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建材行業的大牛股其實很危險:東方雨虹、科順股份、蘇博特等

作者:天道酬勤我午休

從減水劑和防水劑三強講到高端製造

先講一個我深切體會的例子,我在海外生活多年,但是中餐相對日餐是很LOW的。

究其原因,假如A城有個中餐館,中國人看到有錢賺,他想的一定是做一個更便宜的中餐館,當然對應的材料要更差,服務更差,大家都在比爛。最後生意都做不下去了,中餐品牌也砸了,但是日餐就不同,第二家一定是區別第一家的,或者更貴的,服務更好的,材料更好的,市場越做越大。

東方雨虹 一直在我的自選股中,它的表現,特別是今年新冠,包括不斷的提出舊改,他的股價表現不斷加強。還有它的兩個小弟 科順股份 和凱倫股份。

這些建材行業的大牛股其實很危險:東方雨虹、科順股份、蘇博特等

這些建材行業的大牛股其實很危險:東方雨虹、科順股份、蘇博特等


實際上防水劑是沒有什麼特別的技術壁壘的,行業發展中,它也沒佔領消費者的心智,甚至也沒什麼特別的貢獻給B端消費者,讓B端的產品更好。

它是怎麼保持30+%的毛利呢,主要是業務模式。不斷靠價格戰,包括給開發商墊資,給下游賬期,錢從哪裡來呢?主要靠融資,實際上上市以來融資37億多,並沒有說有什麼新的技術,或者給社會帶來什麼生產力提高。

這種現金的生意流是不好的,甚至讓我有點想到PPP 的 東方園林 和神霧環保。是望而生畏的,因為你很難弄懂的的賬期以及未來的回款問題。這麼做生意,有點像放貸的銀行。但是風險比銀行還大。招商銀行 平安銀行 興業銀行 收益大一些,風險大一些畢竟。

減水劑呢?

最近更火了,他的毛利似乎更高,蘇博特 紅牆股份 壘知集團(SZ002398) 40+的毛利看起來是加強版的水泥。也讓我有了更深的興趣。包括券商的一篇篇研報,什麼集中度提高等邏輯。

這些建材行業的大牛股其實很危險:東方雨虹、科順股份、蘇博特等

但是我仔細深入產業鏈後發現,我又錯了。

這個行業的門檻似乎比防水劑還低。基本上找個不大的地方投資固定設備十幾萬就能投產。甚至他基本是個代工廠,如果你是個老手,你可以提供原料,讓人加工,七八百的原材料加工費只要50足夠,多的100也就夠了。實際上毛利不到10的一個行業。而且各地的都存在這種大小的工廠,沒有什麼環保壓力。更沒什麼品牌要求。小工廠也活得有滋有味。

那為什麼上市公司能拿到高價呢?

其實大家都知道建材行業的包工頭,這妥妥的都是接高利貸的客戶群體,他們需要你墊錢。本質上,估計三個上市集團也是如此,他們靠的也是給下游賬期,幫客戶墊錢,回款時間1-3年然後50點的毛利,和民間借貸一個水平。甚至更低,本質也是個放貸的生意。

但是這種生意模式包括他的風險我是覺得需要慎重考慮的。甚至他不如 海螺水泥 華新水泥 因為這些大廠特別海螺的現金流是很好的,你需要先款後貨,基本沒什麼應收賬款。因為他的環保壁壘包括地區壟斷,讓他看起來是更好的生意。

實際上仔細看下來,我覺得還不如水泥。

這種生意模式的公司,我都靜靜欣賞,實在沒法重倉。因為有點違背常識。

其實A股好的生意模式不多,最好的應該是白酒裡的茅臺了。

貴州茅臺 本質上通過不斷的做優品質,不斷的提價,擴寬了整個行業的市場份額。五糧液,洋河股份 瀘州老窖 本質都在套利茅臺,茅臺不斷提價,其他小品牌也有提價空間,消費者也獲得了面子,畢竟不同客戶需求不同。相對性價比的消費者可以喝 順鑫農業。本質上茅臺是擴寬了行業的深度,也滿足了人們日益豐富的文化需求。

再比如寧德時代 隆基股份 通威股份 這種公司本質上雖然也在不斷的融資,但是實際上他們提高了行業的標準,不斷促進了產品的換代和升級,帶動了產業升級,這些本質都是高端製造,最後受益的肯定是消費者。最終可以得到更好的產品服務,或者獲得更低的價格。

同時在這個過程中,企業的護城河越來越強。這類企業的估值我覺得應該更高。就拿今天 大眾傳聞入股 國軒高科 一樣,因為再造一個國軒花的錢可能不止200億,同樣的,你拿2800億也沒法再造一個寧德,但是你花哪怕半價,你可能打造一個東方雨虹,或者50億做個蘇博特。

生意模式是長期投資者需要慎重考慮的一個東西。這也是為什麼買茅臺躺贏的一個原因。

另外,我這裡不做薦股,茅臺目前的價格已經不算什麼好價格,也希望大家的腦袋不要太二分法,拋去垃圾公司造假公司,好公司都有優點和缺點,有優點不代表可以買,有缺點不代表要賣。做人投資都要客觀。

做短線的也別看了,我說這些沒什麼用。

實際上,國家一直講高端製造和先進製造(不是野蠻粗放的發展),我覺得這些是真科學,是有未來的,並且能提高整個社會生產力發展的。找到真正的這些公司,不僅自己的賬戶能豐滿起來,也算參與了歷史的進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