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悚!呼市這個小區盜竊頻發,夜晚睡覺能聽到小偷撬窗

4月16日,晨報融媒記者接到呼和浩特市海西街回民區眾環小區居民反映稱,居住多年的眾環小區因附近高架橋施工導致小區圍牆被拆,行人可隨意出入,這對住在這裡的居民造成了極大的生活困擾,家中遭竊、停放在樓道的自行車和電瓶車頻頻丟失。

夜晚睡覺能聽到小偷撬窗

16日下午,記者隨家住眾環小區的梁女士來到了眾環小區。

驚悚!呼市這個小區盜竊頻發,夜晚睡覺能聽到小偷撬窗

小區多數業主焊接護窗防盜竊

記者看到,小區確如梁女士所說,幾乎是完全的"開放式",整個小區三面應有的圍牆都已不復存在,小區門口既沒有安保人員把守,也沒有負責登記出入的管理人員,行人、車輛可以隨意進出。

該小區共39棟樓,多為低層且年份久遠。

梁女士告訴記者,眾環小區曾經是作為機床附件廠的家屬小區而存在的,如今附件廠不在了,該小區的居住環境也日益下降,尤其是無物業、無監控的情況使得小區內盜竊頻發卻又維權困難,車輛混停、綠化帶被肆意踐踏,曾經的居民住宅區變成了混亂的"街心公園"。

梁女士說,由於自己的鄰居家已頻頻失竊,所以現在的她和家人都不敢在家中存放任何貴重物品,夜晚睡覺有時會聽到小偷撬窗企圖盜竊,她就跟丈夫高聲呵斥以嚇走小偷。

她說,自己當前做過最後悔的事就是用全部積蓄買了這套房子,如此惡劣的居住條件令她悔不當初。

新換的電瓶不翼而飛

業主蘇女士說,4月8日,自己放在樓道里的電動車的電瓶被盜走了。

驚悚!呼市這個小區盜竊頻發,夜晚睡覺能聽到小偷撬窗

蘇女士電動車電瓶被盜走

蘇女士說,在此之前,自己每天都騎電動車上班,8日上午,電動車還安放在樓道里,下午約6點的時候,車上的電瓶就不翼而飛了。

小區內部沒有監控,蘇女士通過詢問鄰居,得知小區內常有一些騎著電動車往來的外來小青年,形跡十分可疑。

蘇女士是2019年11月搬來眾環小區居住的,丟失的電動車買價1500元,上個月她才剛花費360元更換了新的電瓶。

蘇女士入住時間不長,但是附近的居民和她的房東都曾多次提醒過她要防範財物安全。蘇女士表示,她不敢再購買新的電瓶了,等餘下的半年租期一到,她將不再續租。

同一單元,多戶遭竊

業主張先生說,自己所在單元的幾戶包括自己家在內,都被小偷“光顧”過。

張先生說,自家的防盜門某天夜裡由於忘記從內反鎖,小偷從門進入,但剛巧張先生起夜,小偷就被嚇跑了,可小偷還是盜走了張先生家約三萬元的財物,他放在樓下的電動車也被一同偷走了,張先生當時還報了警,做了筆錄。

不僅如此,張先生說,自家樓上的鄰居也在某天夜裡被盜走六千多元的現金,樓上還有一家業主被盜走一千多元的財物,而張先生對門的住戶,因為小偷曾從窗戶入室盜竊,還特意在家中安裝了報警器。

居民:毫無安全感可言

馬女士說,2019年夏天,自家窗戶上的圍欄被小偷剪斷,小偷在夜裡盜走了她錢包中的900元現金還有她金和玉石材質的手鍊、戒指和一部手機,但由於家中只有她和女兒,她擔心聲張會引來更大的危險,所以她沒有選擇報案,而是默默忍下了一切。

馬女士告訴記者,丈夫常年不在家中,她與女兒住在眾環小區感到十分害怕,每晚睡前,她都要重複一遍將酒瓶和凳子堵在門窗前的動作,日復一日。

馬女士希望,小區的圍牆和監控能早日建好,讓她和女兒能夠擁有一份安全感。

小區改建遲遲未開工

就此情況,海西路街道辦事處附件社區的董慧超主任向記者解釋了眾環小區的處理方案。

董慧超說,小區之所以如今呈開放式,是因為小區西面巴彥北路的高架橋施工迫使小區圍牆被拆。

驚悚!呼市這個小區盜竊頻發,夜晚睡覺能聽到小偷撬窗

董慧超向記者介紹的小區即將改建項目

他說,小區也並非完全沒有物業管理。2018年,小區所屬的機床附件廠被徹底買斷後,小區就被分屬到了眾環集團的名下,而眾環集團是國企,由於國企改制的緣故,國企是不能接管物業工作的,所以如今的眾環小區居民們也並不需要繳納物業費,留守的物業部門只向居民們收取每年120元的衛生費,做些幫助居民處理垃圾和疏通下水之類的工作。

董慧超還為記者撥通了眾環集團物業部部長劉潤虎的電話。

劉潤虎告訴記者,眾環小區的種種困境確實存在,這都是當前"三供一業"分離移交工作將要逐步解決的關鍵性問題。其實負責管理眾環小區的有關部門已經預備在今年年初對小區的圍牆、下水、路面、房頂進行初步修繕,但受疫情影響,導致修繕工作遲遲不能開工。

劉潤虎說,在此之前,董慧超曾多次帶領設計院的工作人員考察小區的種種狀況,將小區急需修繕的地方進行了記錄,今後還會逐步完善物業、監控等小區必備配套設施。

公安部門:應儘早為小區引進物業

記者還就此事採訪了呼和浩特市回民區公安分局政辦主任徐有霞,徐主任告訴記者,居民們遭遇盜竊,如不及時向公安局報案,警察是無法為其提供幫助的,且從案發角度來看,居民不報案,公安局也就不能備案。

徐主任說,分局辦案民警不過二三十人,所以不能做到24小時無死角全天候地看守著眾環小區,最好的方式還是居民們儘早與海西路辦事處等相關部門共同協商,為小區引進物業,安裝監控,解決當前的困境。

來源:內蒙古晨報融媒記者 郝琴 實習記者 蘇暢

責編:趙鵬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