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謙不僅是明朝的救星,他罵人的功夫還是一絕,被他痛罵的人是誰

于謙是明初1398年生人,死於1457年,在他近六十年的人生道路上,有著輝煌的功業。土木堡之變後,明朝皇帝英宗被俘,被瓦刺人押到北京,想憑藉皇帝打垮明朝。那時如果沒有出現于謙的力挽狂瀾,明朝也許就會滅亡。在其他人都主張南遷時,只有于謙力排眾議,決定抵抗。是他組織了北京保衛戰,解除了的危機,是個民族英雄。這是大家都知道的的事情,其實很多人並不知道,于謙是很會罵人的,那個讓他的罵出名的人是誰呢?

于謙不僅是明朝的救星,他罵人的功夫還是一絕,被他痛罵的人是誰

原來是這麼回事,1426年,明朝新任皇帝朱瞻基即位,是為明宣宗。明宣宗繼位,誰做不滿呢!就是他的叔叔朱高煦。朱高煦認為皇帝位是他的,因為在靖難時,要不是他幾次相救,朱棣也許早就死了,次數多了,朱棣就說你哥哥多病,你多立功吧!可是後來,朱高熾只當了一年皇帝就死了。朱高煦熬死了朱高熾,但是又是因為消息落後一步,讓朱瞻基登上皇位。朱瞻基年輕,身體也好,這讓他再也等不了了,朱高煦決定學習他朱棣起兵,再來一次靖難。

于謙不僅是明朝的救星,他罵人的功夫還是一絕,被他痛罵的人是誰

朱高煦一邊在他封地山東樂安大造聲勢,一邊派人聯絡支持他的人,就是大將張輔。可是,張輔聽到朱高煦造反的消息後,直接將聯絡人抓了起來,向皇帝告密。那張輔為什麼不支持他呢?他認為朱高煦兩次都是因為沒有提前得到皇帝的死訊,致使行動遲緩,等朱高熾父子已經登基了,他才知道。所以,他認為朱高煦沒有那個當皇帝的命。當張輔將朱高煦造反的消息告訴皇帝的時候,朱瞻基決定先派使者去勸勸他叔叔,讓他不要造反。

于謙不僅是明朝的救星,他罵人的功夫還是一絕,被他痛罵的人是誰

根據史書記載,使者侯泰高煦府上,說明來意後。朱高煦面南而坐,他說這個皇帝應該是他的,朱高熾給他封官賞爵是為了麻痺和收買他。他還帶著侯泰,參觀了一下他的軍隊演習。這一來大家都知道朱高煦鐵了心要造反了,想打仗的武將紛紛請命出征,其中告密的張輔說他只要兩萬人,就能平定叛亂,最終還是在楊榮等人的建議下,朱瞻基決定親征。朝廷的軍隊行動迅速,十天後,就包圍了樂安城,在神機營的火銃和弓箭的進攻下,守城士兵軍心浮動,後來在朱瞻基只誅首惡的承諾下,士兵紛紛投降。而此時朱高煦不怎麼想的,他先投降了。

于謙不僅是明朝的救星,他罵人的功夫還是一絕,被他痛罵的人是誰

按照慣例,為了顯示皇帝的威嚴,對待投降的人,都要有一個口才好的人痛罵他一頓。這次也不例外,朱高煦投降後,朝廷也要派一個口才好的人大罵他。宣德帝是文人和藝術的保護者,他統治就有這方面的特點。這個罵人的任務看似簡單,實際上也有風險,因為罵的不好,讓被罵的人反罵回來,罵的你啞口無言,這就大大損失了皇帝的威嚴,是要降罪的哦!

于謙不僅是明朝的救星,他罵人的功夫還是一絕,被他痛罵的人是誰

而於謙仗著皇帝誠邀,並不怯場,他盡情發揮了大文豪的口才,視昔日位高權重的親王朱高煦如無武。他言語像把利劍,句句直刺朱高煦的心口;他口若懸河,語似寒風,直吹朱高煦瑟瑟發抖。史料記載,于謙罵得條例清楚,邏輯清晰,聲音洪亮,朱高煦聽後,越來越經受不住摧殘,頭是越捶越低,最後趴在了地上。于謙罵人的工作都這麼出色,不愧是後來幾乎憑藉一人之力組織北京保衛戰的人。這麼個人才,朱瞻基自然很賞識,將他從御史提升為江西巡按,看來是按照梯隊人才培養了。

(以上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小編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