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與考古:如果沒有AI,我們還要等多久才能發掘保護秦皇陵

我們國家在考古史上最大的痛點莫過於定陵。1955年10月4日,當時郭沫若、沈雁冰、吳晗等學者聯名提交《關於明長陵的請示報告》,調研後認為明十三陵中長陵的的發掘參考價值太低,於是先後考慮了永陵、思陵、定陵。最終經過研究選擇了定陵,1957年定陵玄宮在封塵三百多年後再度開啟,這次發掘雖然積累了許多寶貴的經驗,但也付出了慘痛的代價。當時考古技術極其落後,根本無力保護出土的文物,發掘出土的絲織品以眼力可見的速度腐化最終毀滅,自此之後考古界定下來不主動發掘帝王陵墓的規定。


科技與考古:如果沒有AI,我們還要等多久才能發掘保護秦皇陵

秦始皇



萬眾矚目的秦始皇陵

要問古代帝王陵中哪一座最受關注,無疑是千古始皇帝趙政的陵寢。史籍記載秦始皇陵從繼位出開始修建皇陵,耗時三十九年完成,詩仙李白在《古風·秦王掃六合》中寫道

"刑徒七十萬,起土驪山隈。尚採不死藥,茫然使心哀。連弩射海魚,長鯨正崔嵬。額鼻象五嶽,揚波噴雲雷。鬐鬣蔽青天,何由睹蓬萊?徐巿載秦女,樓船幾時回?但見三泉下,金棺葬寒灰。"

描述的是秦始皇動用七十萬徭役在驪山修建陵墓的事情。始皇陵如此的受矚目的原因主要是:

1、它的主人是秦始皇,由於歷史深度的原因,也因為漢代史學家可能存在的立場問題,所以真實的秦始皇是怎麼樣的顯得非常神秘。而秦始皇陵中必定存在大量關於秦始皇的史料,可以讓我們更清楚的瞭解他的事蹟。

2、第一個規模宏大,但又保存完好的帝王陵寢。考古界的十墓九空的說法說的是古代墓葬被猖狂盜掘的情況,現在考古發掘的戰國墓、秦墓、漢墓大多都已經被歷代盜墓摸金者洗劫一空。在近現代的勘測中發現,秦始皇陵雖然被侵擾試圖盜掘過,但是應該沒有成功。

3、兵馬俑的出土,古人講究事死如事生,秦始皇作為一個征戰一生的帝王,死後在他陵寢周邊佈下了兵馬俑來守護他的長眠。1974年被人發現後,兵馬俑給秦始皇陵帶來了更多的關注。

4、傳說始皇陵中存在的寶物,秦始皇統一的不僅僅是當時六國的領土,還有六國的寶物。歷史上的文物中,人們一直念念不忘的玉璽、九鼎沒準都在秦始皇陵中,即便沒有這兩件寶物,作為當時天下最富有的帝王他帶入陵寢中的寶藏肯定不在少數。

科技與考古:如果沒有AI,我們還要等多久才能發掘保護秦皇陵

《史記》秦始皇本紀

秦始皇陵的關注度如此高,所以不斷有人提出發掘秦始皇陵,但以目前的技術仍然做不到完全的保護所有的文物,也無法應對發掘中未知的可能。



不發掘不等於保護

當年因為定陵的事情,所有定下不主動發掘帝王陵的規定。但實際上不主動發掘雖然是目前最好的保護辦法,也是最無奈的。文物在地底下並不是絕對安全,即便不發掘它還是會隨著時間的變化產生質變,甚至逐漸消亡,最終我們還是無法再見到那些古人留下來的瑰寶,哪一件藝術品是用來埋葬的呢?地球無時無刻不在發生變化,比如現在黃河之下因為洪水,埋藏了許多的文物,我們可能永遠無法再見到那些遺址。秦始皇陵雖然不需要擔心被黃河淹沒,但是陝西在汾渭地震帶上,這個地震帶區域歷史上僅4.7級以上的地震記載了160多次,其中7級以上的9次。所以始皇陵有沒有在這些天災中收到損壞,以後可能發生的地質災害中,會不會對始皇陵造成傷害,雖然計算不到真正發生的可能,但是也證明地底並不是安全的。再者誰又可以保證沒有亡命之徒覬覦秦始皇陵呢,秦始皇現在可能沒有被盜墓賊得手,但是近代已記錄並納入保護的墓葬被盜墓賊得手的案例不少。

