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倭英雄戚繼光:被妻子休了的“倭寇粉碎機”

明朝永樂年間,朱棣時期,鄭和七下西洋後,中國通向外面的世界被打開了。中國的陶瓷,絲綢,茶葉,以禮物的形式送給沿海各國後,他們中的大多數崇尚禮尚往來,也進貢給明朝自己稀罕的物品。


兩國政府間的你來我往,以禮相見,引起了沿海各國不法分子的覬覦,他們開始小打小鬧,先偷,後搶海上往來船隻,慢慢地,“跑溜的腿,吃慣的嘴”,海上匪患竟越來越多,越來越猖獗。到了嘉靖年間,以日本海盜為首的倭寇,最為放肆猖獗。


明朝政府曾經派出張經、胡宗憲等多名文臣武將前去蕩平倭寇,雖一度很有成績,但總不能徹底平患。山東、福建、浙江等沿海門戶的百姓深受倭寇燒殺搶掠之害,上至朝廷,下至黎明百姓,人們無不期盼著一個能徹底蕩平倭寇禍患的人出現,解救萬民於水深火熱之中。


任何問題,哪怕問題很嚴重很大,都最終會有解決的人出現。

01

將軍出生


1528年11月12日,山東登州,江南漕運把總,年過半百的戚景通,在忐忑不安中迎來了妻子分娩,當他聽到嬰兒響亮的啼哭聲,得知生了個兒子時,他長出一口氣,如釋重負,跪地向祖宗磕頭報喜:“有兒子了,吾家將軍位有人襲了!


起身望向窗外,一輪陽光冉冉升起,萬道光芒灑向大地,光照萬里。他的心情也如眼前的晨旭一般,明媚亮堂。他鄭重地給兒子取名戚繼光,戚繼光的老爹為什麼這麼巴望兒子的出生呢?原來啊,一百多年前,戚繼光太爺的太爺,戚祥,跟隨朱元璋東征西戰,後來陣亡。為表其忠誠,朱元璋下了一道影響重大而深遠的命令,授戚祥之子戚斌為明威將軍,任登州衛指揮僉事,世襲無替。


這“世襲無替”的意思是,只要他們家有兒子,將軍職位就是他們的,誰也不能改,一直到大明王朝倒閉為止。


但是老天生人,不全乎啊!有的人,有牙沒幹糧,有的人,有乾糧沒牙。這戚祥用生命換來的榮譽和衣食無憂的生活,讓他的後代安安穩穩地過了150多年。但不知什麼原因,在戚景通父親這輩,出現了“丁單兒荒”的情況。戚景通也不是戚繼光爺爺親生的,而是過繼來兄弟的兒子。


戚繼光出生之前,戚景通已經有了好幾個女兒,卻始終沒有一個兒子,年過半百了,終於有兒子了,你說他能不喜出望外嗎?懸著的心,終於可以放下了,可以給老祖宗有個交代了。


抗倭英雄戚繼光:被妻子休了的“倭寇粉碎機”

02

將軍輟學


和眾多世襲爵位人家不一樣的是,戚家經濟很一般,戚繼光衣著樸素,生活簡單,甚至經常受到許多富家子弟的嘲笑。這是因為他的父親是個老實人,從不趁工作之便搞灰色收入。


踏實、勤奮工作的父親,為此還多次受到大明王朝“先進工作者”的稱號,在工資較低的明朝,兢兢業業,誠誠懇懇,不勤“撈”多“得”的結果,當然就是家庭經濟捉襟見肘了。


戚繼光的父親60多歲時,因年老退休,10歲的戚繼光繼承了爵位,當了將軍。但這個世襲將軍卻沒有給他帶來任何實際的利益,反而讓他輟學了。


因為按照朝廷的規定,像他這樣級別的將軍出入要乘馬車,但他家經濟條件不好,買不起寶馬,無奈之下,只好上“家裡蹲”大學了。好在戚繼光聰明又懂事,即使在“家裡蹲”,也是苦讀詩書,認真習武,毫不懈怠!唉,不得不說,有時候,有些人天生就是材料,幹啥啥成!


