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在一些人寧願窮一點,也不願意去創業?

樓樓情感


因為創業有可能更窮,還不如上班~創業≠財富自由!沒有準備的創業,沒有全力投入的創業,沒有核心價值的創業,等於為市場交學費。


講講我身邊的例子,大學同學在一傢俬企做人事,待遇一般,於是去年就腦子一熱,辭職出來創業了。

接手了一家內衣店,轉讓費加房租一年8萬左右,庫存接了上一家的一些散貨,算算也要3萬左右。總共出了11萬,然後就開始正式營業了。

算是小本生意的創業,同學還算努力,週末不敢休息,平日約她也不敢出門,畢竟開店容易,守店難,所以基本都是早上9點到晚上9點。

一天在店裡時間12個小時,朋友圈也發爛,但生意真是一般般。各種尺碼號都要拿全,顏色也要全,掙點辛苦錢又全都搭到進貨上了。

最後堅持了一年,房租和轉讓費才賺回一半,還搭進去2萬多的庫存,等於白乾了一年,還倒貼。


最後不得已,又乖乖考了人力資源證,老老實實上班了。一個月六七千,旱澇保收,不用操心,到點下班,回家帶娃。


很多創業,因為進入門檻特別低,誰都可以做,所以大部分是需要比上班付出更多的精力和努力才能脫穎而出,否則都是陪跑型。


真正的創業,應該是你在自己的核心能力圈內進行的變現,找你興趣的,擅長的,能為之廢寢忘食的那種事情來創業,才會獲得相應的財富!


裴允禮


這樣的人是很理智的,窮一點最起碼還能堅持,但貿然創業失敗的結果,那就會變得更窮。

以我身邊的幾個做實體生意的朋友為例,原本在網絡的衝擊下,實體生意就不太好做,又趕上了疫情的洗禮,仔細分析了一下市場前景,在3月初就果斷的決定壯士斷臂,儘管損失很大,但至少不會再往裡繼續賠錢,也保留了東山再起的希望,然後,這曾經身家至少數百萬現在卻窮得叮噹響的哥幾個就天天聚在一起打麻將,連外賣都省了,直接輪流自己動手做飯。

在我看來,我真的很佩服這哥幾個的理智,原因如下:

  1. 隔壁那家常年在招聘送餐員的快遞公司,現在都已經人滿為患了,甚至有人為了競聘快遞員的工作開始託關係走後門了,這已經足以說明就業市場的嚴峻形勢了。

  2. 這哥幾個中有倆人前一陣當了幾天滴滴司機,每天工作12個小時,除去油錢煙錢和飯錢基本上剩不下什麼了,如果再算上車輛的損耗和保險基本就是幹賠錢;市場經濟就是如此,現在開滴滴的司機甚至都多於乘客的數量,供遠大於求的時候,連平臺都開始趁火打劫。

3. 用這哥幾個的話來形容,目前的形勢就是“第二次改革開放”,全民轉型的大形勢下,市場前景並不明朗,尤其疫情之後給消費者生活習慣帶來多大改變,誰也不敢說,現在貿然進入某個行業的風險實在太大,莫不如老老實實找點消遣的事,修心養性的同時,觀察著市場的動態,至少比天天悶在家裡唉聲嘆氣各種抱怨要強了太多。

4. 至於這個形勢下有沒有機會呢? 答案一定是有,無論什麼形勢下都會有機會,區別只在競爭對手的多與少;就比如,我家小區外有家壽司店,一哥們直接從房產中介手裡一分錢兌費沒花就租了下來,連裝修都沒動就改成了十元盒飯,生意好不? 那是真好,倆人擱家裡做頓飯的成本20塊都不一定能下來;然而,這哥們兩口子加老丈母孃三個人忙活了不到一個月,就發現一條頂天500米的街上連續開了4家十元盒飯!為了剛剛交完的那半年房租,這哥們也只能咬牙硬挺了!

綜上所述,與其貿然的去創業,莫不如靜下心來沉澱一下自己,分析一下未來的發展趨勢,如果需要的話再給自己充充電,或者再去研究研究比較感興趣的行業,只要不貿然的投入,即使窮點,也真的比創業失敗的損失要小了太多!


Sisk


首先現在的創業成本太高,要放棄現在的工作,還要拿出以前的存款,更主要的是創業的成功率太低了,不是說說的。

其次,有好的項目嗎,有沒有合適的合夥人,自己又有什麼特長,要多方面分析才行。

最後,創業不是一句話的事,是多方面綜合因素決定的,不是寧願窮才不創業,而是因為窮而沒法創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