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這個地為什麼是最好的?

很多人不理解說中國這個地為什麼是最好的,我國橫跨南北緯,西高東低,擁有這個世界所有的氣候形式,同時也擁有別的國家沒有的氣候形式,對於歐美這些發達國家來說,他們要獲得這樣的風物基本盤是很難的,只能去別的國家搶殖民地,為什麼說風物全都有非常的重要,本質從經濟學的角度說就是你什麼都有了,就是全程對沖了,甚至還有經濟學上很難折騰的負利率空間,典型的比如沙漠與高原,這種構型是自然優選了幾千年優選出來的最好的地塊,當然別人會眼饞,稍微差一點的地方就不要了,按道理,東南亞其實地也是不錯的,但是太熱了,就不要了,否則根本不可能有暹羅王朝的機會,那麼這種構型最終的結果是,不管你歐美如何佔最佳產區殖民地,只要當地有相應的物產我國都可以在特定的區域去把他搞出來,最早比如橡膠,橡膠是東南亞特產,結果我們在海南島搞成量產貨,再比如南美洲的特產辣椒,全世界最會吃辣椒的就在中國,湖南人不怕辣,貴州人辣不怕,四川人怕不辣,其實辣椒不是中國的特產,印度人也很喜歡吃辣椒,但餐飲這一塊由於氣候問題沒搞好,那麼多印度辣椒品種他們就沒發展出像樣的菜系,搞到最後都是糊糊,再比如秘魯高原的瑪咖,這個東西川得神乎其技,還分黑白,黑的最貴,完了現在雲南是最大瑪咖產區,直接導致這種南美物產價格崩盤,再比如這幾年突然興起的藜麥,藜麥也是原產南美的,但是我國才花了幾年藜麥就量產了,主產區在甘肅青海,歐洲人喜歡的不行的魚子醬,全球最大量產地在千島湖,鵝肝醬在北京也是最大量產,甚至還有所謂精貴的松露,雲南產能也很快就拉上來,葡萄酒裡面比較難搞的冰酒在吉林,藍紋奶酪號稱必須在法國的特定的溶洞內發酵,一樣在大陸也可以找到合適的產地,沒有我國不能整出來的東西,那麼最佳產區就是泡影,加之整個國家的地域在秦始皇時代就統一了,這些豐富的物產相互之間的交易的成本是最低廉的,怎麼可能不搞成價值漩渦把外面的吸進來??所以要理解我國的核心競爭力就必須先搞清楚地理決定論,再去看什麼規劃什麼戰略,會發現完全不一樣的思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