這樣的人,上天是願意派人來幫助他的。果不其然,沒多久,一位叫梁玠的才子主動上門,表示願意免費教戚繼光讀書,戚家當然高興,接受了老師的幫助。


出於感恩,有一天,戚繼光籌了一點錢,準備了一桌豐盛的“謝師宴”,請老師吃頓飯。老師得知後很生氣,說:“我上門教你,是願你早日成才,報效國家,不是為你的任何感謝啊!”


戚繼光深受感動,以後的日子裡,家境依然清貧,老師依然分文不收地上門來教他,他也依然苦讀不輟。但某種改變,已經在戚繼光身上,從內到外,悄悄地發生著。


不久後的一個夜晚,少年戚繼光秉燭夜讀時,心有所悟,揮筆寫下了一首千古名作,表達了他的理想:


《韜鈐深處》

小築暫高枕,憂時舊有盟。

呼樽來揖客,揮麈坐談兵。

雲護牙籤滿,星含寶劍橫。

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


即便清貧,也要像父親一樣堅守操行,即使貧寒,也要像老師一樣不計得失,以天下為已任,以國事為要務!這是父親和老師教給他的,他將終身持守踐行!


抗倭英雄戚繼光:被妻子休了的“倭寇粉碎機”

03

嶄露頭角


1544年,17歲的戚繼光去京城辦了世襲手續,正式赴任山東登州衛指揮僉事。但令這個嘴上沒毛的指揮官沒想到的是,面對近萬人的“兵油子”,他這個世襲來的長官竟毫無威信。


雖然他大張旗鼓的進行了軍紀整頓,但面對積重難返的明軍,他先前的壯志凌雲逐漸被迫化為了妥協,不能改變環境和別人,就先從改變自己開始,待機而為。他開始跑步,鍛鍊身體,操練武藝,同時用功苦讀,備考武舉考試,為自己贏取讓人信服的學歷。


1549年,戚繼光參加武舉考試,一舉中的,成了武舉人。身材魁梧,文武雙全的他,打點行裝,前往北京參加第二年的會試。考中的話,就是令人信服又羨慕的進士了。


1550年,京城,會試進行中……


考場上鴉雀無聲,考生們都在認真答題。突然,兵部侍郎破門而入:“同學們,不要考了,俺答來了,皇帝有令,馬上集合,抄傢伙,跟我上。”


這一年是庚戌年,突變被稱為“庚戌之變”。


“庚戌之變”其實就是,以搶劫為生的蒙古人,侵犯明朝邊界大同,靠行賄嚴嵩而當官的仇鸞懼其威力,以送錢送物的方式,希望瘟神自退。收了賄禮撤退的過程中,蒙古人在首領俺答帶領下,又到古北口和北京懷柔、順義等地,順便燒殺搶掠了一把。因為幾乎無人抵抗,渾身是膽,有勁沒處使的他們,覺得很不過癮,順勢直逼北京城,想在京城裡再轉轉,開開眼界。


而京城兵籍虛空,只有四五萬明軍,還半為老弱,半為大臣之役使。於是,嘉靖皇帝下令急召兵民及四方應試的武舉生守城。搶得盆滿缽溢的俺答,沒有太久地留戀京城,大搖大擺地轉了一圈,在明朝政府同意了他們的部分要求後,撤兵了。


當然,返回途中,賊不走空趟,他們又搶了一路,而明軍皆驚懼不敢戰,任其燒殺搶掠撈夠了才回去。


這一事件震驚了明世宗朱厚熜,他生氣了,殺了聽從嚴嵩命令鎮守不戰的將領丁汝夔,卻“眼底瞎”,對嚴嵩父子和仇鸞的大錯誤視而不見。為了加強邊境防務,他決定調集山東、山西等地方部隊輪流鎮守邊界。


在“庚戌之變”中,因《備俺答策》而初顯雄才大略的戚繼光,高高興興地赴這別人恐之不及的苦差了。


在他心中,報效國家,建功立業,不在地方好壞,而在是否被需要?是否自己已經準備好?他自幼飽讀詩書,苦練武藝,理論實踐都已準備好,現在到了朝廷需要他效力的時候了,他還有什麼理由推脫呢?他早就寶劍鋒,壯志豪,盼望著實踐檢驗他文武理論的時候了!


