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勺公筷標準出臺 適用宅家吃飯被指“不現實”,筷子問題引關注

自新冠肺炎疫情出現以來,全國人民的衛生意識提升到了一個空前的高度,戴口罩、勤洗手、少外出、常消毒,所有人都遵守著外科醫生般的消毒流程,但還有一個問題,一直沒有引起我們的重視。

這個問題就是筷子問題。中國式合餐合餐,就是指大家集中在一張桌子上,從公用的菜碗中夾菜吃飯。人情連帶的合餐制延續下來,流傳至今,對於許多許多中國人而言,吃飯不僅是填飽肚子,更是一種人情交際,同飲同食是一種情感連帶的象徵,將“分享”“熱情”等傳統人情特色寫進了食物。


公勺公筷標準出臺 適用宅家吃飯被指“不現實”,筷子問題引關注

對比了此前世界中餐業聯合會的《中餐分餐制、雙筷制、公筷制服務操作規範(徵求意見稿)》團體標準,兩者在使用場合、使用時機等方面的規範有所不同。此外,很多網友在表示支持的同時,也對泰州標準的細則提出了“執行難”的問題:家庭日常用餐也要按人數配備公勺公筷是否不太現實?一家人還要公筷公勺,總是有點“不好意思”。

公勺公筷標準出臺 適用宅家吃飯被指“不現實”,筷子問題引關注


  爭議一:“兩人以上”還是“宴會場合”


  江蘇泰州出臺的《公勺公筷使用規範》地方標準中規定,公勺公筷是“兩人以上同桌共餐時,用以舀(夾)取菜(點)的勺子、筷子,是就餐者不與嘴接觸的分餐工具”。

  按照該標準,公勺材質應符合GB 4806.1要求,顏色宜為白色或類白色,且明顯不同於自用勺,勺柄處印(燙)“公勺”字樣。公筷材質應符合GB 4806.1要求,顏色宜為紅色或類白色,且明顯不同於自用筷,長度比自用筷長三四釐米,公筷粗端印(燙)“公筷”字樣。

公勺公筷標準出臺 適用宅家吃飯被指“不現實”,筷子問題引關注


  在泰州的地方標準中,將使用公筷公勺的人數規定為“兩人以上”。而在3月6日,世界中餐業聯合會也公佈了《中餐分餐制、雙筷制、公筷制服務操作規範(徵求意見稿)》團體標準,其中對公筷制的定義為“中餐公宴場合,使用公用的筷子或勺子、叉子進行分菜”。

  隨機詢問幾位網友,多數人還是認為後者更合理。一位網友認為,公筷制主要還是應出現在人數比較多的宴會上,“和不太熟悉的人一起就餐,這時候公筷公勺就很必要。”還有不少人覺得,“兩人以上”就使用公勺公筷的規定只適合特殊情況,“比如有人感冒了,否則有點不太現實。”你認為呢該如何設置呢?可以在評論區留言,讓我們一起探討。

播放

暫停

進入全屏

退出全屏

00:00

00:00

重播

刷新

試試


  爭議二:按“就餐人數”還是按“吃什麼”

  泰州的標準中還規定,特大型、大型餐飲服務單位,所有餐桌應另在餐桌上擺放公勺公筷,且放在專用的勺(筷)架上;中小型餐館、快餐店、小吃店、單位食堂等餐飲服務單位及農村集體聚餐,根據就餐人數擺放公勺公筷,也可在每道菜盛器右側擺放公筷或公勺。

  而根據世界中餐業聯合會的相關操作規範,例如4-6餐位的長方桌擺放兩套,8-12餐位的圓桌擺放四套;工作臺設置公筷、公勺專用存放區域,方便消費者識別取用。同時要求餐廳服務人員席間服務中要巡迴觀察,客人自行加餐時,提醒使用公用分餐餐具。

公勺公筷標準出臺 適用宅家吃飯被指“不現實”,筷子問題引關注


  新京報記者採訪北京松鶴樓、萃華樓、曲園酒樓等多家餐廳,餐廳負責人均表示,在此次疫情之前,就早已執行了公筷制、公勺制,之後將會加大對服務人員的培訓,並將在店內引導客人使用公筷公勺。

  北京松鶴樓還在以前所有菜品均配備公勺的基礎上,在餐桌上加擺兩套公勺公筷,以備客人使用。但一些規模較小的餐飲企業則表示,確實在公筷制和公勺制方面有缺失。一家燒烤店的經營者告訴新京報記者,一般來一起吃燒烤的都是一家人或相熟的朋友,“以前散座和包房都沒有提供過公筷和公勺,也沒有客人提出過這類要求。”很多消費者則認為,公筷制和公勺制的執行,不只應該以人數為標準,還應該考慮“吃什麼”。

  爭議三:宅家吃飯要不要“公筷公勺”

  對於江蘇泰州的這份標準,網友最大的質疑在於,對家庭用餐使用公筷和公勺的要求:家庭日常用餐按人數配備人手一份公勺公筷。

  很多網友對於這條的意見都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我們一家五口人,要是按照這個標準,吃一頓飯就要有10雙筷子,想想好可怕。”“我都能想象,我家小餐桌上筷子亂飛的樣子。”“我覺得吃著吃著就忘了哪個該夾菜、哪個該往嘴裡塞了。”

  還有不少人覺得,家裡吃飯的時候公筷制執行起來很困難,“至少我會不好意思,尤其是老人,肯定也不會接受的。”

  不過,多數網友都十分贊同在外聚餐和宴席實行公筷制,同時也會向家中的長輩宣傳:“就像疫情剛開始我們讓父母戴口罩一樣。為了健康和衛生,相信他們肯定會慢慢接受和習慣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