科技與考古:如果沒有AI,我們還要等多久才能發掘保護秦皇陵

現在我們不敢發掘秦始皇陵的原因不僅僅是技術問題,還有文化衝擊的考慮,我們一直以來對秦始皇的映像大多來自於《史記》,秦始皇陵中一定有失傳的歷史,如果一旦發掘出一些顛覆歷史的記載,那對我們現在的歷史體系、文化體系都是不小的衝擊。即便是現在普通的考古發掘都在不斷的刷新我們的歷史課本,想象一下罵了幾千年暴君的秦始皇,如果被證實其實只是一個比較嚴苛的皇帝,那會帶來怎樣的衝擊。就像現在湖南的裡耶秦簡,其中就記載秦始皇焚書坑儒可能僅僅是為了統一思想和祭祀行為而已。所以究竟是《史記》在醜化秦始皇還是裡耶秦簡在美化秦始皇呢?當然這些也許到了真正發掘秦始皇陵的那天都已經有了更合理的解釋。



技術奇點與 AI技術在未來考古領域的應用

這裡說的奇點並非數學知識中的奇點,技術奇點的概念是指人類文明出現顛覆性的事件點,在這個事件點之後的事件就像黑洞一樣無法預測。歷史上可以納為奇異點事件的如人類最早使用石器、人類開始使用火、人類出現國家。。。。。。等,很多相信這個理論的科學家認為在 2005年~2100年之間將會發生一次奇點,科學家們作出這個推測的依據主要有兩個方面:

1、 芯片的技術達到了瓶頸,根據摩爾定律,人類製造的芯片每十八個月性能就會提高一倍,在2010年以前芯片的發展速度一直依據摩爾定律在發展,但是到2013年年底芯片的發展出現了放緩,已經出現技術上臨界點的徵兆。

2、 依託芯片技術的人工智能也隨著芯片的換代而發展,同時AI也用其超過人類的某些能力,可以計算出人類計算不出的未來芯片發展的道路。也就是說未來的芯片可能是AI在設計更新,到時候的芯片運算能力我們人類就無法估計。


科技與考古:如果沒有AI,我們還要等多久才能發掘保護秦皇陵

AI科技

我們現在的科技無法知道這次奇點發生後人類會變成什麼樣。現在只是猜測這個奇異點將可能由超級智能AI引發。到現在我們現在之所以不敢隨便的發掘帝王陵不完全是因為技術不夠,而是我們無法預估在發掘可能會發生的事故,無法預估代表不能提前預案,到時一旦真的發生這種未知的故障,那將會如同定陵一樣,出現無法補救的後果。而AI發展到一定的程度後,他可以通過學習、模擬,構建能夠跟人類似甚至超越的推理、規劃、計算能力。我們現在不能預測考古工作中未知的事故是因為我們無法知道古人的思維而AI完全可以通過對大量是古籍、考古發現進行學習推理,只要能夠達到古人的思維方式,那很多失傳的技術都可能再度復原。我們現在的人工智能已經在某些領域超過人類,如下棋的阿爾法圍棋,而到了奇點發生預測的最遲時間21世紀末,其他的考古技術應該也都已經發展的很成熟了,再加上AI的加持,可以幫人類計算出很多人類預估不到的事故,並提供解決方案。



結語

我們從來沒有停止過對歷史的探究,中國的秦始皇陵,古埃及的金字塔都是現在考古界難以攻克的陣地,不過隨著科技的進步我們正在慢慢的接近被掩埋的歷史。我們期待AI給我們帶來的驚喜,如果真如科學家們所推測的發生新奇點,不僅僅是在陸地上,我們對海洋、甚至太空的歷史探索都能得到很大的幫助。不過歷史上越接近真相死的越快,我們接近人類起源的同時會不會也越接近滅亡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