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一個老闆經常當著員工面說,我養了養了多少人這句話?

安子


我是@火言,我來回答。


如何看待一個老闆經常當著員工面說,我養了養了多少人這句話?

我覺得這個老闆說話欠妥,情商比較低。其實老闆不應該總是抬高自己,你自己什麼樣應該由別人去說。老闆和工人是一種合作的關係,而非對立的關係。在一個勞動力相對自由流動的範圍之內,老闆和工人是雙向選擇的,而不是單純的單向選擇。到底是老闆養活了工人,還是工人養活了老闆?其實是個偽問題,二者不是絕對的相互對立關係,也不是相對的相互依存關係。 但是不能把老闆和工人孤立起來看待,既不可以單純的說工人養活老闆,也不可以說老闆養活工人,把兩者區分開來,誰也活不了。

  • 如果老闆認為給工人開工資,養著工人。其實應該顛覆,老闆的一切利潤都是工人創造的,沒有工人的辛勤付出哪有老闆的收入,哪有老闆的事業?老闆必須端正心態,必須要有為工人打工的心態,只有這種心態,才能善待工人,工人才能為企業勤奮工作,工人勤奮工作才能為企業創造財富。
  • 如果老闆認為是自己的付出供養著工人,在工作中盛氣凌人,張口大喊,閉口訓斥,冷臉面對工人,甚至有的滿嘴髒話侮辱工人。這樣的老闆,工人怎麼能喜歡你呢?怎能調動工作積極性呢?在這樣的企業,工人磨洋工的現象經常出現,最終受損失的還是老闆。
  • 老闆要明白,你是人,工人也是人,在人與人的關係上是平等的,沒有高貴之分。你如果不把工人當人看待,工人也就把你當成會說話的動物。甚至從心眼裡看不起你,感覺你沒文化,沒品位,情商低,追隨你是恥辱,這樣一旦時機成熟,工人就把企業出賣了,老闆也就成為光桿老闆了。所以老闆要有愛心,要尊重工人主體地位和首創精神,要關心職工生活。
  • 工人要理解老闆,學會換位思考。老闆提供了平臺,怎麼做是工人自己的事。老闆的職責是管理公司,讓公司持續盈利,如果讓老闆一天到晚忙著做那些很簡單的工作,那老闆的公司離破產就不遠了。只有工人懂得換個角度,學會站在老闆的角度思考,工人才能理解老闆,並且做到少幹傻事,勤奮工作,企業才能有活力。
  • 總之,老闆應該把“情商”這種情緒智力,運用在企業管理上,才能快速提高工人的工作效率與工作態度,而不是常常把養活多少工人掛在嘴邊。

謝謝題主的問題,希望能幫到你。以上為個人淺見,希望與朋友們進一步討論。關注


火言微職場


此說法完全是錯誤的。你說你養活了多少多少人,那麼誰養活了你?請問,沒有這些員工辛勤的付出,能成就現在的你嗎?

一個企業要想發展壯大,企業主,也就是老闆,必須要有文化、有教養、有素質、有眼光、有智慧、有格局、有情懷、有擔當,否則你就做不大,做不強。

動不動,養活了多少人;動不動,都靠你養活。實在是,沒出息,沒涵養。

老闆要像老闆的樣,要寬以待人,善待員工。在完成工作任務的同時,要體恤員工,要讓員工有榮譽感,自豪感,歸屬感。企業當成自己的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真正做到以企業為家。

從馬雲創業初期的十八羅漢,,到微軟中國區總裁唐駿,再到華為總裁任正非培養的接班人,哪個老闆和員工不是親如兄弟。

企業要發展,企業要成長,不僅需要好老闆,更需要高素質的員工隊伍。讓員工成為企業的主人,自覺的以企業為榮,而不是居高臨下,頤指氣使,隨意對待員工。

一個老闆再有本事,再有理想,再有大志,如果沒有人跟你幹,沒有人願意付出,說什麼都是白搭。

希望中國的企業能出現更多的世界500強,希望中國的企業能出現更多的商業天才!


愛的暢享


如何看待一個老闆經常當著員工的面說,我養了多少人這句話?

題主所問的問題跟機關事業單位某些行政長官動不動就說:我養了多少財政供養人員,這是我的副縣長,副局長等話大體一樣。為什麼這些人喜歡這麼講呢,我猜想可能有以下幾個原因:

1.霸道的性格。一般講出此話的人,不論是老闆還是官員,性格秉性上都比較霸道,霸道之人講些霸道之話也算正常。

2.自我膨脹心理。有些人通過個人奮鬥確實成功了,成了老闆,甚至大老闆,時間久了自然而然的會被勝利衝昏頭腦,體現在對下屬,對員工說話時的言語中。

3.社會壓力感。當老闆的人別看風光,實則壓力巨大,如果你是自己一個個體,你只需幹好自己份內的工作,遵紀守法就行了。但如果你是一個企業家,是個老闆,你就不是你自己了,你肩負著一定的社會責任,有這麼多的員工跟著你幹,如果一旦公司遇到問題,將影響這麼多人,這麼多的家庭。所以,有時候老闆這麼講話是自身壓力大的提現。

4.傳導壓力。老闆自己有壓力了,自然要把壓力傳導下去,員工就是承接對象,通過說我養多少人,這麼一句話告訴大家,員工都是靠我這個公司來養活,你們得聽我的,在公司,我有絕對權威,得跟我一塊共擔風險和壓力。

5.公司文化和管理的反應。有的企業文化被老闆塑造成所謂的“狼性文化”,老闆本身的霸道性格造成了高管們有樣學樣,久而久之,就有了這樣的氛圍。

我個人理解可能有以上幾方面原因,不一定對,歡迎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