《馬上作》

南北驅馳報主情,江花邊月笑平生。

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橫戈馬上行。


這是他一生的選擇,也是他多年戎馬生活的真實寫照。


抗倭英雄戚繼光:被妻子休了的“倭寇粉碎機”

04

初見“熊兵”


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文韜武略,胸懷天下,寵辱不驚,心無投機的戚繼光,被上級任命為寧紹臺參將一職,這是個位高權重的肥差,就任之地當然也在肥沃富饒之地了。


赴任不久,倭寇來了,肥美之地,誰都愛來啊!遍地流油,何況他們本來就是以搶劫為生的。在浙江慈溪的龍山,明軍和倭寇相遇,可是當戚繼光運籌帷幄,調兵遣將,佈置停當下令戰鬥時,卻發現自己成了光桿司令。


“兵油子”們全跑光了,跟著他的副將,也一個勁兒地催促他快跑,再不跑就來不及了。他讓副將指給他高地所在,攀爬上去後,他看到了終生難忘的恥辱場景:


人數眾多的明軍,在幾百個手拿大刀的倭寇追擊下,四散潰逃,難堪無樣。他搭弓拈箭,瞄準了為首的倭寇首領。十幾年來,十八般武藝的苦練,終於得到了驗證奇蹟的時刻。


“嗖”的一聲,帶頭衝鋒的倭寇應聲倒地,緊接著,第二個,第三個……倭寇一個接一個地斃於箭下。從未見過有人如此箭無虛發,倭寇們膽怯了,他們停止了追擊,開始撤回。


而瘋狂逃跑的明軍,此時也停止了逃跑。轉過身,看著這個以一已之力就讓倭寇們停止了追擊的人。就在這一剎那間,喜劇上演了……


停止逃跑的明軍,轉身開始追擊停止追擊的倭寇,而且大有剩勇追窮寇之勢,可是沒追上多遠,明軍們就又自動撤回來了。


戚繼光納悶了,這是怎麼回事?“老傳統了,趕遠一點就行了,反正他們還要來,犯不著去拼命!”“兵油子”們的回答,頓時讓戚繼光就明白了一切。


為什麼沿海各地的倭寇之患久不得終,而且還越來越猖獗,為什麼人數眾多的明軍與倭寇一觸即潰,為什麼多年與倭寇作戰只有一個慘敗的結果。一切盡在不言中!他遇到的不僅是滑溜的“兵油子”,還是一個“熊兵”集團!


抗倭英雄戚繼光:被妻子休了的“倭寇粉碎機”

05

強將無弱兵


“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不想當狗熊的戚繼光,決心大換血,訓練一支屬於自己的“疾如風,徐如林,侵略如火,不動如山,難知如陰,動如雷震”的兵。(《孫子兵法》中的“六如”)


徵得上級同意和支持後,他以上述“六如”真言中的前四如為標準,嚴格遴選,徵收了4000名以“好鬥勇狠”著稱的義烏人為主的兵,開始了高標準,嚴要求,獎懲分明的艱苦訓練。同時他還創造發明了各種陣型:三才陣,鴛鴦陣,五行陣,各陣,既可獨立,也可組合,適用於不同的地形和戰鬥,變化莫測,詭異多端。


練兵和戰鬥的過程中,他還自學成才,無師自通,改造和發明了各種火器;建造了大小戰船、戰車,使明軍水上裝備優於敵人;富有創造性地修建了一些極具特色的軍事工程。實踐和經驗讓他成為了傑出的兵器專家和軍事工程家。


當然 ,為了這支有戰鬥力的軍隊和將來的勝利,他也付出了極大的心血,不僅處處以身作則,身先士卒,和士兵們同吃同住,還強化考核,提高軍餉,不拖不欠,賞罰分明,同時身兼“心理師”“訓練師”和“勵志師”多個身份,鼓舞戰士們:戰場上想要活命,現在就拼命訓練!


苦學苦練只是理論,打仗更要實踐。於是,戚繼光就常拉隊伍出去實踐——與倭寇打仗。這樣的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大大提高了軍隊的戰鬥力。打仗中敵我雙方呈膠著狀態時,他還自作《凱歌》,親自擂鼓,鼓勵將士們同仇敵愾,浴血奮戰!


