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只有我的娃,學習起來像拖死狗

為啥只有我的娃,學習起來像拖死狗


這個漫長假期,被迫與神獸長時間共處一室,相看兩相厭。

尤其是恢復網課打卡後,家長們拿起教鞭,仿若回到了那無聲的戰場,焦灼的硝煙在醞釀,在瀰漫,在每一個"看哪哪不順眼,氣不打一出來"的時刻蓄勢待發!

憋不住的家長,與我吐槽:

芊老師啊,再不開學,我就要瘋了。

你說說,你說說,

為啥只有我的娃,學習起來像拖死狗?

這分明就是天下第一問。

我得好好想一想。

我想起,去年家長會上一個爸爸的感概:讀書這個事,說到底靠基因。有的孩子爹媽根本不費心,有的孩子怎麼教都不得行!

我又想起,一個學生在作文裡的傾訴:媽媽一輔導作業就唉聲嘆氣,那表情好像在說,我怎麼這麼倒黴,攤上一個比豬還笨的娃......

到底是娃難教,還是家長帶了濾鏡,我們一起來分析---


吾道不孤

當家長髮出這個靈魂拷問,我覺得,你最該做的事,是去刷刷頭條和抖音。

請在搜索頁面,輸入以下幾個字:

被娃逼瘋的家長。

你會發現,並不是只有你的娃,學習起來像拖死狗。

而是一大批"死狗",嗷嗷待拖。

最近頭條上,流傳著一個經典段子:

樓上傳來一個女人的咆哮,"疑似?啊,疑似什麼?你說啊,到底疑似什麼!"

我那顆怕死的心瘋狂地跳躍起來,鄰居中招了?一戶確診,一棟隔離,趕緊趴窗戶仔細聽。

然後聽到小孩哭著說:"疑似地上霜。"

抖音上,一個爸爸還原了自家娃獨自寫作業的9分鐘。

在這短短9分鐘裡,時間分佈如下--

作業用時:148秒

其它用時:362秒

其它用時包括了:用筆敲牆玩、無聊推門、隨意塗鴉、思考人生等。

評論中,一群人回覆:同款神獸。

就醬紫的。

看多了,就會多一分釋然。原來,吾道不孤。


2.9%的概率

為啥"吾道不孤",因為競爭實在是太大了。

要是沒有競爭壓力,花三天學它個"疑似地上霜"又如何?有競爭就不一樣了,人家娃三天搞定唐詩十幾首了,你家娃還在"疑似地上霜",想階層下滑麼?

沒辦法,中國孩子面臨的競爭壓力,全世界排名第一。

就像一個段子裡說的--

問:孩子4歲,英語詞彙量只有1500左右,是不是不太夠?

答:在美國肯定夠了,在海淀肯定不夠。

以終極目標高考為例,這屆娃們,人生第一輪正式的社會天梯排序是這樣子滴:

為啥只有我的娃,學習起來像拖死狗

圖片源自網易數讀

如果你的娃是城市人口,進入清北的機會只有0.128%;

進入985的機會,只有2.9%;

進入211的機會,只有7%。

這個數據意味什麼呢?

意味著拋開城市間學校間的差距不說,以平均值來看,假設一個小學有350個學生,這些學生中大概有230個學生能參加高考,170個能考上大學,其中56個左右能上本科,這56個裡面,大概有24個211,10個985,頂多0.5個機會上清北。

也就是說,你的娃要一直保持班級第一、年級前十才有機會進985,班級前三才有機會211,想上清北,起碼牛校第一。

說這些不是"販賣焦慮",是希望家長正視自己的焦慮。

不是娃像拖不動的"死狗",實在是期望跟現實差距太大,搞得你很焦慮。

有多少爹媽,潛意識裡985之外都是"渣"。

畢竟985才Top39,排名39以外的大學,找工作的時候有多大區別呢?混跡職場多年的我們心裡都清楚。

一想到自己娃還在"渣"這個群體,能不焦慮嗎?恨不得弄個起重機,給拖到前邊去。

後邊的,拼盡全力欲躋身前列;前邊的,使出吃奶的勁堅守陣地。

唯有天賜之子的家長不焦慮。

總有那麼幾個智商超群的娃,只用三分二的力氣就能輕鬆遊走於全校前三,餘下力氣還能玩點別的,搞搞素質教育。

不好意思,如此精英,普通家庭羨慕不來,那真得靠基因。


學歷的性價比

你可能還會說,不是我想焦慮,除了讀書,請問普娃還有別的出頭路徑嗎?

