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因疫情更美好

因为疫情而停课已经过去了将近三个月,现在全国各地的学校已经陆陆续续的复学开课,那么过去的三个月的疫情让教育发生了怎样的便化?


首先是疫情倒逼学校教师进行教学方式的转变,由以前教师主导单向灌输式教学向积极寻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探究式教学方式转变,探究式教学方法虽说在以前也一直在倡导和摸索,但基本上是雷声大,雨点小,或者说是为了应付评比或检查而临时准备的表演而已,不是渗透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平时的日常教学更多的是教师为了应付考试而采取的单向讲授,学生大多只是被动听课。

教育,因疫情更美好


在因疫情而停课不停学期间,很多教师开展线上学习,线上学习因为没法面对面的进行监督,所以很多学生在线上学习的效果并不明显,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必须想方设法在线上进行互动和交流,积极引导学生把集中注意力听课,教师必须改变在班级集中授课那种单向讲授的上课方式,必须在线上学习随时掌控学生动向,及时开展交流互动和探讨,提前设计好题目,尽最大可能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在线上学习的作用就是引导和整合,引导学生讨论,整合提供给学生恰当的学习资源让他们学习讨论,只有采取这种方式,才能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参与到学习当中,否则,线上学习也只是机械的把班级授课搬到网上,效果可想而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方式悄然发生转变,教师教学理念无形之中得到升华。

教育,因疫情更美好


同时,因为线上教学的需要,很多教师由之前对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一窍不通,经过线上教学的倒逼,已经变成可以娴熟运用各种信息技术的教学“达人”。

教育,因疫情更美好


其次,经过疫情以后,对孩子的教育竞争会悄然减弱。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在以前可能已经深入家长内心,所以家长无比的焦虑,为了孩子的教育和未来,很多家长不惜时间、精力和金钱,不计代价不惜血本,孩子的家教,兴趣班、课外辅导班,各种辅导材料,各种补习班基本是样样不落,这是家长的竞争。

教育,因疫情更美好


还有学校的竞争,学校好坏与否,更多的是这个学校的升学率,看考上名校的学生数量,更根本是看考试成绩,没有成绩,一切都等于零,没有意义。所以延长学习时间、题海战术、各种培优补差大行其道,千方百计的压榨学生的剩余时间,作业堆积如山,领导的批评、同事的竞争、排名的压力让很多老师精疲力尽又不得不打起精神督促学生。

这次疫情让很多人明白了生命的脆弱和无常,明白了健康、亲情的可贵,人活着其实就是珍惜每一天,过好每一天,孩子努力学习没错,但也要明白学习成绩具有相当的片面性,孩子的全面发展和能力提升才是未来竞争力所在,要让孩子明白学习的重要性,更要让孩子懂得感恩,遵守规则,保持身心健康,所以经过这次疫情,一部分家长的教育焦虑会有所缓解,心态更趋理性,健康无价,孩子综合素质的提升才是应对未来挑战的根本,没必要时时盯着孩子的学习成绩不放,放下焦虑,减轻孩子压力,让孩子全身心的放松,身体健康的同时也要注重心理健康,让孩子的人格得到健康的成长。

教育,因疫情更美好


学校的教育体制和理念也必须要有所转变,要尽量从应试教育的桎梏和纯书本教学的囧圈中摆脱出来,不能片面追求成绩和升学率,要把孩子从题海中解放出来,更加关注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创新能力的培养,以人工智能为主导的很多颠覆性创新正在发生,只有创新才能解决很多问题和困难,只有创新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竞争并站在经济和科技的最前端,期待学校让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落到实处。

教育,因疫情更美好


再次,因为疫情,很多人明白了教育对于社会、家长、和学生的重要性,没有教育,社会文明将陷于停滞,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关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寄托在教育、取决于教育的发达程度。

同时,疫情也让家长和学生明白了学校教育和老师的重要性,没有学校教育和老师的引导,没有学校集体活动的熏陶,那么绝大部分家长是无能为力的,绝大多数孩子是无法得到正常成长的,更谈不上成才。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