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醫案中,我們每個人都是凶手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社會上醫患關係緊張的消息,開始不絕於耳。辱罵、衝擊、毆打,甚至會發生了我們最不願意看到的事情。

10月22日上午10點,正是醫院最忙的時候,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誰也沒有注意到楊某某陰翳的目光,他緩步來到甘肅省人民醫院肛腸科,拉響預先準備好的一枚煙霧彈,持刀刺向馮姓女醫生的腹部,鮮血頓時染紅了潔白的大褂,雖然全力搶救,但是她還是不幸離世。

殺醫案中,我們每個人都是兇手

楊某患有直腸癌,馮醫生曾是他的主治醫師。具體是什麼原因釀成如此慘劇,我們尚不得而知。但是毫無疑問,兩個家庭都將因此而摧毀。而這,只是近幾年醫鬧事件中的一小部分:

2013年10月25日,溫嶺市第一人民醫院,連姓男子將3名醫生持刀捅傷,當天中午,醫生王某經搶救無效身亡。該案一審宣判,犯罪嫌疑人連某被判死刑。該案被稱為“溫嶺殺醫案”,是中國醫患關係的轉折點。

2014年2月17日,北鋼醫院,耳鼻喉科主任孫某在出診過程中,被突然衝來的18歲齊姓男子用鈍器猛擊頭部,經搶救無效死亡。齊齊哈爾市中級人民法院對該案公開宣判,判處被告人齊某無期徒刑。

2015年9月8日,江蘇徐州孫莊村衛生室醫生胡某,被前來就醫的患者田某連捅10餘刀,當場死亡。徐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作出判決,判處田某死刑。

2016年10月3日,萊蕪市萊鋼醫院,陳姓男子手持半米長的砍刀,砍死了曾經為他女兒診治的兒科醫生李寶華,李寶華頭部被砍13刀,顱骨粉碎性骨折,案發現場慘烈。萊蕪市中級人民法院做出一審判決,判處陳建利死刑。

2017年2月,湖南省益陽市岳家橋鎮衛生院,賀某僅僅因為300元報銷費用,連捅財務人員孔某的10歲兒子13刀,致其受重傷,被湖南省高院判處死緩。

......

據統計,從2010年到2014年間,我國醫患糾紛事件每年的增幅都維持在64.3%以上,有一位國外醫學雜誌的編輯聲稱,“中國的醫生正身陷危機”。溫嶺殺醫案後,醫療界曾自發組織,捍衛自己的權利,他們打出“保障醫務人員安全”的橫幅,對著鏡頭哭訴,自己“只想每天活著回家”。

如今六年過去,每年卻仍然有不少殺醫傷醫案件發生,我們不禁要問,這到底是因為什麼。醫患矛盾的升級必然是多方因素作用的結果,在這場曠日持久的悲劇中,我們誰都無法獨善其身。

一、醫師隊伍良莠不齊,“沒病找病,有病大治”

1985年,國家通過《關於衛生工作改革政策問題的報告》,將權利下放醫院,擴大了醫院自主權,同時要求醫院自負盈虧。部分醫院因經費緊張,出現了“以藥養醫”和“科室承包”的醫療亂象,同時也降低了醫療服務的質量。“看病難、看病貴”成了人們對醫院的普遍印象。隨著國家資金的投入和相關法規的健全,醫療亂象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治理,但是醫療投入的加大也促成了華西醫院,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等“超級醫院”的誕生,20%的超級醫院集中了80%的資源,老百姓看病更難、更貴。

二、醫生吃拿卡要成習慣,“不見紅包不開工”

據國際頂尖醫學雜誌《柳葉刀》統計,2005年-2015年間,中國有470萬醫學生畢業,而從事醫生職業的只有其中75萬,醫師人才的短缺,加劇了病患的求醫難度。間接導致某些醫生違背希波克拉底誓言,公然向患者收取賄賂,甚至在一段時期,紅包成為看病必備物品。畸形的醫患關係從此為悲劇埋下了隱患。

三、病人不信任醫師,“撒潑耍賴、威脅恐嚇”

隨著隱患的逐漸發酵,醫療體系的公信力和權威性蕩然無存,病人做手術,家屬甚至會帶著攝像機全程記錄,生怕肚子裡遺留下紗布。而病人和家屬竟然可以為了獲得更好的醫療資源,撒潑耍賴、威脅恐嚇。醫院抱著息事寧人的態度遷就後,只會招致其他患者的變本加厲,醫生的尊嚴和地位在退讓中一點點消失。

四、無良媒體推波助瀾,“人血饅頭吃著香”

媒體是輿論的風向標,更是輿論的指南針。醫患關係之所以劍拔弩張,無良媒體可以說是罪魁禍首!他們可以為了閱讀量,顛倒黑白、玩弄是非、挑撥離間,引導著老百姓和醫生一步步滑向對立面,從迷惑到猜疑,從猜疑到憤怒,從憤怒到咒罵,從咒罵直至釀成慘劇!他們可以為了關注度,炮製駭人聽聞的謠言(八毛門,縫肛門,烤嬰門,丟腎門,紗布門……),一副假惺惺的面具後面,全然是吃人的嘴臉。

這次遇害的馮姓醫生曾在半年前下鄉扶貧,22日是她回來第一次坐診。遇刺前,她發過一個朋友圈:“扶貧任務圓滿完成,回到自己熟悉的辦公室,見到了自己熟悉的領導和同事,繼續努力工作,今天天氣很好,萬里無雲,祝未來的日子裡一切順順順……

醫患矛盾由來已久,錯綜複雜,但是醫患關係從古到今,永遠存在。

著名投資人馮唐寫過一篇小說,叫《醫隱》,講的是未來某一天,醫生集體歸隱,喬裝打扮另謀差事的故事。相信誰也不希望看著這個預言成真。化解醫患關係的路或許還很長,但是你我都可以邁出這第一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