的確啊,工業革命以來,技術進步導致了大量高教育程度勞動崗位的出現,只要娃能大學畢業,人生幾乎等於有了保障。那是一個"高考改變命運"的時代。

但近年來,趨勢發生了變化。

大學生越來越多,與此同時,大學生的期望月薪值卻在逐年降低。

北京青年壓力管理服務中心實施的"2014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壓力調查"顯示,大學生期望月薪均值為3680元,比2011年的5537元減少了34%。

為啥只有我的娃,學習起來像拖死狗

圖片源自網絡

這就好比貨幣超發,實體經濟總量沒增加,貨物卻大幅增加,結果自然就是通貨膨脹,貨幣貶值。

對於天生擅長走"讀書"線路的學霸型孩子,這個趨勢影響不大,因為人家輕而易舉就能進名校,成本耗費不高。

對"讀書"稟賦一般,需要家長拖著才能往前走的孩子來說,拼學歷這條路的性價比就很低了。

所以,奉勸各位家有普娃的爹媽(這是極高的概率),你要做的,不是抱怨為啥偏偏自家娃笨得傷心,而是在娃成長過程中不斷觀察,看清他是塊什麼料,保持靈活,別在獨木橋上磕破了頭皮!



以前我們談教育,習慣拿高考作終點。

現在,應該以孩子在社會上的生存能力為終點:高考、大學只是其中一條路徑而已。

孩子除了讀書能力,還有:

獨立思考能力、社交能力、辦事能力,甚至開朗微笑的能力。

給你們講個真實的案例。

班裡兩孩子,都是中等成績。

A的父母誓要把A推上去,一邊通過日常吼罵施壓,一邊花錢在外面報補習班,效果就是A終於從班級二十拼到了班級前十,高考因為心理壓力大,發揮有點失常,考了個不怎麼出名的一本院校。

B的父母也會用心輔導,但總體來說態度溫和,節奏平穩,還保留了B畫漫畫的小愛好。B的成績一直在班級15-20名之間遊蕩,高考發揮正常,考了個普普通通的二本院校。

畢業後,A因為不太善於跟人打交道,換了好幾個工作,目前在二線城市一家科技公司技術開發部,月薪五千,32歲,尚未結婚。

B先是考了公務員,因為性格活潑寫東西還不錯,很快得到了領導賞識升了職。不過,B一直想做自己熱愛的漫畫事業,前年辭了職,和兩個朋友合夥做起了漫畫工作室,如今工作室邁入正規,B的月收入也達到了5W,老公是做工作室時認識的設計師,兩人今年剛添了一個可愛的女寶寶。

A和B的故事並非個例。在我的從教生涯中,類似人生軌跡看了太多太多。

以至於我常常勸告家長:

書,確實要好好讀。

讀書能幫孩子拓展思維,開闊視野。

但讀書不是孩子唯一的路。

你看,從沒進過學堂的齊白石,只念過小學的鄭淵潔,還有初中畢業的華羅庚......不也活得鬱鬱蔥蔥?

若干年後回頭看,你會發現:

最牛的學校是社會,最好的老師是經歷,而最高的文憑是性格。

哪怕學習起來如拖"死狗"的娃,只要你肯給個支點,他也能走出屬於自己的路!


為啥只有我的娃,學習起來像拖死狗

微信公眾號同名:芊老師

一個名叫芊的美女老師。

這裡有教育、生活和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