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目是不是沒有人罵就不火?丁太升:導演組都很懂得傳播心理學


節目是不是沒有人罵就不火?丁太升:導演組都很懂得傳播心理學

樂評人,是丁太升的職業,他也屢屢因為點評言辭過於激烈而上熱搜。看他的微博發現,日更頻率最少不低於一天一條,最高可以一天二十條,內容五花八門,但大部分都可以用“逮啥噴啥”來形容。

用我們的家鄉話,就是一愣頭青。

可你要是仔細品品,他大多說的話,其實還挺有道理的......很多時候他的批評都是“一針見血”!

他自稱“黑刀”,不屑於違背自己的認知,做娛樂圈耿直的一把刀。

節目是不是沒有人罵就不火?丁太升:導演組都很懂得傳播心理學

能看出他對音樂的理解,對藝術的研究,但不得不說,對於“說話的藝術”,一點都不懂。

但真的是不懂嗎?

也許不懂,也許懂,只是不說。也許不需要懂。

不過話說回來,互聯網時代的沒有人是不被罵的。在乎,也沒用!

我佩服丁太升無懼罵名,堅持不懈地表達自己對這個世界的不滿,有種孤勇在裡面。但同時也很遺憾,因為這樣好的勇氣,沒有一件溫柔的外衣,很多人看不到它誠懇的內核。

節目是不是沒有人罵就不火?丁太升:導演組都很懂得傳播心理學


就拿上次丁太升說高進唱的歌“土”來說吧,丁太升評高進唱歌很“土”,而高進也沒有“任打任罵”,一再反駁,場面十分熱鬧,整場氣氛達到高潮。

丁太升覺得高進的音樂都是一個套路,審美沒有提升。高進覺得丁太升不應該用“土”來貶低他,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他出生在農村的土壤,自然產出的音樂也是“土”的。

那丁太升說得對不對呢?

節目是不是沒有人罵就不火?丁太升:導演組都很懂得傳播心理學


自稱私下裡和高進是“好朋友”的另一個樂評人,後來委婉地提醒高進,“要擴張音樂審美,走出舒適圈”。高進表示虛心接受。可以看出來,其實大家都知道高進的問題所在,但是沒人願意直接露骨說明。有的時候真話,真的不好聽。

不過,丁太升的“土”也的確用得很不恰當,因為高進的歌,之所以火,不是因為“土”,而是因為“通俗”。就像後來丁薇點評的,如果要說“土”,那麼動力火車就很土,這種土是讓我們能聽到他生活的一方水土的那種自然。


節目是不是沒有人罵就不火?丁太升:導演組都很懂得傳播心理學


而早在《天賜的聲音》第一期,丁太升就以“毒舌”罵哭薩頂頂上了熱搜。

丁太升嚴厲批評薩頂頂的表演,“僵硬,矯揉造作,毫不生動”,“是自己想象出來的薩頂頂”“說她像一個很漂亮的女生,塗了五釐米厚的粉,不真實,不生動”,並與張韶涵、王力宏等現場音樂人進行爭論,至歌手薩頂頂落淚。

現場薩頂頂與黃齡共同演繹了一首陳粒的《易燃易爆炸》,這期節目我也看了,只能說黃齡更適合演唱這首歌,她的“嫵媚”和“靈動”,“叛逆”和“妖嬈”,把薩頂頂給比下去了。

節目是不是沒有人罵就不火?丁太升:導演組都很懂得傳播心理學

其實,早在之前丁太升就上過《奇葩大會》,他的言論就很有自己的態度,但為什麼沒有一石激起千層浪?

第一,可能和沒有切實的批評對象有關。沒有了參照物,公眾也不知道他具體說得什麼。而這一次終於有了懟的對象,那就是現場的那些歌手們。剪輯出一些矛盾和衝突,增加了節目的戲劇性。

毒舌評委在輿論場裡本身就是容易走紅、吸引大眾的注意力。比如早期在圈內一直被稱之為“毒舌”的金星,據不完全統計,曾經因為毒舌上過七次熱搜,被人們熱議為毒舌女王。

這是件好壞參半的事情,雖然能帶來一時的知名度,但惡評和爭議帶來的知名度一定不會長久。

第二,你要說丁太升的“毒舌”裡面沒有博眼球的成分,我不相信。這裡有節目炒作的嫌疑。

節目是不是沒有人罵就不火?丁太升:導演組都很懂得傳播心理學


《天賜的聲音》雖然力邀了張韶涵、王力宏等諸多知名歌手參加,但在口碑上一直處於下跌的態勢,豆瓣評分只有3.6分。而據後來數據顯示,當丁太升憑藉辛辣的點評先後在2月16日和23日兩次登上微博,引發了網友們群情激昂討論的同時,節目熱度也有了相應的提升。

不過對於我們普通大眾來說,聽慣了評委們的一貫“靡靡好評”,聽一聽真實的聲音也很“漲知識”,聽聽這些辣評也挺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