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我的生活理想

說說我的生活理想

作者:莫小北

我們熟悉的三味書屋中的“三味”分別是:布衣暖、飯菜香、讀書滋味長。一直以來,都希望這成為自己的生活態度乃至境界。

首先,現如今不是三味流行的時代,反而衣服是要風度不要溫度、食物是山珍海味都嫌不夠、讀書也多以短平快為尚。三味的地位衰落可以通過時尚的發展過程來理解,人們對三味的淡忘,與時尚的衝擊有關。如齊美爾所言,時尚是階級分野的產物,是模仿與區別的一體兩面,其心理基礎是依靠他人和標新立異的統一。也就是說,時尚體現了個體性與社會性的悖論:那些個性化的展示,都不過是社會化的結果,越是個體化,越是均平化。三味是不時尚的,時尚也不需要三味。

現如今,不僅簡簡單單的布衣和食物不再是淡泊明志的表徵甚至終南捷徑的手段,就連讀書也變得時間越來越侷促且體會越來越狹窄,有多少公眾號或APP在代替我們總結。這一方面與社會的分工分化、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有關,一方面也把我們的收穫、認同和快樂建築在

對他人的利用或剝削(或許這樣說會讓人們覺得難以接受)的基礎上。這樣的時候,又怎麼會有三味的立足之地呢?

現實的社會不是烏托邦或反烏托邦,卻是一個群體性掙扎的社會:職員掙扎於生存,老闆掙扎於增殖,參與者掙扎於地位,組織者掙扎於壯大(組織),底層掙扎於衣食,中產掙扎於前進,上層掙扎於(對抗)風險。在這樣的現實背後,時尚或可稱為粉色的矯飾、漂浮的修辭、賦魅的裝點甚至虛空的隱喻。與其提問它真的帶來了什麼,不如觀察它到底滿足了什麼,無疑,它不會滿足三味這樣只求自足的恬淡。

這裡岔開一段。說到時尚,就離不開另一個現象:文明化。如果說時尚表示了人與社會存在的關係,那麼文明化就揭示出人與自然狀態的關係。時尚是趨同與趨異心理聯合作用的產物,文明化的過程則很大程度上意味著羞恥心的被激發與發揮作用。埃利亞斯考察的是西方社會,如果在中國,不知道他會得出什麼樣的結論。在一個“倫理本位、職業分途”、講究孔孟之道而建構差序格局的傳統社會,文明化的出現與推進似乎同專制性權力、社會流動和鄉紳等有所牽連。

如果說時尚給這個社會塗脂抹粉,那麼競爭就撕下它殘酷甚至血淋淋的面紗。競爭的一面是激烈與壓力,所以面對究竟是回小城鎮躺著掙錢還是在大城市打拼的問題,似乎年紀越大,選擇前者的可能性越高。競爭的另一面則是活力和熱情,所以有不少年輕人順從自我而在一線城市拼搏,哪怕父母表示反對。正是受到競爭以及它所激發的急匆匆的影響,人們才不滿足於布衣暖、飯菜香的狀態,也拒絕了讀書滋味長的悠然。

說到這裡,似乎一直在嘮叨三味與現代性決然相對,二者大有有你沒我、有我沒你的架勢。現代性讓我們想到的是異化、官僚體制、麥當勞化、消費社會、包裹鐵拳的天鵝絨手套……三味則意味著滿足、閒適、充實……每個詞好像都沒有對話的空間,那麼除撕破臉外,現代性和三味之間到底有沒有平衡的可能呢?

或許推崇競爭的現代和充滿悠然的三味都兼具自我與他我、角色與認同的色彩,對二者調和的一個例子是羅素的《論悠閒》,想的很好,但似乎頗難落實。另外一個例子就是現在流行的“慢生活”,今天“慢”成了過去、情懷、境界的代名詞。在匆匆忙忙的現代社會之外,開闢一方屬於自己的田地苗畝,作為陶冶、放鬆與釋放的去處,聽起來倒是不錯的選擇。

但是這樣的生活就無可挑剔麼,也不盡然。其一,慢生活反映了現代人的焦慮,三味是人們釋放焦慮的一個途徑,但這樣的儀式只是過渡性與臨時性的,因為焦慮只會越發地頻繁與膨脹。其二,慢生活打上了階層的烙印,你的三味,是以其他人沒有三味作為代價的。不論從哪個方面說,慢生活都不過是現代社會的一點裝飾,甚至二者就是同謀的關係,慢生活成為現代的霸權剝削、異化其成員的一條途徑、一個陰謀。

這樣看來,三味不僅甚至壓根不是願不願的抉擇,而更是一個能不能的問題,也就是說,三味反映出分配不平等的現實。社會分配資源的兩個原則是需求和權力,權力又包括強力與制度性權力,後者則涵蓋職位的權力和財產的權力兩類(其實也就是政治和經濟)。有錢的可以享受三味,用他們的經濟資本來置換文化資本,在經濟場域中,悠閒成為財富的象徵,三味參與了這場交易的遊戲。至於有權的呢?權力和責任是對等的,他們哪兒有時間去三味。也不一定,在對身份和權力的操演中,三味成為作秀的炫耀,文化資本成為博取政治聲望的策略。

最後想說的是:這是一個讓人看得見並快速產生羨慕的消費活動被推至神壇的時代,也是一個幾乎每個雞湯法師都會說內心的幸福比什麼都重要的社會,用在這裡,就似乎構成了三味為高、消費為低的對比,但筆者意並不在此。既然一切都是建構,那麼區隔與分等的鄙視鏈又如何逃脫得了?三味是一種生活態度與方式,消費亦然,與其較個長短,形成“我-他”局面,不如彼此多點理解和尊重,從而建構“我-你”的平等與友善關係。

開頭說自己希望以三味作為踐行的目標而不是花哨的工具:以孔孟做人、以老莊處事;降低慾望,提高鈍感力;雖非無緣,卻不羈絆;甚至有那麼點坐得十年板凳冷的志趣……古往今來做什麼事情都不容易,但或許正因其不易,才值得與珍貴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