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上天堂,男人下地獄

人都有一死。王充認為人死為"歸",而"鬼"就是由此意而來。人生如寄,"那個世界"大概才是永遠的老家。

《紅樓夢》(第九十八回)則認為死則散焉,"凡人魂魄,聚而成形,散而為氣,生前聚之,死則散焉"。死則散焉與人死為歸的觀點相比,似乎更不願給人留一個盼頭。

女兒上天堂,男人下地獄

雖然如此,但《紅樓夢》在處理男人之死與女兒之死問題上是截然不同的,用一句話概括,那就是男人下地獄,女兒上天堂。特別是女兒死後,總是要上天堂的,而且要為神。特別要說明的是,在曹雪芹看來,女兒與女性又有不同。

先說尤三姐。尤三姐是《紅樓夢》中性格上閃現著烈性光輝的奇女子。因其為心儀男子柳湘蓮誤會,恥不可當,用尤三姐的話說,"妾痴情待君五年矣。不期君果冷心冷面,妾以死報此痴情",遂刎頸而死。

在尤三姐死後,恍惚間,柳湘蓮見到了這樣一個場景:尤三姐從外而入,一手捧著鴛鴦劍,一手捧著一卷冊子,向柳湘蓮哭著告別,其中特別提到是奉警幻之命,要前往太虛幻境,並言從此再不能相見矣。

此事發生在小說的第六十六回,曹雪芹為此回命名為"情小妹恥情歸地府"。在這裡,曹雪芹的創作思想與其潛意識表達習慣產生一點點的偏差,但不妨大局。因為尤三姐到底是手捧冊子,上了天堂。

在《紅樓夢》中,晴雯死前的情狀是最為淒涼,可以說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但在死後,晴雯得以做"芙蓉花花神",在小說眾人物中最為光鮮。晴雯死後為"芙蓉花神",這是丫頭迎合的心態、世俗傳說的鋪墊與寶玉願景的邏輯三者疊合而成,這才是"假做真時真亦假,無為有時有還無"。

女兒上天堂,男人下地獄

關於真實的情況,晴雯死後,到底為鬼為神,這對於作品來說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寶玉確信晴雯為神,"我就料定他那樣的人必有一番事業做的",遂有寶玉後來摯情沉痛的《芙蓉女兒誄》。這背後其實體現的是作品的價值取向,女兒理應就是要上天堂的。這就如同按照寶玉的"珠子理論",女兒就是那顆最可珍貴的寶珠一樣。

在《紅樓夢》中頭一個下地獄的男人便是賈瑞。父母早亡賈瑞疏於管教,不學無術,但是他癩蛤蟆想吃天鵝肉,一心要在鳳姐身上打主意。結果讓鳳姐毒設相思局,把賈瑞戲耍羞辱的夠嗆,被整治後的賈瑞重病一場。

但迷途中的賈瑞尚不覺悟,面對跛足道人的"風月寶鑑",完全把其叮囑置之腦後,結果就在一次次與幻像中王熙鳳的嬉戲中,精盡而亡。"到了這次,剛要出鏡子來,只見兩個人走來,拿鐵鎖把他套住,拉了就走。"賈瑞是被人用"鐵鎖""套住"押走的,可想而知,賈瑞所要去的地方,只能是地獄,他不配也不可能有什麼別的去處。

作為寶玉的同窗好友,少年秦鍾亦可以說是因"色"而亡。只是從這點上說,秦鐘的死因與賈瑞倒是頗為相像。秦鐘有個同性相好,名叫智能,是個小和尚。某次因在郊外"偷期綣繾",後又失於調養,加之秦鍾亶賦最弱,遂落下病根,後亦因之而亡。秦鐘的這種不尷不尬的死法,亦只能去地獄報道。可以說,秦鍾死後地獄的去向是明確的,因為曹雪芹特別寫了秦鍾將死未死之即,一夥鬼判張牙舞爪來執行"公務"。

女兒上天堂,男人下地獄

秦鍾以"寶玉"大名阻住鬼判,他留給寶玉最後的話是"我今日才知自誤了.以後還該立志功名,以榮耀顯達為是"。秦鍾充分流露其自悔之情,但"立志功名""榮耀顯達"等語,在寶玉聽來,應該太"濁"。

《紅樓夢》中死得最難看的當屬賈敬。賈敬長年在外專心修道,按說該修得物我兩忘、仙風道骨,結果卻是走火入魔,一命嗚呼。大概賈敬太急於求成、急功近利,因服食過量的丹砂之類,燒脹而歿,"肚中堅硬似鐵,麵皮嘴唇燒的紫絳皺裂。"這種死法,這種形象,若是進入天堂的話,恐怕也是很成問題的。

大概沒有人會像曹雪芹那麼認真,他會為他筆下人物死後的不同去向建立一套潛規則。晴雯死後得以為芙蓉神,據專家考證,很有可能是受到了石曼卿死後傳說的影響。

宋代吳曾《能改齋漫錄》卷十八"石曼卿、丁度為芙蓉城主"條稱:"王子高遇仙人周瑤英,與之遊芙蓉城,世有其傳。餘案,歐陽文忠公詩話記石曼卿死後,人有恍惚見之者,雲:'我今為仙,主芙蓉城',騎一青騾,去如飛。"《紅樓夢》在一開始就提到過石曼卿,歷史上的石曼卿放浪形骸,寄情於酒,與世俗格格不入。曹雪芹借鑑其傳說,用在晴雯身上,應該是可能的,也是合適的。

洪昇著名的《長生殿》,就沒有為他筆下的人物想得那麼多、那麼細。《長生殿》中也有一本女性的冊子,這是"一本宮嬪冊",其中有"歷朝妃後"名單,只不過這個冊子是為陰曹地府所掌管的。

女兒上天堂,男人下地獄

楊貴妃在馬嵬死後,馬上身為鬼魂,這個鬼魂在地獄中游蕩了好長一陣子,並在"枉死城"中遇到了虢國夫人。鬼魂見鬼魂,兩眼淚汪汪,彼此均愁苦異常。後楊貴妃終於得到玉帝的特赦,令她"復籍仙班,仍居蓬萊仙院",才有了後來的楊貴妃與唐明皇的天上相會。

其實,楊之所以能到天上,大半原因是為了唐明皇的緣故。單就女性的死後去向來看,《紅樓夢》與《長生殿》相較,那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在晴雯死之前,有秦可卿之死。據《紅樓夢》交待,秦可卿為警幻仙姑之妹,幻情天中不可能沒有秦之位置;黛玉死在晴雯之後,黛玉名列金陵十二釵,其前世已為絳珠仙草並修得人形,《紅樓夢》中亦明確交待,黛玉死後,魂歸太虛幻境。她們都上了天。

女兒上天堂,男人下地獄

這樣就可以歸結出《紅樓夢》的兩個規則:其一是女兒是水做的,男人是泥做的;其二便是女兒上天堂,男人下地獄。

眾女兒在《紅樓夢》中的待遇,是那些濁臭男人所無法比擬的。小說似乎是說,只要是女兒,命中註定是要回到天上去的,哪怕這個天就是個"太虛幻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