陷入後續的柴米油鹽。同步發展的設置為故事賦予節奏與層次,使“高低聲部”達到完美配合,並在合適的地方結束。

6.暗招:焦點轉移

故事焦點是牽引我們注意力的地方,部分有過寫作經驗的創作者想必會有這樣一種矛盾,即想要營造出特別之處把故事過分誇張化後圓不回來的經歷,這也是一種失控,如果這時候強行扭轉會給人造成彆扭的感覺,甚至有種“被玩了”的厭惡感。這在一些恐怖懸疑類型作品中比較常見,前期各種神秘氣氛怪力亂神,最後卻用萬能的“幻覺”或“精神病”來做收場,雖說時常有人戲稱建國以後不許成精,但我們完全可以用另一種更為高明的做法來轉移故事焦點,使之從“物理層面”上升到“精神層面”。怎麼做呢?假設現在就有這麼一個故事,裡面出現了某種神秘事件,此時的焦點處於“神秘事件”本身,是物理層面,而隨著故事發展,我們可以將焦點逐漸帶到“因”上面,神秘事件為什麼會出現?有何種目的?到達這一步就可以發招了,將焦點順利轉移到“真相大白”的精神層面中去,其中最重要的一點是,這個真相需要足夠駭人、足夠震撼,要一出現就立刻蓋過“神秘事件”本身,讓人的關注點瞬間轉移,不再有慾望探究其現象,因為那已不再重要。

7.狠招:隱藏動機

在前面的人物篇和對抗篇中,我們詳述了人物動機,有動機跟目標,我們才能隨同人物一起克服重重困難,穿越萬千阻礙;而在設定篇中,我們也談到了區別於常規的非主流動機,而在此處要介紹的並不是第三種動機類別,而是一種創作方式,把動機隱藏起來,這是一記狠招。為什麼這麼說呢?人是一種奇怪的動物,越是被隱瞞,被藏匿之物就越是能激發出想要一探究竟的好奇心,當動機變成了秘密,我們就會在意,就想去揭開,得到真相和確定性,這是天性使然,如果這股探知的慾望得不到滿足,我們就會心存惦記,特別是當人物持續做出超出理解的行為時,我們就會備受煎熬,就會持續關注,就會念念不忘。揭示動機的作用是讓人獲得代入感和期待,而隱藏動機的作用是讓人產生好奇和不滿足,而滿足人長期的不滿足就能達到爽點,讓人問為什麼,然後讓TA爽。

8.殺招:持續折磨

這招有些聳人聽聞,但卻是真正的殺招,幾乎無人能擋。拿前一招來作說明,如果“隱藏”是給人一個秘密,那“折磨”就是讓人知道秘密但主角矇在鼓裡。我們在看故事的時候,大多數情況下都是跟主角同為一體的,可以說主角就是我們的一個“同命相連”化身,而當這個“連體嬰”受到傷害的時候,也會觸發我們的聯覺,如果現在有一個重大的秘密,你知我知他知,唯有主角還毫不知情,我們這些“知情人”就會替主角捏一把汗,時刻擔驚受怕,緊張焦慮,會幻想腦補出“如果”,如果暴露怎麼辦?如果被發現怎麼辦?如果發生意外怎麼辦?如果……我們就這樣在無數的“如果”中被折磨到秘密揭露的那一刻,不斷地想看下去,箇中滋味想必大家深有體會。在此招的基礎上,我們可以結合其他技法組合創造出各種威力巨大的“連招”,像是在秘密中產生“衝突”與“兩難”,例如和不知情的主角間的各種誤會以及我們看到毫無懸念地選擇放到主角身上成了真正的“兩難”等有趣設置。

這個秘密有兩種設置方向,一是“要趕緊讓主角知道”,比如利用各種事件巧妙避開主角,增設時間限制增加緊迫感,有種將要無可挽回的危機感;二是“一定不能讓主角知道”,最好要跟主角的理念產生巨大沖突,要有一旦揭露後果不堪設想的感覺,這樣才能喚起足夠的恐懼情緒。

9.絕招:無招勝有招

技法和招式是一種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故事內容本身才是創作法裡最為關鍵的一招,此招一出天下黯,意思就是任何招式在此招面前都不攻自破,招式再怎麼華麗也只是停留在技術層面,而藝術層面上的招式都是無形無式,不可描述的,技術是基石,是武功,而藝術是造詣,是境界,是天花板以上的世界。生命的形式多種多樣,創作的方式遠不止一種,日本文化裡說的關於創作的三個階段,分別是:守,守規矩地臨摹;破,用技術做些不一樣的事;離,完全有自己的一套。這個“離”就是“無招”了。很多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要麼就是搞錯了順序。對待創作,我們依舊要腳踏實地,仰望星空,不要停止學習,那樣會固步自封,不要怕寫不好,那樣真的會寫不好,不要灰溜溜地放棄,那樣是自我設限,要看、要寫、要做、要折騰、要自信,找出自我,保持開放和吸收,保持好奇和童真,寫更有“人味”的故事,腳踩人工智能。

布林:我覺得好像,有點消化不良……

我:一下子給你灌輸這麼多,覺得撐是正常的,我這兒還有一件“寶物”交給你,能讓你學到的所有招式威力倍增!

布林:難道是……

我:那就是……

(彩蛋)

心法篇:別討好,去顛覆

到這裡,已經沒有更多的東西要教給大家了,祝大家早日成為……什麼,草泥馬?老規矩,先別激動,最後有幾句長期收集整理的話要送給大家(其實每句話都可以展開,但我的“創作法”也需要留白,留出想象,不能太滿,有機會我會再以文章的形式闡述)。這次真的要說再見了,希望大家創作順利,不順利就常回來看看,常看常新,每次都有新的收穫~好了,話的出處忘了,反正不是我寫的(笑哭)。

“小說和詩歌一樣,最重要的是多樣性。如果有一個時刻大家只是照著一個方向寫詩,那就是有問題的,一定要有一個新鮮的力量來打破它。”

“作家既可以結合人性、生命、民族的困境、時代的困境去寫,也可以不寫人性,卻依然使小說極具創造性。”

“小說起到了很好的交際作用,因為它,我們能進入別人的體內,用他們的眼睛去看世界。”

“寫自己時,要讓讀者以為你在寫別人;寫別人時,要讓讀者以為你在寫自己。”

“不要為不喜歡你的小說的人寫作,不要去討好。”

“不要以為自己沒底,觀眾喜歡就可以開心,因為你會越來越沒底,而且並不知道觀眾喜歡你什麼。”

“如果你試圖迎合觀眾,不分青紅皂白地一味遷就他們的趣味,充其量只意味著你對他們沒有絲毫的尊重,你只是想搜刮他們的金錢,而且你只不過是訓練工匠如何保障他的收入,卻不是教他們以富有想象力的藝術作品來培養觀眾的趣味。”

“真的要做原創的好的作品,你不能去想他想幹什麼,你要帶他去看一個他沒看過的東西。”

“不當現實的搬運工,不受限於客觀規律,大膽顛覆讀者三觀!”

“文學真正的危機,在於對類型的自我設限。”

“好作家既要精通現實,也要精通魔法。”

“我每部電影都抄。”

“敢於冒險。”

最後這句是我說的。

“如果你看完這些還沒感覺到什麼的話,那你就再看幾遍。”

這句也是我說的。

祝好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