《凱歌》

萬眾一心兮,群山可撼。

惟忠與義兮,氣衝斗牛。

主將親我兮,勝如父母。

干犯軍法兮,身不自由。

號令明兮,賞罰信。

赴水火兮,敢遲留!

上報天子兮,下救黔首。

殺盡倭奴兮,覓個封侯。


後來的實踐證明,這支完全不同於“兵油子”們混飯吃的軍隊,真正做到了“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打仗,特別能啃硬骨頭”!


在臺州之戰、長沙之戰、橫嶼、牛田、葛塘、平海衛、王倉坪、蔡丕嶺等地的戰役中,他們勇往直前,戰無不勝,攻無不克,所向披靡,以極少的傷亡,殲敵成百上千,狠狠打擊了盤踞各地多年的倭寇匪患,趕他們滾回了老家,徹底平息了為害各地多年的寇患。


為此,這支部隊榮獲了老百姓授予的英雄稱號“戚家軍”!在中國歷史上,威震八方,名聞天下,以將領名字命名的軍隊只有兩支:“岳家軍”和“戚家軍”!


令敵人聞風喪膽的戚繼光和他的“戚家軍”,成了“倭寇不滅”的神話終結者和倭寇“粉碎機”!他們名至實歸,當之無愧!


《望闕臺》

十年驅馳海色寒,孤臣於此望宸鑾。

繁霜盡是心頭血,灑向千峰秋葉丹。


明史的記載也足以證明這點,自1559年至1566年,戚繼光經歷13次大戰,每戰橫掃敵軍,幾近全殲,敵我雙方的傷亡比例為30:1

,這個數字空前絕後,彪炳史冊。


多年征戰,每戰必大捷!為了節約紙墨,很多戰鬥的過程,我們在此不多贅述,只說其中一個台州之戰中的“新河之戰”吧。因為這場戰鬥裡,將有戚繼光最害怕的一個人出現。她,不僅領導和參與了戰鬥,而且英武神勇,不遜鬚眉!


抗倭英雄戚繼光:被妻子休了的“倭寇粉碎機”

06

將門虎女


1561年4月,狡猾的倭寇登陸台州,隨即進犯寧海,實則目標是偷襲新河城——明軍將領和士兵家屬的聚居地。戚繼光準確判斷,識破了這“一石三鳥”的詭計。本著“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倭寇來,戚家軍滅”的原則,他排兵佈陣,迅速準確地出擊,乾淨利索地解決了侵犯臺州和寧海的倭寇,然後急奔新河縣城,還不忘寬慰士兵們的攻心急火:“放心,我們去之前,新河縣城不會失守的!”


頭啊,什麼時候了,你還開玩笑?我們前方賣命,不就是圖後方老婆娃娃安寧嗎?現在人家都要抄我們老窩了,你還有心說笑話,真是心大!


軍事天賦極高的戚帥,可不是說著玩兒的。他向來注重“謀定而動”,面對婦孺老幼的生命,更不會開玩笑。他說這話是有信心,有底氣的,因為城裡邊,有他夫人在。


世上有些事就是奇怪,你說戚繼光,文武雙全,打仗見過多少死人和倭寇,他都沒害怕過。但他卻就怕死了一個人,那個人,就是他老婆!原來將軍是標準的“氣管炎”(妻管嚴)啊。哈哈,讓我們舒心大笑一下。


戚夫人,總兵王棟之女,將門出虎女,她自幼習武,善用刀劍,英姿颯爽,脾氣倔強。年輕時,兩個志趣相投的年輕人,彼此意合,便在雙方家長的撮合下成婚了。


婚後兩人感情很好,妻子雖習武出身,卻也非常賢惠,常玩些“出其不意”,使家庭生活充滿了驚喜和歡樂。


如,有一次她說給丈夫做魚吃,結果端上桌來,卻只有魚頭和魚尾,沒有一點點魚身好肉。丈夫並不介意,歡喜地吃了魚頭和魚尾。第二天,妻子又端上來整塊魚身好肉給丈夫,原來她連一筷子魚肉都沒有吃,全留給了丈夫。戚繼光深為感動!


可是再好的夫妻,也總有鬧矛盾的時候。而戚繼光和夫人之間鬧得這矛盾,可是由強大的延續了幾千年的保守傳統思想所引起的,當然就大了點。什麼矛盾呢?兩代單傳的戚家,又發生“兒荒”了!


