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政權的滅亡,“漢”的深入人心,兩漢時代的遺產

在漢代以前的春秋戰國時期,和平從來未曾延續過幾年以上,雖然始皇帝帶來的短暫的統一,但是真正的統一思想成型卻是在兩漢時期。隨後的各朝各代都秉持這一思想去追求疆土的統一。如果中國處於分裂割據時代,大家也都會默認這是暫時的,不久的將來統一會再度來臨。

東漢政權的滅亡,“漢”的深入人心,兩漢時代的遺產

在戰國時期,各國諸侯基本不會擁有大一統的思想,他們多以稱霸各國為目標,直到秦始皇的出現才由君主提起了統一六國。但是在漢朝滅亡的4個世紀裡,雖然中國混亂不已,軍閥割據,但是以漢朝為目標的大一統思想卻在所有的軍閥心中確立,並且都已這個目標去奮鬥。

東漢政權的滅亡,“漢”的深入人心,兩漢時代的遺產

有幾位統治者甚至將自己所立的國家稱為漢,或者把自己的宗譜同漢代諸位皇帝掛鉤,以此來顯示自己的正統性。而有幾家王室甚至自豪地追蹤自己的先祖出自漢代的某個官閥,遠在日本的某些氏族也自認是漢代諸王的後裔。

在劉備的蜀漢王朝也發展了一種理論:即這幾個漢王朝有如兄弟先後出生一樣,它們也是前後相繼的。西漢被視為伯,東漢被視為仲,新興的蜀漢被成為季。蜀漢在公元263年被西晉滅亡,但是在40年以後即公元304年,在華北地區又出現了一個新的漢王朝——漢趙。

東漢政權的滅亡,“漢”的深入人心,兩漢時代的遺產

這個自稱為漢的王朝創始人叫劉淵,他本是匈奴的一個王,但是在公元304年卻自立為漢帝。劉淵的做法絕不是無腦之舉,他深通中國的古代歷史,所以知道中國有哪些偉大的皇帝。劉淵讀過《漢書》,因此清晰地知道漢代的和親之策導致了他的姓氏變為劉,所以劉淵也因此與漢朝有了血緣關係——舅甥關係。

劉淵對東漢歷史的盛衰和滅亡過程極為了解,他認為蜀漢才是東漢的真正繼承者。正因為如此,劉淵就熟讀了蜀漢的歷史,其言論有如下述:

我漢有天下,世長恩德,結於人心。是以昭烈崎嶇於一州之地,而能抗衡於天下

劉淵崇拜蜀漢,但是對於劉禪向西晉的投降卻極為鄙視。劉禪投降時,劉淵正在京城做小官。40年以後即公元304年,他決定利用自己身上於大漢的舅甥關係來建立新王朝。劉淵於310年逝世,他被諡為“光文”。熟悉歷史的人就知道東漢的開國皇帝被諡為“光武”,顯然其後人想將其與光武帝劉秀並列。

東漢政權的滅亡,“漢”的深入人心,兩漢時代的遺產


劉淵還建立了一個太廟,在裡面供奉著最赫赫有名的漢代諸位皇帝,這一做法也是為了顯示他本人是漢代的傳承人。這座太廟於318年被燒為平地,但是在此期間太廟和漢的名號還是起了很大的作用。

公元338年,另一個新的漢王朝在中國的西南地區宣告成立。新王朝的皇帝姓李,但是他依然認為自己屬於劉姓的漢皇室。不管什麼原因,這個王國只存在了9年,它的最後一任皇帝向東晉投降了。

東漢政權的滅亡,“漢”的深入人心,兩漢時代的遺產

東晉權臣劉裕廢晉自立,他的國號雖然是宋,但是他也大費周章地將其祖先與漢皇室攀扯上了關係。從這點上也可以說,百姓儘管了經歷兩晉時代,但是還是較為懷念兩漢時期,在劉裕看來,魏晉兩朝僅僅是一個橋樑,它們的存在是為了將他與東漢的皇室聯繫起來。

在此後的366年,“漢”的名號逐漸消失。在此期間,中華大地被隋朝逐步統一,緊跟著隋朝的是光輝璀璨的唐朝。但是在唐王朝瓦解之後的混亂時期裡,又有4個國家號稱為漢。最後一個號稱漢的王國出現在1360年,它是由陳友諒創立,至於他為什麼要繼續使用“漢”的名號不得而知。陳友諒在四年之後被朱元璋所消滅。至此以“漢”為名號的王國再未出現。

東漢政權的滅亡,“漢”的深入人心,兩漢時代的遺產

但是自此以後“漢”的名稱仍歷久未衰。比如我們將文字稱為漢字,語言稱為漢語。國外的中國史學專家被稱為漢學家,所有的這些都證明了漢地深入人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