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白色汙染”,也是保護地球,更是保護我們自己

#北京嚴查市場商超免費提供塑料袋#


還記得當年的限塑令嗎?

拒絕“白色汙染”,也是保護地球,更是保護我們自己

塑料袋發明的初衷

早在塑料袋發明之前,人們購物普遍都是用紙袋,但是因為紙袋對環境的破壞過於嚴重。於是,在1950年,瑞典的工程師古斯塔夫·圖林發明了塑料袋,因為塑料袋比紙袋更加堅固,而且輕便、省材料,於是,塑料袋迅速地在歐洲普及開了。

拒絕“白色汙染”,也是保護地球,更是保護我們自己

20年內,塑料袋佔據了歐洲百分之80的袋裝市場。50年後塑料袋完成了對全世界的“侵略”。

而塑料袋的成本、售價相對於紙袋太過廉價了,導致人們並不在意它,使用完以後就隨手丟了它。

據圖林的兒子回憶道,圖林發明塑料袋是為了保護環境,但是他沒想到卻因此打開了“潘多拉魔盒”,一發不可收拾。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自我國引進塑料工藝以來,確實極大地方便了人們的生活,也被廣泛地用於工業生產中,實用性也是其他材料替代不了的。

而不知道從何時起,國外有些人稱我國有兩座長城,一座是萬里長城,另一座是“白色長城”。這是為什麼呢?從我國開始大規模使用塑料袋和塑料製品以後,大到每一座城市,小到每一個鄉鎮,我們都能在其中發現大量的“白色汙染”。

拒絕“白色汙染”,也是保護地球,更是保護我們自己

據說,在1995年的時候,全國的鐵路沿線,只要是鐵軌經過之處,兩側都扔滿了了白色的塑料餐盒。這便是“白色長城”的由來。

而在1998年長江大水,由於三峽和葛洲壩水電站被無數的塑料垃圾給堵住了,才讓國家開始重視“白色汙染”給我們帶來的危害。併發布了限塑令,通過禁止生產和銷售部分型號的塑料產品,和有償使用塑料產品的方法以達到減少“白色汙染”的目的。

但是事實證明,“限塑令”的效果僅僅是限制在部分大城市中,對於中國最廣大的農村來說,還是有點鞭長莫及的味道。

“白色汙染”早已成為世界性難題


記得小時候的一個冬天,外面正颳著大風,當我出門的時候,看到的是天上飛的各種各樣的塑料袋。不管走到哪裡,目光所至之處都有塑料袋的身影。我們的課本也描寫過“白色汙染”給我們造成的危害,比起給我們帶來的便利,大部分人都沒有在意它的危害。

拒絕“白色汙染”,也是保護地球,更是保護我們自己

“白色汙染”不僅汙染我們的生活環境,影響城市的美感,並且每年都有不少動物因誤食塑料而死亡。而且,塑料製品短時間內難以降解,需要長達數百年的時間才能緩慢降解。

數十年來,世界各國都紛紛開始重視並開始治理“白色汙染”。

拒絕“白色汙染”,也是保護地球,更是保護我們自己

美國舊金山成為第一個封殺塑料袋的美國城市,他們的法案規定:任何提供塑料袋的商超都將面臨罰款。並且其他城市也都緊隨其後在討論關於禁止塑料袋的法案,紐約也於今年伊始通過此禁令。

意大利則通過徵重稅來遏制塑料袋的生產,通過一段時間的觀察以後,發現效果顯著。

其他各國也都相繼發佈禁令,或者通過加重稅收的方式來減少塑料袋的使用。雖然整體上效果都很不錯,但是相比於每年產生的汙染,防治工作還是任重而道遠。

拒絕“白色汙染”,也是保護地球,更是保護我們自己

塑料袋給我們帶來了生活上的便利,也帶來了嚴重的環境汙染。只有我們少用塑料袋,不亂扔,或者儘量重複利用,才能從根本上減少“白色汙染”。

我們不要讓象徵純潔的“白色”,變成了“汙染”的代名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