妻子王氏,多年沒有生下兒子,世襲將軍無人可替了,眼看就要斷在自己手裡了,戚繼光心裡也急啊。“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無兒這事給祖宗八輩難以交代啊!面對世人唾沫橫飛和連翻的白眼,任你戚大將軍再頂天立地,怕也難以橫刀立馬啊!


迫不得已,戚繼光就向妻子提出要納妾,可是妻子王氏,是個愛情至上,追求“願得一心人,白首不分離”的專情女子,她死活不同意,這可咋辦?於是兩人有了矛盾。


抗倭英雄戚繼光:被妻子休了的“倭寇粉碎機”

07

夫妻矛盾


說起夫妻鬧矛盾,戚繼光可是妻子手下敗將,吵,吵不過她,打,不敢真打,假打又打不過她。於是一氣之下,玩起了離家出走,軍營單身一回的把戲。


手下兄弟見狀,紛紛穿起盔甲,手操亮劍,排列成陣:“大哥,你去叫嫂子來,我們給你壯膽,嚇唬嚇唬她,保證去掉他打你的毛病。”


於是,戚繼光派人去請夫人,不想妻子竟毫不害怕,大大方方走進軍中陣營,大聲地問“叫我幹什麼?”戚繼光“噌”地站起來,大聲地說:“軍隊整隊完畢,請夫人檢閱!”


哈哈,哈哈,相信讀到這兒的人,莫不忍俊不禁。我也是笑了半天。但我覺得戚繼光同志是個好同志,他不是真的害怕妻子,而是尊重妻子,愛護妻子。


在他這樣一個近乎完人的身上,大家挑不出什麼毛病,只好從怕妻子這兒給他挑挑小毛病,使他顯得更可愛生動。


言歸正傳,矛盾鬧也鬧了,無兒的問題還要解決。於是,戚繼光偷偷在外租房,納了沈氏作妾,頭胎就生下了兒子。這王氏終於知道了,可了不得了!她提了把刀子就去找戚繼光算賬,戚繼光早就聞風而逃了。


但知妻莫若夫,戚繼光知道自己做得過分了。他穿一身便裝,苦著一張臉,摸黑回了家。一見到妻子,便“撲通”跪下,鼻涕眼淚齊下,軟話情話共飛……


女人嘛,最好哄了。妻子一見到他那誠懇的樣子,想想戚家的確不能無後啊!於是也就心軟了。兒子有了,此事就算過了,以後可不能再做這樣讓人心頭添堵的事了!


戚繼光答應了,他摸摸便衣裡面的護甲,偷偷地笑了。白穿也要穿。夫妻和好如初。


抗倭英雄戚繼光:被妻子休了的“倭寇粉碎機”

08

巾幗英雄


現在,戚繼光言之鑿鑿地保證,新河城不會失守,因為他妻子王氏就在城內。他相信她能堅守到他的到來。果然,“虎夫無犬妻”呀!當王氏聽說倭寇來犯,急中生智的她,召集親兵,借用軍械庫的武器,裝備老百姓,她穿上自己的盔甲,登上城頭,身先士卒。


倭寇兵臨城下,一看,媽呀,城頭上密密麻麻的“士兵”,殺聲震天,旌旗獵獵,“戚家軍”三個字,迎風招展,威風凜凜……


倭寇膽怯了,“戚家軍”可不是好惹的!還是不要強攻,暫時撤出城外紮營,另想辦法吧。但這一撤,他們就沒機會了,因為戚繼光的援兵到了。


戚將軍和夫人裡外夾擊,將倭寇一頓痛打。戰鬥結束,清點倭寇死傷二百八十餘人,戚家軍陣亡三人,這場戰鬥表明:古有花木蘭,明有戚夫人!英武和神勇,從來不是男人的專屬!


