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中、側鋒,對於學書法來說必定不陌生了。但是知道歸知道,能不能正確理解和運用,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中鋒運筆是毛筆書寫時的主要運行方式。用中鋒運筆寫出來的筆畫由於書寫力度、速度的不同會產生不同的質感。但所謂的“筆筆中鋒”,也只有在篆隸中可取,在行草書乃至楷書中,更多的是中側並用,相輔相成。尤其是在行草書中,就有“中鋒立骨,側筆取妍”之說。
但是,對於寫行書草的書友們來說,有3個至關重要的難題需要攻克:
1. 如何避免對中側鋒的筆法產生誤解,影響作品氣息?
2. 如何寫出有質感的側鋒線條?
3. 如何靈活地進行中側鋒的轉換?
圍繞以上三個問題,特地去請教了墨池學院的美女人氣導師、河北美術學院特聘教授——趙仙老師,讓她給予大家最專業的回答。
女書法家趙仙
趙仙,河南三門峽人。自幼跟隨父親潛心學習書法,臨習經典法帖,工草書、小楷、尤善草書。畢業於西安交通大學中國書法系,師從鍾明善、薛養賢、王忠勇。
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
河南省書法家協會會員
中書工委理事
河北美術學院特聘教授
景德鎮依仙閣藝術品有限公司藝術總監
作品入展:
全國第六屆婦女書法篆刻展
全國第四屆扇面書法藝術展
“魏晉風度”新銳書法作品展
“三蘇獎”全國書法展
“探索與發現”全國青年書法家聯盟首屆雙年展
“沈商文化杯”全國書畫作品展
“華佗杯”全國書法篆刻作品展
2016“文化中國·森茂杯”全國優秀書法作品展
“翰墨中原”河南省首屆書法篆刻展最高獎
入圍《中國書法報》2016年度遴選活動—當代十大女性書法家候選人
入圍《蘭亭書法報》2018年度甄選活動一當代十大女性書法家候選人
2018年《國家藝術基金》書法創作項目獲得者
趙仙老師作品
01
在中側鋒的運用過程中,有一個重要的問題需要注意,那就是側鋒的“衍生品”——偏鋒。
側鋒很容易和偏鋒混為一談,其實二者有本質區別。偏鋒是筆鋒臥倒側抹,一臥不起,一偏到底,絲毫不能體現鋒的用場,寫出的線條必然薄飄弱虛。而側鋒是筆鋒由倒而立,由側而中的一個轉換過程,是中鋒運筆的輔助手段。
那麼,如何避免偏鋒的出現呢?
趙仙老師說:書寫過程中,我們追求“製造險境”後的“和諧共處”,毛筆在自然書寫中以中側為多,當然二王筆法中亦有撥挑、逆頂等輔助的筆法,而米字會有偏鋒形態出現是米芾善於八面出鋒,以此輔助中側轉換的行筆狀態,凸顯個人的書法語言,這是米芾書法藝術創造性的地方。偏鋒是毛筆入紙的角度傾斜過多,行筆中筆桿過度傾斜刷代替“寫”,此時無法回到中鋒狀態便以“提按”化解,最終會造成筆路混沌,出現“片狀”的線質。
趙仙老師作品
02
當然,側鋒線條也不可薄弱,側鋒線條的書寫必須注意以下幾個原則,才能寫出質感:
側鋒書寫首先要打破垂直執筆的僵化教條,而後則要能夠筆尖貫力,使筆尖成為筆鋒,這樣當筆鋒偏於線條一側才不會離開紙面,從而使線條遒勁有韻。這樣寫出來的線條才會左右轉側,翩翩風姿。
在書寫過程中,我們要準確掌控毛筆入紙和行筆的角度,不要加入個人多餘的動作。一般而言,筆毫方向與運行方向的夾角小於45度時,筆畫的質感接近中鋒效果;筆毫的方向,與運行方向的夾角大於45度時,筆畫的質感接近偏鋒效果。
趙仙老師作品
03
那麼,怎樣順利使筆鋒由側鋒轉向中鋒呢?一般來說,有以下手段。
第一,注意保持筆毫的彈性。
筆毫一旦失去彈性,就會變形失去控制,去墨硯中舔直。所以高明的書法家特別注意根據毛筆的筆性來使用毛筆,通過控制毛筆下按的程度及時間,利用筆鋒與紙面的摩擦力進行反彈等。懸針豎和長撇的中後段常常顯出豐腴之態,就是出鋒前先用力下按,再利用筆毫彈性及筆鋒與紙面的摩擦力反彈收筆的結果。
趙仙老師作品
第二,運腕。
這種方法強調運腕調鋒。書法家柳曾符說:“側筆取勢之後,能不能做到以腕運筆,使筆鋒自行轉正,這是中鋒用筆關鍵問題。”運腕推管可以改變筆鋒的方向,用筆毫的不同錐面書寫。調鋒時,腕部要靈活轉動,略提筆之後,按著筆圍著鋒尖畫圓,以利用手腕運動轉向想去的方向,再將筆桿向外或向內推送,使筆鋒調整成中鋒走向。
第三,捻管。
捻管調鋒時,筆尖位置不變,手指轉動筆桿,調整筆鋒走向,將尖鋒調整至點畫中央。捻管有順、逆捻管之分。具體來說,書寫“橫、提”時,多逆時針轉動筆桿;書寫“豎、撇”時,多順時針轉動筆桿;“捺”畫則不用轉動。通過捻管,可以使尖鋒處於點畫正中,以中鋒行筆。
趙仙老師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