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銳評丨中俄關系坦坦蕩蕩 不針對任何特定國家

來源:中俄頭條

當地時間3月23日,《俄羅斯報》網站“中俄銳評”專欄刊登了題為《中俄關系坦坦蕩蕩 不針對任何特定國家》的評論文章。文章指出,今年是《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簽署20週年,俄外長拉夫羅夫訪華旨在推進中俄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文章強調,中俄深化合作,並非聯手對抗美國,中俄關系坦坦蕩蕩,不針對任何第三國。全文編譯如下:

中俄銳評丨中俄關系坦坦蕩蕩 不針對任何特定國家

△《俄羅斯報》網站報道截圖

3月22日至23日,俄羅斯外長謝爾蓋·拉夫羅夫應邀對中國進行訪問。與此同時,西方媒體出現了所謂“中俄結盟對抗美國”的輿論。究其原因,此類言論有其產生的背景:諸如,美國掀起了新一輪對華、對俄製裁,中美高層阿拉斯加會晤與中俄外長桂林會晤在完全不同的氛圍下舉行。面對輿論喧囂,中方表示,不要將俄外長訪華與所謂反美陰謀論相掛鉤。

上週舉行的阿拉斯加會晤上,中美雙方激烈交鋒,而且會晤結束後沒有發表聯合聲明。而中俄外長桂林會晤的氛圍卻截然相反:出於防疫安全考慮,作為老朋友的中俄外長見面時沒有握手、擁抱,而是用碰肘禮相互致意,讓人印象深刻。中國坊間盛傳:中俄外長會晤選址桂林大有深意,在漢語中“桂”與“貴”、“林”與“鄰”諧音,故有桂林迎“貴客”之意。

這些事件不得不讓人聯想到“美國讓中俄關系更加緊密”“不久將出現反美聯盟”等言論。在3月22日的中國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有外國記者提問: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此時訪華,是否是安克雷奇中美高層戰略對話之後的“特意安排”?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給“反美陰謀論”潑了盆冷水。她強調:“中俄關系的發展不針對任何特定國家,我們的關係坦坦蕩蕩、光明磊落,不像個別國家拉幫結派、有著自己不可告人的陰謀甚至陽謀。”

桂林會晤中,王毅與拉夫羅夫相互通報了各自對美關係近況。兩國外長共同呼籲美國停止單邊霸凌行徑,停止干涉他國內政,停止拉“小圈子”搞集團對抗,並表示,美方應反思近年來其所作所為給全球和平及發展帶來的損害。訪華前夕在接受中國媒體採訪時,拉夫羅夫嚴正譴責美國的無理制裁,表示將採取回應措施,並建議增強科技自主創新能力,推進本幣結算和可替代美元的其他國際貨幣結算,逐步擺脫西方控制的國際支付體系。

不過,基於此而做出中國和俄羅斯意圖建立某種反美聯盟的論斷是不正確的,得出此種結論只能說明對中俄基本外交策略缺乏瞭解。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員楊希雨指出,中國和俄羅斯的外交戰略中不包含聯合或者單獨對抗美國的內容。中國的關注點不是與美國對抗,而是呼籲美國放棄反華政策,重返互利合作。俄羅斯同樣也不希望與美國脫鉤,而是尋找和平解決現存問題的方案。楊希雨認為,不應過分誇大中俄關系中的美國因素,“與美國的關係問題在中俄關系中並未佔據非常重要的地位。拉夫羅夫訪華旨在進一步推進中俄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而非聯手對抗美國。”

中方專家普遍認為,中俄聯手抗美的說法是一種外交上的“美國主義”,這完全不符合中俄的外交思維和實踐。同時,這種態度對美國自身也是危險的。楊希雨認為,美國高估了自身實力,如果美國繼續在升級對抗中俄的路子上走下去,將註定失敗。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所助理研究員陳宇指出,美國的國內問題堆積如山,如果不努力解決,卻全力對抗中俄兩個大國,這個代價將是巨大的。

分析人士指出,拉夫羅夫此次訪華主要目的在於深化中俄雙邊合作,包括研究中俄兩國領導人關於《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簽署20週年聯合聲明等相關事宜。建議那些持“反美陰謀論”的人們認真研讀該條約的25條內容。條約中多次強調中俄合作不針對第三國。《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將從2022年2月起自動延長5年,“不針對第三國”的基本原則也將繼續有效。

中俄外長在會晤後發表的聯合聲明中強調,“對話應成為處理國際事務的基本方式,國際社會要團結不要分裂,要合作不要對抗”。他們呼籲國際社會擱置分歧,凝聚共識,加強協作,維護世界和平與地緣戰略穩定,推動構建更加公正、民主、合理的多極化國際秩序。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礎上開展對話,摒棄以“推進民主”和保護人權為藉口干涉別國內政和搞雙重標準。


(編輯 溫焌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