如果明朝允許女人參軍打仗,我想戚夫人必定是非凡之材。可惜,明朝不像唐宋那樣開放包容,王氏一個很有軍事天賦的巾幗英雄,竟被戚大將軍接連納“小三”給氣跑了。


話說戚繼光納沈氏生下兒子後,總覺得一個兒子太單薄,便又偷偷地納了陳氏為妾,又生了兩個兒子。為免夫人生氣,他主動請罪,還把其中一個兒子過繼給了夫人,王氏雖然憤憤不平,卻在看到那個過繼給自己的孩子,虎頭虎腦,著實可愛時,氣消了一半,便專心專意地撫養起了孩子。


可是作為“倭寇粉碎機”的戚繼光,都有三個兒子的他,竟然又偷偷地納了楊氏為妾,又生了兩個兒子,現在不能再以“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說事了吧?分明就是老牛吃嫩草,吃順口了唄!


戚夫人生氣了,後果很嚴重。此時天也不幫人,過繼給王氏的兒子竟因病夭折了,為撫育孩子,大費心力的王氏,又氣又怒,又疼又傷心,絕望之下,收拾東西,回了孃家,再也沒理睬過戚繼光。她休了位高權重的將軍丈夫。


大名鼎鼎的戚將軍,威震四方的“倭寇粉碎機”——戚繼光,可算是被妻子休了的第一位將軍吧。但其實,我心底也挺同情王氏的,總覺得她身上有一種難能可貴的獨立精神。這精神是關於愛情和女性自覺自尊的!


我允許你騙我,但請注意次數。我愛你,能原諒你一次,兩次,但不能永遠無限度地原諒你!即便你是將軍,也要學會,懂得,尊重妻子!既然不能白頭偕老,就此別過,一別兩寬,各自安好。嘖嘖,幾百年前的王氏,比現在好多女性都攢勁!


抗倭英雄戚繼光:被妻子休了的“倭寇粉碎機”

09

文韜武略


戚繼光在東南沿海抗擊倭寇十餘年,掃平了為害沿海多年的倭寇,確保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為安定沿海邊境立下了汗馬功勞!


沿海安寧後,他又奉命去北方抗擊蒙古兵十餘年,保衛了北部疆域的安全。有詩為證:


《燕河送別東山張公鎮守寧夏》

十年心印許誰傳,萬里西征思黯然。

聖主寵分金鵲篆,疆臣敢負采薇篇?

流言往事浮雲盡,破虜殊勳麗日懸!

燕塞何時重握手,一尊相罄故人前?


在中國歷史上,戚繼光的名字佔據了光輝篇章!因為他不僅是一位極有天賦的軍事家,還是詩人,書法家。


作為軍事家,幾十年的帶兵打仗過程中,他寫下了十八卷本《紀效新書》和十四卷本《練兵實紀》等著名兵書。其中《紀效新書》被朝鮮國王李昖(yan)奉為圭臬,派人來中國大量購買,此書在朝鮮和日本廣為流傳。


作為文人,他有《止止堂集》及在各個不同歷史時期,呈報朝廷的奏疏和修議。作為詩人,他有很多詩極負盛名,既有景物描寫,又有邊塞的壯麗雄渾,充滿了豪情壯志。


《客館》

酒散寒江月,空齋夜宿時。

風如萬里鬥,人似一雞棲。

生事甘吾拙,流年任物移。

邊愁頻入眼,俯仰愧心期。


《過文登營》

冉冉雙幡度海涯,曉煙低護野人家。

誰將春色來殘堞,獨有天風送短茄。

水落尚存秦代石,潮來不見漢時槎。

遙知百國微茫外,未敢忘危負歲華。


萬曆十年(1582年),給予過戚繼光極大支持的朝廷內閣首輔張居正病逝,給事中張鼎思趁機上書,說戚繼光不應該放在北方,於是戚繼光被朝廷調往廣東。萬曆十三年(1585年),給事中張希皋再次彈劾戚繼光,戚繼光因此遭到罷免,回鄉養老。


1588年1月5日,功高蓋世的一代英雄,文韜武略的高級將領,文武雙全的詩人和軍事家戚繼光,病死家中,年僅六十歲,諡武毅。


-作者-

李豔豔,甘肅省作協會員,高中英語教師。喜歡閱讀寫作,教書育人責任田,讀書寫作自留地。舌耕不懈,筆耕不輟。公眾號唐詩宋詞古詩詞(tsgsc8)專欄作家。


如果對您有所幫助,歡迎關注我的今日頭條號,帶你瞭解不一樣的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