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行为本身是作者与读者的一种交流,作者向读者传递知识思想

阅读是一种高雅的行为, 无论是共读还是领读,背后正是日益显著的社交化阅读大趋势。有学者概括指出,所谓社交化阅读,是一种以内容为核心、以社交关系为纽带,注重分享、交流和互动的移动阅读新模式。有人说,阅读是一件私人的事,但从另一个角度看,阅读行为一直就存在社交属性,因为阅读行为本身是作者与读者的一种交流,作者向读者传递知识思想,读者向作者反馈阅读感受。传统线下读书会的产生,正好满足双方需求。这种形式虽有互动,但大多仍是作者本人或专业学者带领读者品读书籍。

阅读行为本身是作者与读者的一种交流,作者向读者传递知识思想


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来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并获得审美体验的活动。它是从视觉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过程。视觉材料主要是文字和图片,也包括符号、公式、图表等。

阅读是一种主动的过程,是由阅读者根据不同的目的加以调节控制的,陶冶人们的情操,提升自我修养。阅读是一种理解,领悟,吸收,鉴赏,评价和探究文章的思维过程。阅读可以改变思想,从而可能改变命运。

阅读的方式有很多,包括信息式阅读法。这类阅读的目的只是为了了解情况。我们阅读报纸、广告、说明书等属于这种阅读方法。对于大多数这类资料,读者应该使用一目十行的速读法,眼睛像电子扫描一样地在文字间快速浏览,及时捕捉自己所需的内容,舍弃无关的部分。任何人想及时了解当前形势或者研究某一段历史,速读法是不可少的,然而,是否需要中断、精读或停顿下来稍加思考,视所读的材料而定。

阅读行为本身是作者与读者的一种交流,作者向读者传递知识思想


经典著作阅读法,这种方法用来阅读哲学、经济、军事和古典著作。阅读这些著作要象读文学作品一样的慢,但读者的眼睛经常离开书本,对书中的一字一句都细加思索,捕捉作者的真正的用意。从而理解其中的深奥的哲理。值得注意的是,如果用经典著作阅读法阅读文学作品,往往容易忽略文学作品的特色,以 使读者自己钻进所谓文学观念史的牛角尖中去。

阅读行为本身是作者与读者的一种交流,作者向读者传递知识思想


阅读的另一个问题是效率。有人阅读很快,但不得要领,收效甚微。阅读速度与效果之间的合理匹配决定于阅读的目的。如果阅读是为了理解某些概念或获得某些重要知识,那就需要选择慢节奏的精读、研读。对应于这一目标,注意力的投入需要较多地偏向理解及相关的思维过程。简单的反复阅读是不能达到目的的。如果阅读是为了获得一般性的信息,则可以提高阅读速度,并将注意力更多地投入到阅读本身的信息加工之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