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給高考失敗的農村孩子:高考落榜,不代表人生謝幕

寫給高考失敗的農村孩子:高考落榜,不代表人生謝幕

娟娟 林林 /文

一年一度的高考塵埃落定,免不了幾家歡喜幾家愁。尤其對於出生在農村的孩子,因階層受限,談起高考,憂愁普遍大於歡樂。

當我們以為大學生滿街跑,以為一個電線杆子倒了砸傷10個,裡面9個都是大學生的時候,更會對自己高考落榜耿耿於懷。

事實是,中國是人口大國,但國民整體素質不高。10箇中國人,超過9個沒有全國統招大學文憑,哪怕80—90後年輕人,6個人裡面,也只有1個有正經大學文憑。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中國具備全國統招本科以上學歷的人,只佔總人口的3%。

我們還是一個屌絲和低學歷占人口絕對多數的國家。有三個官方數據可以證明:一是中國有超過11億人沒辦過護照,即有生以來從沒出過國;二是中國有超過10億人,有生以來從沒坐過飛機;三是中國有5億人沒用上抽水馬桶,即有生以來還過著農耕社會的日子。

看完這些數據,你會明白:中國農村的大環境註定了絕大多數農村娃會成為高考的失敗者。學會接受失敗就變得尤為重要。

失敗會讓我們陷入自我否定、自我懷疑的泥潭,人人都討厭失敗帶來的痛苦,但接受失敗卻是生活的常態。即便那些在高考中金榜題名的農村娃,也要有接受失敗的心態。鄉村學校裡,考上211、985名校的孩子,甚至考個二本,在農村學校也算是鶴立雞群一枝獨秀,家長教師同學的目光都集中在這些孩子身上,給了他們十足的優越感。但當你進了大學門,會發現城裡來的那些好學生,除了好成績,還有好家境好形象,且多才多藝,自己不過是泯然眾人矣。

最近招商銀行發佈了最新的私人財富調查報告:截止2018年底,中國擁有1000萬以上可投資資產(自住房不算)的人群,已達197萬人,可投資資產總量達61萬億人民幣,平均每人擁有3096萬可投資資產。通俗說,全中國13.9億人口中,“千萬富翁”只佔總人口的0.14%。

中國只有5%的人口每月到手的工資收入高於5000元。也就是說,我們中的絕大多數,不管是否考上大學,都要為買房、結婚、看病這些事糾結掙扎。

高考,更多的是智商的較量。不得不承認,那些學習成績好的孩子,智商普遍高。但生活的意義,智商只佔一小部分,情商、逆商、美商、財商等都是重要組成部分。左宗棠“三試不第”當師爺、吳敬梓反對八股文放棄科舉、李時珍三次落榜轉學醫著《本草綱目》、沈萬三屢試不中成富商、張繼落榜吟出《楓橋夜泊》、王致和四度落榜成豆腐狀元。

和古人相比,我們生活在一個專業更加細化的時代,文化課和琴棋書畫樣樣精通者畢竟是極個別,大多數人只要專注打磨好一項技能,就能過上相對體面的日子。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高考落榜,只代表此生無緣和高精尖的科學研究打交道,還有三百五十九行可選。不被一點小挫折擊垮,熱愛生活懂得生活才是最重要的。

接受自己的平凡,但不甘心平庸。接受高考的失敗,用兩三年的時間拿來試錯,最後在一個細分的基礎行業裡深耕,成為一個星級酒店的大廚、地產公司的明星置業顧問、化妝品公司的首席培訓師,也能獲得不菲的收入、他人的尊重和職業的成就感,這些都不需要高智商高學歷,只需要沉下心來在某一細化的行業遵守“一萬小時法則”就好。

2019.6.10於西寧城東區互助路

歡迎大家評論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