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暖陽小康路丨省城派來工作隊,老譚的窮日子終於結束了

初心暖陽小康路丨省城派來工作隊,老譚的窮日子終於結束了

初心暖陽小康路丨省城派來工作隊,老譚的窮日子終於結束了

脫貧攻堅這場波瀾壯闊的偉大實踐,將歷史性地解決中華民族千百年來的絕對貧困問題,這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優勢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優勢的重要體現,更是我們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重要體現。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最後階段,有太多的好故事、好事蹟、好經驗要講要記錄要總結。以本期為始,《南方》雜誌開設“初心暖陽小康路——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專欄,與讀者一同見證這段必將載入史冊的不凡歷程。

在新豐這座粵北小縣,活躍著多支省直駐村工作隊。他們在田間地頭收穫著民情民心,也見證著一座座村莊的華麗蝶變。

《南方》雜誌全媒體記者丨李拉

通訊員 | 陳志佳

播放

暫停

進入全屏

退出全屏

00:00

00:00

重播

刷新

試試

雨生百穀,萬物生長。

一場春雨過後,廣東省人大機關駐韶關市新豐縣梅坑鎮梅坑村第一書記馬治乾驅車沿著蜿蜒的山路,到梅坑村深山“四十八坳”水源點,檢查出水口的消毒過濾和水質狀況,這個今年1月剛竣工的安全用水改造工程,讓村民再也不用在汛期雨天喝到黃泥水。

而在村頭的三級電站,100千瓦的水輪發電機正在滿負荷運作中,藉著充沛的水能資源發電,每月可為村集體帶來1萬~4.5萬元不等的收入。

貧困戶譚衛國,趁著秧苗插完的間隙,興高采烈地到市場買回200只雞苗。

省人大機關不僅為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按每隻60元的標準發放養雞獎補款,還幫他們聯繫銷路,這讓老譚心裡很踏實。

初心暖陽小康路丨省城派來工作隊,老譚的窮日子終於結束了

廣東省人大機關對口幫扶梅坑村近4年來,精準聚焦村公共基礎設施落後、村集體和村民收入低等問題,不僅“借水行舟”做出一篇濃墨重彩的“水文章”,還通過產業發展建立長效脫貧機制,助力貧困村貧困群眾固本強基、增產增收。

而在新豐這座粵北小縣,活躍著多支省直駐村工作隊。他們在田間地頭收穫著民情民心,也見證著一座座村莊的華麗蝶變。

01

聚焦民生

“九山半水半分田”,這是常掛在新豐人嘴邊的一句話。

依山而建的梅坑村,一直以來,村民守著半分水、半分田過日子,農業產出僅夠自給自足。2016年以前,梅坑村集體年收入不足3萬元,是省定貧困村。

初心暖陽小康路丨省城派來工作隊,老譚的窮日子終於結束了

聚焦民生,完善村公共基礎設施,是省人大機關幫扶後首要的工作任務。

梅坑村生活用水取自山泉,但由於取水口裸露在外,一碰上汛期雨天,山上砂石泥土沖刷到水裡,水質容易受到汙染。

為了解決村民飲用水問題,在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呂業升親自推動下,省人大機關啟動安全用水改造工程,將取水點進行標準化改造。鋪設輸送管道,建設蓄水池,還安裝過濾淨水、消毒設施,水經過多層過濾,再流入村民家中。

“現在村民一打開水龍頭,就能喝到清澈甘甜的水了。”省人大機關駐村隊員胡家武感慨地說。涓涓細流的山泉邊,“飲水思源,不忘黨恩”的宣傳清晰可見。

補齊民生短板,更是省人大機關扶貧工作的根本指向。省人大常委會主任李玉妹對梅坑村幫扶工作高度重視,每年都帶領機關扶貧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到村現場辦公,親自謀劃扶貧項目,解決扶貧資金等關鍵問題,並要求“機關脫貧攻堅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近4年來,省人大機關駐村工作隊為完善梅坑村公共基礎設施,開展了生活汙水和垃圾處理、禽畜養殖汙染治理、雨汙分流排水系統建設等整治,同時為村道硬底化,並安裝了215盞太陽能路燈,大大優化村容環境。該村也先後獲得“縣基層黨建和新農村示範村”“廣東省衛生村”等榮譽稱號。

02

著眼長效

依託“半分水”,做足“水文章”,省人大機關駐村工作隊更注重為梅坑村注入產業,可持續發展。

2018年以來,省人大機關先後投入385萬元,落實產業幫扶政策,收購、改造、升級了一座三級電站。《南方》雜誌記者在現場看到,水電站已開始運營發電,年收入可達40多萬元,50%的收益會用於幫扶貧困戶。

“這是一項長效脫貧舉措,這筆固定資產收益可以用來保障村集體和貧困戶收入。”馬治乾表示。

扶貧扶長遠,長遠看產業。

梅坑村耕地少,駐村工作隊便從養殖產業入手,合作開發走地雞代養代銷幫扶項目,為貧困戶發放雞苗,並將雞苗委託給企業代養代銷。省人大機關不僅一次性幫村裡投入200萬元,還協調公司為30個左右的貧困人口解決就業崗位,貧困人口人均年收入可達到3萬多元。譚衛國就是其中的受益者。

