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性朋友的馬太效應

馬太效應,通俗的講,就是強者愈強,弱者愈弱。

一位年輕小夥子跟一位有魅力的年輕姑娘成了親密朋友,他們保持著非常柏拉圖的關係?一天晚上,姑娘邀請小夥子去酒吧,說:‘’今天晚上肯定會有別的姑娘主動找你。”兩人到了酒吧,姑娘專心致志的大量起在場的其他人來,她一邊看,一邊親暱的來著小夥子的胳膊,充滿愛意的看著他,並不時的與他耳語。接著姑娘說,我要走了,你自己玩吧。等她一走,酒吧中的有幾個很有魅力的姑娘都主動過來跟小夥子搭話,小夥子徹底懵了。為什麼姑娘們突然會對他產生如此的好感呢?

異性朋友的馬太效應

第二天小夥子和姑娘再次相見時,小夥子把疑惑說給她聽,她說到:“這就是馬太效應,光是看一個男人的外表,很難判斷一個人到底好不好,可是因為酒吧其她姑娘明白,有魅力的男人一定很受有魅力的姑娘喜歡,她自己(一個有魅力的姑娘)對一個認識的男性給予這麼親密的關注,顯然說明,這個男人沒問題。”

這也就是,異性朋友導致的馬太效應,其實也是在追女朋友時,如果她的閨蜜對你評價很高的話,你的女朋友會認為你更可靠。而你的女朋友對你的可靠認識,同時也會導致她的閨蜜對你產生莫名的好感。

異性朋友的馬太效應

馬太效應,名字來自聖經《新約·馬太福音》一則寓言: “凡有的,還要加倍給他叫他多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這種規律早在公元前500多年以前,中國古代哲學家老子就已經提出類似的思想:“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馬太效應”正是老子思想中的“人之道”思想。

異性朋友的馬太效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