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的詩:駱賓王《詠鵝》之尋友記

少年的詩:駱賓王《詠鵝》之尋友記


七歲就能寫出膾炙人口的好詩,是初唐時期的神童洛賓王。駱賓王在其七歲的時候,寫出一首膾炙人口詠物詩:《詠鵝》。該詩由於語言朗朗上口,畫面色彩鮮明,已經成為兒童啟蒙詩的首選。

下面我們來看一看這首五言古詩《詠鵝》。

詠鵝

鵝、鵝、鵝,

曲項向天歌。

白毛浮綠水,

紅掌撥清波。

《詠鵝》雖然是一首狀物詩,描寫的是鵝這種家禽動物。但洛賓王的這首《詠鵝》詩,從全詩的內容來看,敘述了一隻落單的家鵝兒尋找小夥伴們的故事。

家鵝是一種習慣群居的家禽動物,經常以成群結隊的方式出現。落單後的家鵝兒,往往會用高亢的叫聲來呼喊遠處的小夥伴。“鵝、鵝、鵝,曲項向天歌”,是家鵝兒給小夥伴們的呼喚聲。“鵝、鵝、鵝”三聲叫聲,顯然非常響亮,足以讓遠處的小夥伴們聽見它的叫聲。這裡,詩人把家鵝兒的叫聲比喻成唱歌。單純的叫聲是一種客觀的動作,沒有感情色彩,而唱歌是一種充滿感情色彩的行為。唱歌這種飽含歡樂情緒的行為會感染讀這首詩的人。詩人對家鵝兒引頸高歌的姿態觀察非常細緻。家鵝兒在高歌的時候,脖頸兒和頭部之間的連接處不是呈筆直狀,而是稍微彎曲,謂“曲項”,有一種曲線美。以家鵝兒的叫聲開頭,也是先聲奪人,瞬間抓住了讀者的注意力。

詩的第三句是家鵝兒發出呼喚聲後,翹首以待小夥伴回應的情形。“白毛浮綠水”,是家鵝兒輕盈的漂浮在碧綠的池塘的水面的畫面。此刻,家鵝兒的心情有可能是焦急的,因為失去了小夥伴們;也有可能是悠閒的,在不急不慢的等著小夥伴們的召喚。詩人以工筆白描的手法刻畫了家鵝兒的外形特徵,一身雪白的羽毛。家鵝兒雪白的羽毛,和一汪碧綠的池水之間,有著鮮明的色彩映襯。

詩的最後一句描寫的是家鵝兒聽到小夥伴們的回應聲而奮力追趕的情形。家鵝兒的呼喚顯然是被小夥伴們聽到了。小夥伴們在遠處回應了它。“紅掌撥清波”,是家鵝兒奮力追趕小夥伴們的畫面。這句詩所營造的意蘊和第三句一樣,也是一幅色彩鮮明的圖畫。紅掌撥清波,一個“撥”字,把紅色和綠色聯繫起來,給人以色彩上的亮麗感。

總結起來,整篇故事是這樣的:

人物:鵝

時間:清早

地點:池塘

事件:尋找小夥伴

故事有三個情節。第一個情節是家鵝兒不小心和小夥伴們走散,呼喚小夥伴。故事開頭點明瞭故事的矛盾衝突。第二個情節是家鵝兒等待小夥伴的過程,是故事的中間部分。第三個情節是家鵝兒追趕小夥伴的過程,是故事的結尾部分。故事有頭有尾,有因有果,三個情節構成了完整的尋友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