初心暖陽小康路丨省城派來工作隊,老譚的窮日子終於結束了

譚衛國身有殘疾,愛人因傷手術欠債20多萬元,還要供兩個孩子讀書,生活壓力很大。省人大機關一對一結對幫扶後,鼓勵他放下包袱,又幫他尋找脫貧致富途徑。

“在馬書記鼓勵下,我領養了200只雞苗,3個多月就能養大賣出去,一下就有一兩萬元收入。”譚衛國說,除了養雞、種菜,駐村工作隊還介紹他到鎮裡區鎮改造提升工地做臨工,他現在幹勁十足。過年前,他終於從危房搬進了新屋,生活過得紅紅火火。

初心暖陽小康路丨省城派來工作隊,老譚的窮日子終於結束了

從產業到就業,駐村工作隊期望從根本上解決貧困戶長期脫貧致富的問題。

據介紹,近4年來,省人大機關通過自籌、申請支持等方式,共籌集資金1671.1萬元投入幫扶項目中,村集體經濟收入大幅度提升。梅坑村現有42戶貧困戶、118人均達到貧困村、貧困戶退出標準,全村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4468.93元。

03

激活“造血幹細胞”

事實上,創新合作模式,扶持產業發展,梅坑村不是獨一家。

2017年,省國資委駐大嶺村工作隊第一書記陸磊光便數次拜訪當地養殖龍頭企業每日鮮配送有限公司。在他協調下,企業牽頭成立“惠農養殖合作社”,形成“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電商”的經營模式,採取入股分紅、獎補激勵、散養增收等方式,打造精品“大嶺走地雞”,貧困戶的收入也得到穩定增加。

大嶺村引來的“金鳳凰”也給全縣的貧困戶帶來了實惠。縣扶貧辦統籌貧困戶入股該企業,直接帶動新豐縣建檔立卡精準貧困戶1366戶和對口幫扶農戶2000多戶,帶動養殖數量20萬隻,每戶增收2100元以上,為全縣貧困戶帶來了可觀的穩定收益,還打響“一企幫多村”品牌。

相比“輸血”式幫扶,來自省直部門的駐村工作隊更加重視產業扶貧,通過激活自身“造血幹細胞”強筋壯骨,增強穩定脫貧的內生動力。

去年7月,在省委宣傳部對口幫扶的大陂村,駐村第一書記張濤結合大陂村種植花生較多的特點,與韶關市科協主動溝通聯繫,帶著村“兩委”幹部到乳源參觀考察花生芽種植項目,還推動村貧困戶黃雁靈等開展試點種植。與此同時,張濤還結合村內旅遊資源豐富,民宿經濟相對發達的條件,引入乳源一家旅遊公司,擬在大陂村投資1000萬元,開展研學、民宿、鄉村旅遊等項目。

“發展旅遊產業,通過旅遊扶貧又可帶動消費扶貧、就業扶貧,整個村也會活起來。”張濤說。

抓住了產業發展,就為脫貧注入了強勁的發展動能。在多支省直駐村工作隊幫扶下,新豐還引導農業新型經營主體以股份聯結、訂單聯結、服務聯結等方式合作發展產業,全縣553戶在家務農的有勞動能力貧困戶100%參與扶貧產業項目,100%與經營主體簽訂產供銷合同併產生實際效益。

04

旗幟引領

梅坑村內一座200多年曆史的古屋,如今成為基層特色黨建宣傳陣地,這是省、縣、鎮、村四級群策群力打造的,也是在全省村一級率先成立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宣講陣地。幾乎每個月,都有黨支部來此開展主題活動。“要把農村精準脫貧、鄉村振興做好,離不開黨建引領。”馬治乾說。


初心暖陽小康路丨省城派來工作隊,老譚的窮日子終於結束了


大嶺村同樣不斷創新黨員活動模式,投入50餘萬元打造室內室外兩個黨員教育課堂,開展多樣化的“主題黨日”活動。大陂村則把村50餘名黨員大部分納入微信群,村內重要事務在黨員群發佈,調動黨員參與村內各項事務的積極性。“通過抓黨建,村‘兩委’班子幹事創業面貌煥然一新。”張濤表示。

省直駐村工作隊的到來,夯實了新豐縣基層黨組織建設,當地幹部同樣不甘示弱,成功打造“下埔精神”“營盤模式”“幸福江下”“大陂速度”等黨建扶貧示範點。

鄉村發展始終要靠人,這需要不斷提高“當家人”的能力水平。2019年,新豐縣共選育471名村級後備幹部,同時建立專人幫帶、談心談話、壓崗鍛鍊等工作機制,幫助後備幹部快速成長,成功培育了“新豐縣十佳鄉村支書(主任)”,以及潘靜雯、黃勇、廖自美、賴忠於等一批優秀農村黨組織“領頭雁”。

“頭雁”,正推動形成強大的“頭雁效應”。截至2019年12月31日,新豐縣已脫貧3238戶8332人,脫貧比例達到99.5%.19個省定貧困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5626元,高於當年全省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60%。

春雨過後,馬治乾查看完水源點,又驅車趕往養殖場。而一支支省直駐村工作隊,同樣在忙碌著。這樣的忙碌換來一座座村莊的華麗蝶變,也收穫著小康路上的民情民心。


本文責編 | 李焱鑫


統籌丨 劉樹強

視界主創團隊丨劉樹強 鍾卓堅 陳海燕 盧志科

編導、攝像丨鍾卓堅

攝像、後期 | 盧曉鋒

欄目包裝丨陳春霖


統籌丨曹建民

編輯丨陳海燕 李卓華

校對丨潘經春

來源丨《南方》雜誌2020年第8期(原標題《省城派來工作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